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剑峰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篇介入
  • 10篇血管
  • 9篇动脉瘤
  • 8篇动脉
  • 6篇介入治疗
  • 5篇血管内介入
  • 5篇血管内介入治...
  • 5篇内介入治疗
  • 5篇颈内
  • 5篇出血
  • 4篇颅内
  • 4篇脑出血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4篇颈内动脉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疗效
  • 2篇动脉瘤破裂
  • 2篇血管介入

机构

  • 23篇绵阳市第三人...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科学城...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绵阳市中医医...
  • 1篇绵阳市人民医...
  • 1篇绵阳四○四医...

作者

  • 24篇徐剑峰
  • 18篇刘阳
  • 11篇曾令勇
  • 9篇吴贵强
  • 9篇高阳
  • 8篇张海
  • 8篇曹辉
  • 6篇张波
  • 6篇王童
  • 5篇邓李
  • 3篇谢晓东
  • 3篇田义
  • 3篇蒋正方
  • 2篇张昌伟
  • 2篇任林强
  • 2篇王朝华
  • 2篇杨华东
  • 2篇李俊
  • 1篇杨福兵
  • 1篇范锋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长期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长期疗效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分析8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随访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早期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结果显示单纯弹簧圈(GDC)栓塞37例,支架结合单纯GDC栓塞治疗43例,术后载瘤动脉血管均畅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48例,Ⅱ级22例,Ⅲ级10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70/80);术后随访5年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动脉瘤复发10例,复发病例中2例再出血,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采取继续随访观察,在随访过程中无患者死亡。78例患者机体功能完全恢复,且在随访期间未见患者神经功能损伤;2例发现轻度神经功能损伤,但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良好。术后5年后栓塞Roymond分级Ⅰ级69例,Ⅱ级10例,Ⅲ级1例,治疗有效率为98.75%(79/80);颈内动脉(ICA)管径(D)较术前均有所增宽、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患侧大脑中脑动脉(MCA)搏动指数(PI)、PSV、脑血管反应性(CV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安全性,长期随访患者能获益。
唐荣武刘俊裴玉春徐剑峰刘阳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血流动力学长期疗效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出血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研究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抑制神经炎症和脑出血损伤,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血红素加氧酶1介导对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自体血注射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在脑出血后8 h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脑出血后24 h,4 d及30 d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高迁移率组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的表达;②体外应用氯高铁血红素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脑出血模型,在造模前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12 h,然后给予氯高铁血红素刺激HT22细胞6 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③慢病毒转染HT22细胞使血红素加氧酶1低表达,然后同样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12 h,氯高铁血红素刺激6 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在脑出血后24 h,4 d及30 d时,损伤侧海马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小鼠在脑出血后第4天血红素加氧酶1、高迁移率组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脑出血+外泌体组血红素加氧酶1、高迁移率组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②体外脑出血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氯高铁血红素+PBS组HT22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氯高铁血红素+PBS组比较,氯高铁血红素+外泌体组HT22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③慢病毒转染HT22细胞敲低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后,敲低血红素加氧酶1+氯高铁血红素+PBS组与敲低血红素加氧酶1+氯高铁血红素+外泌体组的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④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
王雪刘阳刘阳徐剑峰龙乾发王童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脑出血海马血红素加氧酶1
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可拆卸固定头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可拆卸固定头架,包括U型头托和两个支撑托举龙骨,两个支撑托举龙骨的一端内侧分别对称地设有两个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包括转动设于支撑托举龙骨上的第一转轴、固定于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蜗轮、...
徐剑峰刘阳高阳刘藻滨曹辉王童田义黄瑛
文献传递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患者设为试验组(n=79),将采用经皮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级别、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评分、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整体手术效果好,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创伤及影响小,预后改善明显,值得在有条件开展的医院推广并加以改进。
徐剑峰吴贵强曾令勇张海高阳邓李任林强张波刘藻滨刘阳曹辉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神经外科侧裂入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并发症等情况。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证实为SAH,全部行DSA,对94例SAH患者的临床表现,Hunthess分级,头颅CT、DSA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4例SAH患者临床症状以头痛、恶心为主。行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和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术中无1例有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SAH患者出血原因以动脉瘤破裂为主。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准确的评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徐剑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在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在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术后进行双容积重建,收集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结果 42例患者共有复杂动脉瘤51个,其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分别占35.31%及29.41%。术后双容积重建技术对复杂动脉瘤栓塞程度检测的准确度较常规DSA高(P<0.05)。结论在术中进行3DDSA双容积重建能准确反映复杂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对术中是否继续进行弹簧圈填塞有指导性意义。
王童刘阳刘阳徐剑峰
关键词:动脉瘤
脑出血后继发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脑出血是一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除造成血肿周围损伤外,还可致远端脑区损伤及其功能发生变化,例如脑出血可致海马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包括神经细胞坏死、突触可塑性破坏,炎症因子表达增加,谷氨酸大量释放,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过度激活等。海马神经元损伤与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机制相关,目前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机制存在多种说法,如谷氨酸兴奋性毒性、自噬激活、炎症、氧化应激以及铁超载等。这些机制的研究为脑出血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奠定相关理论基础,推动脑出血后认知障碍治疗的发展。
王雪朱业淘徐剑峰王童刘阳
关键词:脑出血海马神经元
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1
2021年
目的观察超早期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四○四医院、绵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行动脉介入栓塞术的病人144例,其中超早期(<48 h)组83例,早期(48~96 h)组61例。超早期组发病后48 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早期组发病后48~96 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营养因子(NTF)、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中血压波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早期组术后CSS及GOS评分病人比例较早期组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早期组术后7 d NGF、BDNF及NTF较早期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血压波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即超早期介入治疗血压更稳定;超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9%与39.3%,P>0.05)。结论超早期动脉血管介入栓塞治疗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较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和恢复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能减轻颅内血性液体对脑组织的理化刺激,避免颅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灌注不足后出现的脑缺血症状,且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术中血压稳定状况均优于早期治疗。
张泉徐剑峰韩华强徐庆余何鑫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颈内动脉狭窄伴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一期介入治疗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两类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为单一发病,同时罹患两种疾病者较为少见。颈动脉狭窄属于缺血病变,而动脉瘤属于出血性疾病,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治疗存在一定的矛盾与难度,可有多种治疗策略。现将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1例该类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治疗策略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68岁5个月,因“头晕1+年”入院。
徐剑峰曾令勇刘阳吴贵强谢晓东王朝华张昌伟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拜阿司匹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型脑外伤治疗策略的研究
刘阳王童吴贵强曾令勇徐剑峰张海钟俊邓李张波高阳
严重颅脑创伤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是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治疗手段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其发现和在实验及临床中的应用,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
关键词:
关键词:颅脑创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