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放
  • 2篇肿瘤
  • 2篇安全性
  • 2篇标记法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抗
  • 1篇乳癌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曲妥珠单抗
  • 1篇胃癌
  • 1篇胃癌病人
  • 1篇胃肿瘤
  • 1篇腺肿瘤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治疗
  • 1篇敏感性
  • 1篇克隆

机构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张迎
  • 6篇袁胜利
  • 4篇姜鹏飞
  • 1篇孙莹莹
  • 1篇梁军
  • 1篇綦俊辉
  • 1篇宋珊爱
  • 1篇邢世超
  • 1篇姜健
  • 1篇李青芳

传媒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31Ⅱodogen标记法实验中放射安全性的研究
袁胜利张迎姜鹏飞
胃癌病人外周血XPD75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DNA修复基因XPD75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128例,所有病例化疗前取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Taq 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XPD751基因型。比较其基因型与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病人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在128例胃癌病人中,XPD751 A/A、A/C和C/C基因型分别为104(81.3%)、23(17.9%)和1例(0.8%)。经化疗后,63例病人有效,总有效率为49.2%。XPD751 A/A、A/C+C/C基因型有效率分别为53.3%(56/105)、30.4%(7/2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5)。携带A/A基因型病人的腹泻程度高于A/C+C/C基因型病人(χ2=7.212,P<0.05)。结论XPD75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胃癌对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相关。
孙莹莹梁军袁胜利张迎姜健宋珊爱李青芳
关键词:胃肿瘤XPD基因单核苷酸奥沙利铂
不同培养方法对乳腺癌SK-BR-3细胞克隆形成的对比研究
目的:克隆形成试验中,比较两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对SK-BR-3细胞克隆形成的差别.方法:接种1×103至6×104个细胞于12.5cm2培养瓶,设三个平行样本.利用平板和软琼脂两种方法培养SK-BR-3细胞,计数形成的克隆...
袁胜利张迎姜鹏飞
曲妥珠单抗在乳癌放射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放射免疫治疗(RIT)是将放射性核素与肿瘤特异或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相连接,形成抗肿瘤免疫耦连物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McAb的分子靶向性将放射性核素靶向到表达特异抗原的瘤灶,对肿瘤进行近距离照射治疗。
张迎袁胜利
关键词:曲妥珠单抗放射免疫治疗乳腺肿瘤
两种培养方法用于乳腺癌SK-BR-3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平板克隆形成实验(PCF)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SACF)用于乳腺癌SK-BR-3细胞学研究的价值。方法接种1×103~6×104个细胞于12.5 cm2培养瓶(设4个平行样本),分别利用PCF和SACF培养,计数形成克隆数、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 PCF克隆形成率为0.50%~10.64%,其中接种密度≥1.6×103/cm2者细胞间迅速汇合、难以分辨形成的克隆;SACF克隆形成率为0%~0.33%,接种密度<6.4×102/cm2者无克隆形成。PCF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SACF(P<0.05)。结论检测SK-BR-3细胞对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的敏感性时采用PCF优于SACF。
张迎袁胜利姜鹏飞邢世超
^(131)ⅠIodogen标记法实验中放射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131)ⅠIodogen标记法实验中操作者的安全性。方法运用Iodogen法对Herceptin进行^(131)Ⅰ标记,记录实验操作时间。测量实验条件下,离放射源不同距离处的剂量率及操作者各要害器官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全过程用时135 mn。药物在Iodogen管中的反应时间为15min,在Sephadex柱中淋洗的总时间为96min,各管淋洗液放射性计数的测量时间为24min。在放射性最大的时间段内,距离Sephadex柱0 cm、5 cm、36 cm、238 cm的剂量率分别为140、85、40、0.52μSv/h。经防护后实验者眼晶体、颈部、躯干所受当量剂量分别为12.99、0.68、0.6μSv/h。双手操作范围内当量剂量范围为140~129μSv/h。结论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严格防护措施,^(131)Ⅰ对实验者的辐射剂量在规定范围内,该实验过程安全。
张迎綦俊辉袁胜利姜鹏飞
关键词:辐射防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