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娜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3篇基因
  • 2篇水稻耐冷性
  • 2篇重组自交系
  • 2篇重组自交系群...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籼稻
  • 2篇耐冷
  • 2篇耐冷基因
  • 2篇耐冷性
  • 2篇粳稻
  • 2篇分子标记
  • 1篇稻苗
  • 1篇地理来源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基因
  • 1篇省份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韩龙植
  • 6篇张立娜
  • 3篇曹桂兰
  • 3篇韩冰
  • 3篇崔迪
  • 3篇马小定
  • 1篇余丽琴
  • 1篇张媛媛
  • 1篇黎毛毛
  • 1篇束爱萍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稻苗期耐热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鉴定和筛选水稻极端耐热种质或基因,为培育耐高温水稻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耐热等级和幼苗存活率为指标对不同类型水稻苗期耐热性进行鉴定评价,以筛选和鉴定耐热种质资源及主效QTL。【结果】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苗期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籼稻品种耐热性明显强于粳稻品种,籼稻和粳稻品种均存在极端耐热和极端敏感种质资源;共筛选出嘉育253、中优早8号、秀水09等20份耐热种质资源,高温处理后幼苗存活率和生长发育基本不受影响。RIL群体双亲耐热等级和幼苗存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优早8号耐热性较强,植株基本无枯死,龙稻5号对高温胁迫较敏感,不同株系间苗期耐热性存在较大幅度变异;共检测到12个苗期耐热相关QTL,分布于第1、3、4、5和8染色体上,耐热等级和存活率QTL存在明显的遗传重叠,主效QTL簇q HTS4和q HTS8表型贡献率较大。基于QTL初步定位结果,利用相对剩余杂合体RHL-F2群体,在第8染色体RM5808-RM556标记区域鉴定了一个苗期耐热性主效QTL q HTS8,该区域对苗期耐热性具有较强调控效应。【结论】筛选出20份苗期耐热性较强的水稻种质资源,鉴定了12个苗期耐热相关的QTL,定位和验证了一个调控水稻苗期耐热性的主效QTL q HTS8,研究结果可为水稻苗期耐热性生理生化机理与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及育种利用奠定基础。
刘进崔迪余丽琴张立娜周慧颖马小定胡佳晓韩冰韩龙植黎毛毛
关键词:水稻苗期资源筛选数量性状基因座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旱稻地方品种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7个省份或地区的158份旱稻地方品种以及20份巴西旱稻种质进行SSR标记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中国旱稻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08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变异在2—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8974个,其中RM72、RM241、RM232和RM412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21、17、16和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在0.0435—0.8989,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153,其中RM232、RM72和RM241的基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8989、0.8914和0.8883。籼型旱稻地方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4359和0.6227,而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分别为6.9744和0.5087。籼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遗传一致性变异在0.4007—0.8959,平均为0.7168,而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遗传一致性变异在0.5803—0.9581,平均为0.7643。【结论】籼型旱稻地方品种的基因多样性显著高于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粳型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一致性高于籼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粳型旱稻地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而籼型旱稻地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与地理位置未见相关。
张立娜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籼稻粳稻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78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中国14个省份的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Powermarker、Structure 2.2和Popgen 32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相邻省份的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且在每个类群中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单独形成一个小类群,说明同一省份内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相似。而陕西籼稻地方品种聚在2个类群中,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聚在3个类群中,这2个省的籼稻地方品种遗传背景较复杂。按Structure 2.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地理位置较近的省份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类群中,而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较分散聚于不同类群,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类似。按Popgen 32软件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各省份也分为4大类群。除个别省份外,相隔较近的多数省份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或大类群中。3种软件的分析结果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并互为补充。总体而言,同一个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基本聚在同一小类群;相隔较近省份的籼稻地方品种多数聚类在同一个类群中,聚类结果与品种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陕西和台湾籼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复杂。
张媛媛束爱萍张立娜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籼稻微卫星标记
与水稻耐冷基因qSF12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与水稻耐冷基因qSF12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水稻耐冷性鉴定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吉冷1号/密阳23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水稻第12号染色体上成功定位到与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相关的基因位点qSF12,其耐冷有...
崔迪韩龙植马小定唐江红张立娜韩冰
文献传递
与水稻耐冷基因qSF12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与水稻耐冷基因qSF12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水稻耐冷性鉴定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吉冷1号/密阳23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水稻第12号染色体上成功定位到与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相关的基因位点qSF12,其耐冷有...
崔迪韩龙植马小定唐江红张立娜韩冰
文献传递
利用SSR标记揭示中国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7
2012年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西南、华南、华中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华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天津和吉林的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系统聚类把供试材料分为8个小类群,南方粳稻地方品种主要聚类于第ⅰ、ⅱ、ⅲ、ⅳ和ⅴ等5个小类群,北方粳稻地方品种主要聚类于第ⅵ、ⅶ和ⅷ等3个小类群。基于模型的群体结构分析,供试材料被分为11个亚群,有144份材料被分到相应的11个亚群,其余43份材料被分到混合亚群。【结论】南方稻区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北方稻区,其中西南稻区的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云南是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北方与南方粳稻地方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粳稻地方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地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北方粳稻地方品种中更为突出。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适合应用于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
张立娜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粳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