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绩
- 作品数:1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对世界不和谐根源的三维分析
- 2008年
- 建立在民族国家理念基础上的、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指导的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体系是一个无序存在的"非世界"。资本主义对全球化的主导与世界历史演进中,全球范围内强势利益主体的形成、发展尤其是其在有限理性状态下对弱势群体的产权侵犯是导致诸多世界不和谐现象的根源。
- 徐学绩
-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深层次动因被引量:2
- 2005年
- 论文以比较中国与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和平崛起为契入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深层次动因既在于新的领导集体对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诠释与灵活运用,也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 徐学绩
- 关键词:和而不同国家身份文化理念
-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动因
- 2005年
- 与二战后日本、德国在国际社会全面限制与强大压力下形成的外源被动式和平崛起战略不同,中国和平崛起新战略渊源于中国文明的和平本质,根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再定义,是典型的内生主动式战略,这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 徐学绩
- 关键词:国家身份
-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性被引量:2
- 2006年
- 论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属性。指出:一方面,中国和平发展之“和平”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中国国家身份新定位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生性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
- 徐学绩
- 关键词:中国和平发展内生性国家身份
- 中国和谐战略体系的“一体两翼”被引量:1
- 2008年
-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世界急剧变化、中国迅速发展、世界为之聚焦的重要历史时刻,建构了以和平发展为主体,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两翼的和谐战略体系,体系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具体理论成果。对体系结构与内涵的系统分析有利于我们以和谐世界为着眼点,和平发展为着重点,和谐社会为着手点,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徐学绩
-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 西方传统发展观的偏颇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
- 2003年
- 针对西方传统发展观的偏颇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主动的、内生的后发式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 ,在发展战略上采取“台阶”式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 李春兰徐学绩
- 关键词:主动型内生式非均衡发展
-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内在动因被引量:1
- 2005年
-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内在动因,即:“和而不同”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诠释与灵活运用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基本动因;国家身份的再定义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主要内在动因;国家利益的发展变化是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道路的直接动因。
- 徐学绩
- 关键词:和而不同国家身份
- 探索“两课”教学特性 激活邓‘三’论课堂
- 2006年
- “进头脑”是邓‘三’论“三进”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从探索“两课”教学特性入手,一方面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导入主体性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 徐学绩
-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产生的内在机理
- 2005年
-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赖以建构的国家身份以及“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理念做出的自觉选择,是典型的内生主动式战略。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产生的内在机理及由此衍生的特定属性决定了中国必将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 徐学绩
- 关键词:国家身份
-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深层次动因
- 2005年
- 论文以比较中国与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和平崛起为契入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深层次动因既在于新的领导集体对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诠释与灵活运用,也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 徐学绩
- 关键词:和而不同国家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