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佳

作品数:47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 16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艺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符号学
  • 5篇女性
  • 5篇文学
  • 4篇生态
  • 4篇台湾原住民
  • 4篇文本
  • 4篇文化
  • 3篇艺术
  • 3篇洛特曼
  • 2篇修辞
  • 2篇叙事
  • 2篇原住民
  • 2篇指示性
  • 2篇生命科学
  • 2篇时空体
  • 2篇维度
  • 2篇文化符号学
  • 2篇伦理
  • 2篇规约
  • 2篇访谈

机构

  • 4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5篇四川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密德萨斯大学
  • 1篇圣保罗大学
  • 1篇国立台湾大学
  • 1篇塔林大学

作者

  • 47篇彭佳
  • 2篇汤黎
  • 2篇李跃平
  • 2篇李园
  • 1篇代玮炜
  • 1篇刘玲
  • 1篇王万宏
  • 1篇许兰娟
  • 1篇蒋诗萍
  • 1篇蔡秀枝
  • 1篇赵星植

传媒

  • 9篇符号与传媒
  • 7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鄱阳湖学刊
  • 2篇俄罗斯文艺
  • 2篇当代文坛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学术界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年份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符号学与空间理论的遇合:蔡秀枝教授访谈被引量:2
2012年
蔡秀枝,(中国)“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外国语文系暨研究所博士,现任该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符号学、叙事学、文学理论、都市研究,
蔡秀枝彭佳
关键词:符号学文学理论叙事学
《乐记》的艺术创作符号论被引量:1
2017年
《乐记》提出的"物感"模式,是具身感知的心物二元论范式的:心灵的超验性与肉身性俱在,是人作为艺术符号主体能够"与物相感"的基础。心与物以气相接而感,是对物之像似性的获得;情动于中,是指示性生成的阶段;而后乐生,是符号生产之规约性的形成。由于中国文化是强伦理编码的,《乐记》作为美学的典籍文本,其遵循强伦理编码而对音乐艺术创作提出的规约要求相当清晰。即使是在看似为《乐记》之对立文本的《声无哀乐论》中,这种强伦理编码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音乐语法规则和伦理准则,是艺术过程的双重编码/解码标准。
彭佳
关键词:《乐记》
苔藓作为象征:一个美学传统的生成
2018年
苔藓是中国文学与艺术中的独特象征,其命名就是描述性的、具有美学意味的;而作为文学象征,它的意义更是多维的,不仅自身有着独立的符号意义,更是和其他具有美学和伦理意涵之物共构为图景,从而进行持续的意义生产,形成了独立的美学传统。这种传统在山水画以"点苔"提喻山色植被之手法中可得见,在园林盆景艺术的"养苔法"中也有表现。苔藓作为象征,不仅营造了丰富的文学和艺术意义,还对文化作用下的、实际的生态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彭佳
关键词:苔藓
生态与文明的去中心化:论台湾原住民的生态创作
2011年
在生态危机和文化冲突日益凸现的当代社会,"去中心化"成为新的文化指向,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台湾原住民作家从构建族群身份、传承族群文化的角度出发,用丰富多样的生态创作展示了他们古老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为当代社会如何实现生态和文明的"去中心化"提供了新的观照点。
彭佳
关键词:去中心化台湾原住民生态伦理
人的主体维度:符号学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被引量:3
2017年
生态中心主义作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超越,是生态思想的重要理论分支。它将生态圈视为整体,强调生命体之间的关联和平等,并将整体的发展视为最高利益所在,这既有进步性,又有严重的局限性。符号学认为,生命体作为周围世界的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等级性、阶序性的,而是平等的。人类在构建自身意义世界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他生命体的权力和福祉,而不能将主体性视为自我中心的理据。它将生态危机和符号危机纳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来进行审视,并指出,人作为符号学动物,是唯一能在全球化带来的符号同质化进程中,转换性地思考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生物,因此,只有人能够对其他生命体负起终极的伦理责任。人类在主体性和他者性之间的转换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反思自身的文化符号建构对于生命意义世界和生态网络的影响,在考虑自身发展权益的同时倾听、理解和关爱其他生命,造就生态的和谐与符号过程的健康。
彭佳
关键词:生态中心主义
符号生态学:符号域中的不同自然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提出了"符号生态学"的术语,试图对生物符号学和生态符号学进行清楚的区分,以证明建立生态符号学这一子学科的必要性。本文对人与自然功能圈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重自然"的概念,由此建立了生态符号学研究的基础,并进一步讨论了人对待自然的不同方式以及符号的可持续性,试图为生态符号学研究找到与人类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向。
卡莱维.库尔彭佳
对话主文本体:皮尔斯和洛特曼符号学视域中的文化标出性理论被引量:13
2015年
文化标出性理论将传统的文化二元对立分解为"正项-中项-异项"的三元关系,以此描述文化的动态变化。这一三元关系与皮尔斯的三分范畴观相对应,并且,中项作为区分正项与异项的边界,具有符号域中边界的多语性。这证明了文化标出性理论是对话主义本体的:中项和正项、异项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范式体现了文化标出性理论的多元性与先进性。
彭佳
关键词:洛特曼
自然文本:概念、功能和符号学维度被引量:3
2014年
自然文本是生态符号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塔尔图-莫斯科学派宽定义文本概念的细化和拓展。较之于生物文本,自然文本的传播、记忆和意义生产功能都有所不同。此外,自然文本研究具有三重符号学维度:符义学维度、符形学维度和符用学维度,它在生态符号学研究中的作用也因为这三重维度而各不相同。
彭佳蒋诗萍
关键词:文本功能
论民族志影像的展演性与标出性——以台湾兰屿系列影像为例
2012年
民族志电影从科学式记录转向文化展演,这已经成为学术界一个普遍的看法。本文从展演性、标出性理论入手,以兰屿系列影像为例,讨论民族志电影如何将文化展演作为身份建构的手段,电影在展演中面对的文化区隔和自我东方化问题以及进行文化沟通的可能,并指出了在民族志电影中完整的文化展示、适度的"标出性"把握以及多重角色尤其是不同少数群体成员之间的发声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彭佳
关键词:身份
作为第一性的“基础”——皮尔斯早期符号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2016年
"基础"(Ground)是皮尔斯早期符号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和"相关物"(Correlate)、"解释项"(Interpretant)一起,共同构成了符号意义过程的三元关系。由于"基础"既是一种抽象,也是一种性质,它究竟是对应的第一性、第二性、还是第三性,符号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艾柯认为"基础"既是一种观念(idea)、一种框架计划(a skeleton plan),又是一种被感受到的像似(likeness),因此是第三性和第一性的混杂。索内松则认为,基础是一种"相关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一种关系,因此是第二性的。事实上,"基础"是皮尔斯意义三分式中的第一性,它本身是一个三元体,包括意义主体基于经验的意向性、获义对象的品质以及意义主体获得的、基于这二者的感知。在意义过程的第一性中,意义的双向性已经出现。
彭佳李跃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