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奎

作品数:17 被引量:31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紫色土
  • 7篇氮素
  • 6篇生态
  • 4篇氮素平衡
  • 4篇农业
  • 4篇农业生态
  • 4篇丘陵区
  • 3篇点源
  • 3篇点源污染
  • 3篇生态系统
  • 3篇试验站
  • 3篇土壤
  • 3篇农林复合生态...
  • 3篇丘陵
  • 3篇污染
  • 3篇集水
  • 3篇集水区
  • 3篇非点源
  • 3篇非点源污染
  • 3篇复合生态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作者

  • 17篇彭奎
  • 12篇朱波
  • 4篇张先婉
  • 4篇欧阳华
  • 2篇游翔
  • 2篇刘刚才
  • 2篇高美荣
  • 1篇游祥
  • 1篇范月娇
  • 1篇谢红梅
  • 1篇周才平
  • 1篇张信宝
  • 1篇陈实
  • 1篇杨清伟
  • 1篇罗晓梅
  • 1篇谢尚春
  • 1篇王道杰
  • 1篇张锋
  • 1篇白军红
  • 1篇宫阿都

传媒

  • 4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化学带状培肥方法
生物化学带状培肥方法,涉及紫色岩土快速培肥利用及坡地改梯地的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利用作物种植的田间空行和轮作制分带爆破、轮流爆破,全土改造;采用生物培肥,在爆破改土带,种植富氮植物、富钾、富磷植物,成熟后不收获,将其砍到覆...
朱波刘刚才高美荣彭奎
文献传递
紫色土肥力要素的剖面分异与肥力潜力被引量:15
2000年
通过典型采样分析 ,研究侏罗纪沙溪庙组 (J2 s)、遂宁组 (J3s)、蓬莱镇组 (J3p)和白垩纪城墙岩群 (K1c)、夹关组 (K2 j)五种紫色土主要肥力要素的剖面分配特征。以黄壤作对比 ,对上述紫色土的肥力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紫色土的肥力状况与肥力潜力。结果表明 ,紫色土矿质养分含量高 ,土壤肥力高于黄壤 ;紫色土剖面有机质、N呈表土 >母质 >母岩的正向分异 ,P也基本表现正向分异的特点 ,紫色土全K表现逆向分异趋势。田间生物试验结果表明 ,富含未风化母岩(紫色页岩 )的紫色土玉米产量达到对照紫色土的 80 % ,土壤有机质及N素缺乏明显 ,施用有机质 (30 0 0 0kg/ha)和N (90kg/ha)、P (1 8kg/ha) ,玉米产量与熟化紫色土产量相当 ,表明紫色页岩是紫色土养分 (尤其钾 )补偿的重要而充足的库源 ,紫色土肥力潜力大 ,利用紫色页岩可快速培肥瘠薄紫色土。
朱波罗晓梅徐佩彭奎何长见
关键词:紫色母岩紫色土养分土壤肥力
紫色土的钾素形态转化被引量:6
2001年
采用室内盆钵培养方法 ,研究侏罗纪蓬莱镇组 (J3P)、沙溪庙组 (J2 S)、遂宁组 (J3S)和白垩纪城墙岩群 (K1 C)紫色岩层发育土壤的钾素形态转化。结果表明 ,一年后 ,紫色土交换性钾增加 2 0mg.kg- 1 以上 ,非交换性钾增加 10 .5 8mg .kg- 1 ,结构钾减少了 31.5 6mg .kg- 1 。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增加顺序分别为 :J3P >J3S >J2 S >K1 C及K1 C >J3P >J2 S >J3S ;结构钾降低的顺序为 :J3P >J3S >K1 C >J2 S。紫色土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及结构钾互为消长有利于土壤源源不断地供给作物有效态钾素 ,一定程度弥补因作物带走的钾。
游翔朱波谢尚春彭奎
关键词:紫色土钾素
典型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污染与管理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采用田间试验、定位监测和参与式农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和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旱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林地亏缺较大。而20世纪60年代农田氮素严重亏缺,水土流失是产生亏缺的主要原因。模型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合理,但化肥施用的剧增已导致农田气态氮素释放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非点源污染风险的增加。研究显示,林地极大地减轻了系统水土流失,促进了氮素在各系统间的合理分配。合理施肥、保护林地、实施水保耕作和完善养分管理政策体系是减少农业氮素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彭奎欧阳华朱波Erle C.Ellis
关键词:氮素养分平衡非点源污染养分管理农林复合系统
人类活动影响下村级景观和生物地球化学长期变化研究
彭奎
关键词:景观生态环境环境演化生物地球化学黄淮海平原
紫色土退化旱地的肥力恢复与重建被引量:79
2002年
常规耕作的水土流失造成紫色土坡耕地土层浅薄化、土壤养分贫瘠化、土壤干旱化及土壤结构劣化等土壤肥力退化问题。 1 984~ 1 996年长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聚土免耕通过垄沟网状结构可保持水土 ,其多年平均径流与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65 7.7m3hm- 2 和5 30 .0tkm- 2 ,而常规耕作的相应值分别为 1 75 4 .0m3hm- 2 和 31 2 2 .0tkm- 2 ,通过聚土与改土结合 ,聚土免耕活土层厚度平均增加 1 1 .8cm ,聚土免耕耕作技术还通过垄沟强化培肥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有机质及N、P、K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恢复土壤肥力。聚土免耕作物产量比平作高 1 5 %~ 30 %。 1 996~ 1 998年秸秆覆盖实验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改善并维持土壤结构。聚土免耕与秸秆覆盖结合有利于土壤养分活化、土壤结构形成与维护 ,是紫色土退化旱地肥力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
朱波陈实游祥彭奎张先婉
关键词:紫色土旱地土壤肥力秸秆覆盖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收支探析被引量:34
2006年
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收支分析表明,紫色土丘陵区农田N肥施用量较大,旱地、水田N肥年施用量分别为363.5kg/hm2和161.8kg/hm2,化肥N占小流域农田N素投入的76.65%。除作物收获外,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损失量为129.67kg/hm2,且以气态损失为主,旱地农田通过径流、淋洗和泥沙等途径损失的N素年均44.34kg/hm2。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均盈余66.8kg/hm2,农田N素盈余加剧了N素损失,并已造成小流域农业非点源N污染。
朱波彭奎谢红梅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紫色土
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分布特征被引量:58
2004年
对贡嘎山东坡自然垂直带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有上升趋势,但在针阔混交林以上出现波动,在群落过渡带处出现显著峰值,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凋落物层和土壤A层高于B、C层,这与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格局类似.群落过渡带在腐殖质A层出现氮素累积峰.土壤碳氮比介于7~25之间,相对较低,利于土壤腐殖质化和有机氮矿化.碳氮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植被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土壤碳氮比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
王琳欧阳华周才平张锋白军红彭奎
关键词:氮素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土壤碳土壤剖面海拔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及其评价——以中国科学院盐亭农业生态试验站为例被引量:17
2004年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合理性评价,是探讨农业生产和环境变化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三峡库区上游川中丘陵区一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系统养分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了农田和林地定位监测、耕地和盆钵模拟试验以及参与式农户调查等,研究系统的氮素各收入支出参数,计算系统的氮素平衡并对平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复合生态系统旱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盈亏量分别为56.1kg/hm2·a和42kg/hm2·a,实际盈亏率为10.4%和8.2%;而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盈亏量分别为-13.21kg/hm2·a和-37.5kg/hm2·a,实际盈亏率分别为为-3.2%和-7.8%;林地亏缺较大,盈亏量为-165.9kg/hm2·a,实际盈亏率为-39.2%。模型计算的允许盈亏率(旱地23.4%,水稻田-37.2%)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上是合理的。与1960s系统氮平衡比较,可以看到林地在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养分的合理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彭奎欧阳华朱波
关键词: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农林复合系统富营养化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对长江上游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N素收支平衡及其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旱地N素盈余相对较多 ,水田基本平衡 ,而林地有较大亏缺。N素收支平衡评价表明其旱地平衡合理 ,水田平衡略高 ,但整个农田N素已由 2 0世纪 6 0年代严重亏缺达到目前的较合理水平 ;大规模造林以及水保耕作措施对农田N素合理分配均产生重要影响。但化肥施用量剧增已导致农田气态N素释放量增加和水体非点源污染风险加大。
彭奎欧阳华朱波
关键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点源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