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一凡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宗教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时期
  • 1篇题材
  • 1篇题材文学
  • 1篇宗教
  • 1篇宗教题材
  • 1篇文学
  • 1篇小说
  • 1篇两难处境
  • 1篇名字
  • 1篇寒夜
  • 1篇红卫兵
  • 1篇《寒夜》
  • 1篇处境

机构

  • 3篇聊城职业技术...
  • 1篇聊城第二中学

作者

  • 3篇乔朋涛
  • 3篇徐一凡

传媒

  • 1篇科教文汇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哈尔滨职业技...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宗教题材文学的写作意向
2008年
张承志、史铁生、北村等作家,面对现实社会的繁杂与浮躁不约而同的将笔指向了宗教,以此反抗世俗,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这些宗教题材作品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变化及价值选择。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乔朋涛徐一凡
关键词:宗教题材
阿拉丁夫——人民的儿子——读张承志的小说《刻在心上的名字》
2008年
阿拉丁夫是《刻在心上的名字》中的主人公小刚的蒙古名字,意为"人民的儿子",他为获得这个名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张承志始终与底层民众保持某种形式的结合,也是"人民的儿子",他的笔无论描述蒙古大草原,还是回民的黄土高原、文明的新疆,都始终如一地指向这三片土地的社会底层民众。
乔朋涛徐一凡
关键词:红卫兵
从《寒夜》看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
2008年
五四运动退潮后,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自我实现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冲突,十分精微地传达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在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内心世界的痛苦,蕴含着极其复杂的时代和文化内涵。
乔朋涛徐一凡
关键词:寒夜知识分子两难处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