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腾飞

作品数:59 被引量:544H指数:18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雷达
  • 17篇多普勒
  • 17篇多普勒雷达
  • 16篇中尺度
  • 16篇暴雨
  • 13篇低纬
  • 12篇低纬高原
  • 12篇回波
  • 8篇地闪
  • 8篇闪电
  • 8篇雷达回波
  • 7篇强降水
  • 7篇雷暴
  • 7篇环流
  • 7篇降水
  • 6篇闪电特征
  • 5篇多普勒雷达回...
  • 5篇多普勒雷达特...
  • 5篇中尺度对流
  • 5篇数值模拟

机构

  • 57篇云南省气象局
  • 8篇云南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思茅地区气象...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作者

  • 59篇张腾飞
  • 22篇尹丽云
  • 13篇鲁亚斌
  • 11篇许迎杰
  • 10篇张杰
  • 9篇郭荣芬
  • 8篇刘雪涛
  • 8篇周国莲
  • 7篇普贵明
  • 7篇谢屹然
  • 5篇段旭
  • 5篇徐开
  • 5篇朱莉
  • 4篇邓勇
  • 4篇李英
  • 3篇马联翔
  • 2篇陈小华
  • 2篇海云莎
  • 2篇丁治英
  • 2篇马芳

传媒

  • 11篇云南大学学报...
  • 6篇高原气象
  • 4篇气象科学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灾害学
  • 2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第八届中国国...
  • 2篇第六届全国青...
  • 1篇广西气象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2002年全...
  • 1篇广西气象学会...
  • 1篇2005年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年云南“6.25”特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及成因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使用1°×1°NCEP再分析资料、TBB黑体亮温资料和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应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25日发生在云南曲靖马龙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主要从动力结构和不稳定机制研究本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降水发生期间中低层有较强的水汽辐合柱存在,强降水发生前中低层积累了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诱发中低层辐合的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迅速释放,触发强对流降水,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形成的"抽吸作用"以及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和降水的维持.地形敏感试验表明,近地层辐合线出现的位置与云南地形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影响强对流暴雨的落区.
朱莉张腾飞尹丽云闵颖赵宁坤
关键词:特大暴雨地形敏感性试验
低纬高原雷电过程中FY-2云顶温度和水汽云图定量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云南省地闪资料、FY-2E云顶亮温资料和水汽云图资料,定量分析2009、2010年低纬高原雷电过程中雷电与云顶温度、水汽云图特征得出:雷电产生在对流云团移动发展一侧的云顶温度梯度大值区,对于在原地发展、中心位置少动的对流云团,雷电产生在云顶温度低值中心附近,雷电产生区域的水汽温度低于一20℃;分析产生雷电频数较高的单站,雷电产生前水汽温度在-40℃左右,云顶温度在0℃附近,雷电产生期间前2~3 h云顶温度和水汽温度为递减趋势.根据定量分析对流云团云顶温度和水汽温度的特征,可以确定雷电产生的位置及强度,进一步提高雷电的预警能力,同时根据雷电活动情况,也可以用来判别是否发生其它强对流天气.
陈小华张腾飞尹丽云
关键词:云顶温度雷电
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99
2006年
详细分析了云南2001年7月6日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加密观测回波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结果表明,高层辐散流场和低层辐合流场的配置形成大气强烈不稳定,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三个中-β系统直接导致此次滇中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具有典型的右后侧V型槽口回波、弱回波区(WER)、弓形回波、阵风锋回波、钩状回波、回波墙穹隆(弱回波区)和悬挂回波等特征,并且强回波区与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大风区和风辐合区相关。
张腾飞段旭鲁亚斌海云莎
关键词:环流背景多普勒雷达特征
云南中尺度对流系统地闪分布差异及成因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NCEP/NCAR资料以及气象卫星和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对2010年3种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频繁地闪对应着TBB≤-52℃,但其低中心及其梯度大值区和地闪频数空间分布不同,MCS具有后侧对流发展型、中间对流发展型、前侧对流发展型等三种特征;北方低槽切变配合南方倒槽、高层偏北气流叠加在低层偏南气流上的垂直风场结构、深厚的减弱台风低压倒槽为MCS提供有利环流背景,而近地面800 h Pa中尺度辐合线是诱发MCS的直接影响系统,且对流和地闪易于在偏南暖湿气流或风辐合一侧发展;500 h Pa以下水平风辐合及高低层间垂直风切变和垂直风辐合导致强烈上升运动,低层上升气流和高层下沉气流的有利配合及稳定次级垂直环流保障上升气流的维持,为MCS发展提供抬升动力机制;高层强大偏东风和垂直风切变导致对流区在MCS后侧,高层偏东风速小于承载层导致对流区出现在MCS前侧,而弱的风或弱的垂直风切变则导致地闪发生在MCS中部对流区;低层大气温度高于周围大气和650~750 h Pa高湿层的存在为MCS发展提供足够热力不稳定条件和充沛水汽条件。
张杰张腾飞尹丽云谢屹然
关键词:天气学中尺度对流系统气象卫星
一条中尺度雨带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该文利用 3830 /CC单多普勒雷达加密资料和Micaps客观分析资料 ,对 2 0 0 2年 8月 2 2日在副高外围偏南气流影响下 ,对流回波发展形成中尺度NNE—SSW向带状回波的演变及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带状回波是造成这次中尺度雨带的直接影响系统 ,偏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沿着带状输送 ,利于带状回波的维持和发展 ;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低层风随高度顺转 (暖平流 )、高空有急流和出现逆风区的阶段 ,副高外围偏南气流为带状回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汽和热力条件 ,而高空倒槽为其提供了动力条件 ,湿位涡的分布特征较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带状回波和雨带出现在斜压不稳定和正压稳定而中低层为负涡度环流的潜在不稳定区中。
张腾飞张杰郭荣芬
关键词:中尺度多普勒雷达回波副高暖湿气流湿位涡
云南两次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演变和地闪特征被引量:21
2013年
在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2010年9月21—23日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形成的环流背景基础上,通过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监测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的同步叠加,分析两个中尺度雷暴系统的演变和地闪特征。结果表明:台风凡亚比(1011)西行减弱的热带低压为中尺度对流雷暴系统提供有利的暖湿和抬升动力环流背景,促使中尺度弧状对流云带、中尺度雷暴云团和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生成和发展。雷暴云团结构和地闪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并随时间变化,且正、负地闪频数与云顶亮温(TBB)相关,当TBB降低和等值线密度变大,雷暴云团发展,低TBB中心偏于云团的前部云区,负地闪频数剧增;当TBB达最低值时,雷暴云团成熟,负地闪频数达峰值,正地闪出现;当TBB升高且等值线密度变小时,雷暴云团减弱,低TBB中心靠近云团中心,负地闪频数迅速减小,正地闪频数达到峰值;密集的负地闪出现在雷暴云团前部大的TBB梯度区和TBB不大于-56℃的低值中心附近,正地闪分散在TBB不大于-56℃的低值中心附近,偏于负地闪区域后部发生。
张腾飞尹丽云张杰谢屹然朱莉
关键词:地闪特征
云南两次灾害性特大暴雨不稳定机制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将NCEP 1°×1°格点资料作为初始场,应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位于我国低纬度高原云南的两次典型的局地特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使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绘制了T-ln P图,计算了LI指数、CAPE指数、CIN指数、相当位涡(EPV)等物理量,对云南两次局地特大暴雨个例的条件不稳定性、对流不稳定性以及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两次局地特大暴雨个例的不稳定机制各不相同,当层结稳定、对流稳定或弱不稳定时,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也会引发强降水。
朱莉张腾飞丁治英
关键词:数值模拟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云南致灾雷电过程的大气物理量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利用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对2007年云南主要致灾雷电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雷电活动和导致的雷击灾害的地域差异较大,但频繁的雷电活动是导致雷击灾害的主要原因;云南雷电活动区域与高CAPE区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雷电一般发生在CAPE≥200J/kg的区域内,另外上升下沉气流之间形成的稳定垂直环流、倾斜深厚上升气流以及中低层上升气流、高层下沉气流的大气垂直结构非常利于云南雷电形成和雷击灾害事件发生,雷电易发区域从低层到高层垂直速度小于-1.0hPa/s,并且对流有效位能越大、上升运动越强烈,越有利于雷电产生和雷击灾害发生。
张腾飞尹丽云张杰许迎杰
关键词:结构特征
云南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揭示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成因,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云南一次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冷锋切变线提供动力抬升条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诱发短时强降水;高空槽后冷平流的补充南下激发云南金沙江河谷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不断生成并南移,使得MCS维持较长时间,为滇中及滇南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短时强降水出现在MCS和中尺度对流单体(MCC)云团移向的前部边缘地区;雷达回波资料显示,飑线的维持和移动造成滇南的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飑线前部的入流槽口处,云南中部的短时强降水与逆风区的形成和维持有直接关系;负地闪频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30 min^3 h左右的提前量,负地闪频数的跃增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朱莉张腾飞李华宏尹丽云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飑线
印度季风对云南2002年6月6次大到暴雨过程影响分析被引量:13
2004年
利用逐日Micaps 1°× 1°客观分析资料 ,合成分析了 2 0 0 2年 6月 6次大到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 ,诊断分析了形成大到暴雨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 :2 0 0 2年 6月的强降水主要由印度季风活动的影响产生 ,孟加拉湾是云南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 ,为其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 ,其水汽输送路径与云南降水落区关系密切 ,水汽通量辐合是云南产生强降水的必要条件 ,而川滇间的低涡切变是云南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 ,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及动力条件。
张腾飞普贵明
关键词:印度季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