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连科

作品数:82 被引量:625H指数:15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污染
  • 16篇土壤
  • 16篇重金
  • 16篇重金属
  • 12篇盐碱
  • 11篇盐碱土
  • 11篇生物炭
  • 11篇碱土
  • 8篇复合材料
  • 8篇复合材
  • 7篇污泥
  • 6篇盐碱土壤
  • 6篇水处理
  • 6篇水淬渣
  • 6篇污染土
  • 6篇污染土壤
  • 5篇重金属污染
  • 5篇污水
  • 5篇污水处理
  • 5篇秸秆

机构

  • 80篇内蒙古科技大...
  • 12篇西安建筑科技...
  • 9篇包头市辐射环...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包头市环境科...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首钢股份公司...
  • 1篇包头市环境保...
  • 1篇环境保护部固...

作者

  • 82篇张连科
  • 42篇李玉梅
  • 41篇王维大
  • 40篇韩剑宏
  • 36篇孙鹏
  • 18篇焦坤灵
  • 12篇姜庆宏
  • 7篇陈莉荣
  • 7篇李艳伟
  • 6篇武文斐
  • 6篇樊健
  • 5篇贾飞虎
  • 5篇李海鹏
  • 4篇尚少鹏
  • 4篇焦丽燕
  • 4篇韩剑锋
  • 4篇张铁军
  • 4篇樊健
  • 4篇王旭平
  • 3篇韩静涛

传媒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环境工程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化工进展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化工环保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11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水晶石废料中分离提纯二氧化硅和氯化亚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是一种从水晶石废料中分离提纯二氧化硅和氯化亚铈的制备方法,属于废物资源化领域。特点是:步骤如下:1)除杂:在水晶石废料中加入磷酸作为除杂剂,搅拌,得二氧化硅和氧化铈混合物;2)分离: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浓盐酸作为...
韩剑红韩静涛张连科安胜利陈荣郭亚琼高玲琴班娜
文献传递
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在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利用固体废弃物研究、开发各种水处理材料的现状以及利用这些材料处理重金属、含氟、含磷、造纸、印染等各类工业污水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且提出了这些固体废弃物在处理工业废水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陈莉荣贾飞虎张连科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水淬渣工业污水处理
生物炭-微生物复合材料修复Cr(Ⅵ)污染土壤条件优化及促生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生物炭和微生物在改善Cr(Ⅵ)污染土壤质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生物炭-微生物制备的复合材料(BC-MT)在Cr(Ⅵ)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促生效果鲜见报道。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载体吸附铬还原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制备BC-MT,综合考察了BC-MT修复Cr(Ⅵ)污染土壤最佳条件及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藤黄微球菌能成功附着在生物炭上,BC-MT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在BC-MT投加量3%(质量分数,下同)、氮源投加量10g/kg、土壤含水率14%的条件下,修复25d,Cr(Ⅵ)去除率为64.35%,可提取态铬从27.01mg/L降至7.72mg/L。在3%BC-MT作用下,植物生长12周后地上、地下部分总铬含量分别降低了65.15%、49.76%,Cr(Ⅵ)分别降低了94.11%、87.74%,植物株高增加了17.7cm,生物量(以干重计)增加了132mg,叶绿素增加了4.65mg/g,可溶性糖增加了1.69mg/g。由此可见,BC-MT不但能有效降低土壤Cr(Ⅵ)含量,而且促生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姜庆宏宋玉艳韩剑宏张连科张铁军王维大
关键词:促生效果
一种改善盐碱地肥力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盐碱地肥力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属于土壤改良剂领域。所述土壤改良剂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的:活性污泥先干燥,再粉碎,最后过筛得到活性污泥粉体;玉米芯先后依次经过清洗、干燥、粉碎、过筛,得到玉米芯粉体;将活性...
韩剑宏王维大孙鹏张连科韩剑锋李艳伟王旭平余维佳焦丽燕
文献传递
包头城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13
2017年
为考察包头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在包头城区范围内布设88个采样点,测定土壤中Cd、Pb、Cu、Zn、Cr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评价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了包头城区土壤,Cd、Pb、Cu、Zn普遍超标,且均在冶金工业区出现极大值;城区土壤重金属呈现由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燃煤活动共同作用的复合污染态势;5种重金属综合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其中Cd的单因子指数均值达到7.05,已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
黄哲曲世华白岚尚少鹏李玉梅张连科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评价
盐酸改性水淬渣对苯胺废水吸附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盐酸改性水淬渣对废水中苯胺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水淬渣粒径、振荡处理时间、水淬渣投加量、pH值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为60 min、投加量为0.5 g、废水pH值为3的条件下,100目改性水淬渣对50 mL浓度为10 mg/L的苯胺废水具有最佳处理效果,此时去除率可达79.29%。
张连科贾飞虎陈莉荣
关键词:苯胺改性水淬渣污水处理
皂素和柠檬酸复合淋洗土壤中的钍被引量:6
2018年
采用振荡淋洗和土柱动态淋洗实验研究了皂素和柠檬酸复合对土壤中钍的淋洗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将质量浓度为20 g/L的皂素与浓度为20 mmol/L的柠檬酸以体积比1∶10配制复合淋洗液对污染土壤中钍的去除效果最佳,淋洗3.0 h,钍去除率为84.98%;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复合淋洗液对钍的淋洗动力学特征;动态淋洗实验中当复合淋洗液用量为1 600 mL时,钍的累积去除量为73.66 mg/kg;淋洗后土壤中钍的酸可提取态、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分别减少了79.63%、38.13%和20.34%,残渣态含量变化不大;淋洗后土壤中钍的稳定性增加。
韩剑宏张达张连科姜庆宏孙权王维大
关键词:柠檬酸皂素淋洗
玉米秸秆和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及其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的玉米秸秆和污泥基生物质炭不同施加量对盐碱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盐碱土改良及土壤污染物质的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质量比5∶2的玉米秸秆和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分别在300,350,400,450,500℃共5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质炭,通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性质及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培养试验研究其对盐碱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微观结构越发达,比表面积越大,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也产生了显著性变化;同时随着热解温度逐渐升高,生物质炭C含量不断增加,而O,H和N含量却逐渐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和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盐碱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而土壤中总氮、总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水溶性盐含量降低明显;加入生物质炭后大幅度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添加量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大;但生物质炭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结论]玉米秸秆和污泥基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指标,降低了土壤盐碱性。玉米秸秆和污泥基生物质炭可用于盐碱土壤的改良。
韩剑宏李艳伟姚卫华张连科余维佳焦丽燕
关键词:生物质炭盐碱土壤玉米秸秆剩余活性污泥热解温度
一种盐碱土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土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盐碱土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生物炭、豆科辅料、酵母菌菌剂和水按照重量比(100~300):(50~350):(1~10):(1000~3000)混合,发酵...
张连科孙鹏韩剑宏孙一博李玉梅王维大
文献传递
镧柱撑膨润土对铅的吸附特性被引量:4
2018年
以钠基膨润土(Na-B)为原料,加入镧柱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得镧柱撑膨润土(La-P),用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La-P对Pb(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镧柱化剂进入到Na-B层间,起到了增大层间距的作用。(2)La-P对Pb(Ⅱ)吸附的最佳pH为4。(3)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描述La-P对Pb(Ⅱ)的吸附行为,表明其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32.89mg/g,表现了较好的Pb(Ⅱ)去除能力。(4)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描述La-P对Pb(Ⅱ)的吸附过程,该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La-P对Pb(Ⅱ)的吸附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影响。
张连科刘心宇王维大李玉梅孙鹏焦坤灵李海鹏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动力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