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敬慈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6篇动脉
  • 5篇磁共振
  • 4篇肿瘤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转移瘤
  • 3篇弥散
  • 3篇加权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胰腺
  • 2篇造影
  • 2篇肾动脉
  • 2篇术前
  • 2篇疗效
  • 2篇弥散成像
  • 2篇弥散加权
  • 2篇弥散加权成像
  • 2篇脑转移

机构

  • 10篇上海市徐汇区...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哈佛医学院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徐敬慈
  • 10篇潘自来
  • 5篇许永华
  • 4篇符忠祥
  • 3篇陈克敏
  • 3篇朱勇
  • 3篇饶敏
  • 2篇杨利霞
  • 2篇罗行中
  • 2篇苏文婷
  • 2篇孙芙蓉
  • 2篇饶敏
  • 2篇李隽
  • 1篇李芹芹
  • 1篇汪登斌
  • 1篇蒯新平
  • 1篇陈学瑜
  • 1篇潘晓东
  • 1篇王伟良
  • 1篇彭薇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3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结果40例病例包括临床诊断或怀疑行CE-MRA中37例下肢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阳性诊断率92.5%(37/40)。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2.7%。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结论3D CE-MR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符忠祥徐敬慈朱勇蔡瑾许永华罗行中
关键词:下肢动脉
老年人脑白质改变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75岁)脑白质改变(WM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影像学改变选择WMC患者76例(WMC组)和无WMC者7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WMC组进行影像学Fazekas视觉等级评分,根据评分将WMC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Logistic法分析WMC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分析WMC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C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3、P<0.001、P=0.006、P<0.001)。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病、纤维蛋白原水平是WMC的独立危险因素。WMC组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画钟试验、6项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8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等认知功能量表检测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校正年龄等因素后仍存在差异。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老年人WMC有关,年龄、高血压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WMC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WMC可引起≥75岁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蒋世峰王晓蓉程洁浦政范勤毅王伟良徐敬慈刘振国
关键词:老年人脑白质改变认知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MSCT不同期相对心肌桥-壁血管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的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68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选择其中50例心肌桥病人多期成像均较满意,并测量心肌桥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受压程度及其对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668例病人中463例发现心肌桥(27.7%)、左前降发生率最高达75%(347/463),50例病人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12.3mm,平均深度为2.9mm,心肌桥长度大于10mm时,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舒张中期与收缩中期基本一致,而表浅型心肌桥冠状动脉受压于收缩中期持续至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心肌桥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一定关系结论心肌桥厚度及长度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对浅表浅型及纵深型心肌桥舒张期受压程度评估更具有临床意义。
符忠祥徐敬慈周德朱勇
关键词:心脏断层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在脑转移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脑转移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脑转移瘤患者21例(共计病灶42个),随访2~8次,行DWI及MRI增强扫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实质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区治疗前rADC值或治疗前后rADC值差值(治疗后rADC值~治疗前rADC值)对疗效预测的可行性。结果:按治疗后肿瘤直径变化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肿瘤实质区治疗前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治疗前后rADC差值与下次治疗结果对照,rADC差值预测脑转移瘤治疗疗效的闽值为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75.00%、83.33%。经一致性检验Kappa指数为0.6696。结论:脑转移瘤实质区rADC治疗前后差值能用于预测脑转移瘤治疗效果,rADC值增高提示治疗有效,降低提示治疗无效,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价值。
徐敬慈汪登斌杨利霞
关键词:脑转移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应用MRI弥散成像表观弥散系数监测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和早期监测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3例原发肿瘤为胃肠道、乳腺或其他部位的肝转移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2~3周常规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并获得相应的ADC值。采用RECIST作为评价肝转移肿瘤化疗疗效的标准。结果在43例肝转移瘤68个病灶中,30个病灶对化疗有效,38个病灶对化疗无效,其治疗前平均ADC值分别为1.22±0.39×10-3mm2/s和1.54±0.55×10-3mm2/s(P=0.008);在治疗后2周,化疗有效组ADC值升至1.43×10-3mm2/s(P=0.005),而化疗无效则降至1.23×10-3mm2/s(P=0.13);以ADC值=1.50×10-3mm2/s为治疗有效或无效的临界点,其判断疗效的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2%,准确率为93%。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可作为预测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影像学指标。
许永华徐敬慈杨利霞潘晓东彭薇
关键词:肝肿瘤化学治疗表观弥散系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颞浅动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头颅MSCT血管造影(MSCTA)对颞浅动脉(STA)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头颅MSCTA原始图像数据分别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MIP及CPR,观察STA是否有明显分支,记录血管杈的位置,测量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的管径,并评价3种重建图像的质量。结果 88例中,80例左侧STA(LSTA)及77例右侧STA(RSTA)可见明显额支及顶支,血管杈均位于颧弓上或颧弓水平;8例LSTA及11例RSTA未见明显额支或顶支。L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26±0.39)mm、(1.71±0.25)mm及(1.74±0.26)mm;RSTA主干、额支及顶支直径分别为(2.32±0.46)mm、(1.81±0.25)mm及(1.81±0.19)mm。SVR与MIP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1,P>0.05),且均高于CPR(Z=-7.94、-7.48,P均<0.01)。2名诊断医师对SVR及MIP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92、0.85),对CPR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1)。结论头颅MSCTA可清晰、准确地显示STA的解剖结构。
孙芙蓉潘自来陈克敏徐敬慈饶敏王丽娟
关键词:颞浅动脉血管造影术
足底软组织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2007年
符忠祥徐敬慈
关键词:足底软组织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肿块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与MRI特点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特点,减少SPTP的误诊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SPTP的CT及MRI图像。结果:9例单发。胰头3例,胰腺尾部4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均为类圆形,最大长径50mm。实性成分平扫CT值约36.6HU,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CT值约63.0HU,门静脉期CT值约77.8HU。T1WI呈低信号为主,T2WI呈明显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结论:SPTP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与其它胰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王胜裕蒯新平苏文婷徐敬慈陈小勇潘自来陈克敏
关键词:胰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对肾动脉解剖变异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MR增强血管造影(CE-MRA)显示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13例肾动脉CE-MRA检查图像,包括肾动脉变异的显示情况以及分型。结果: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0.05%(64/213)和19.72%(84/426),其中肾动脉过早分支发生率为6.57%(28/426),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为13.15%(56/426)。女性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小于男性,同一患者两侧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常见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均有显示。结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准确显示。
徐敬慈陈克敏潘自来饶敏刘宵苏文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肾动脉血管造影
64排螺旋定量CT骨密度测量影响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受检者体位、内部测量参照物区域和不同测量者对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44例经Philips64排螺旋CT全腹部检查获取的仰卧位及俯卧位扫描数据,通过其EBW工作站骨密度测量软件,分别测定L1-L5BMD(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BMD测量方法为同一测量者分别测量仰卧位及俯卧位、同一测量者在同一体位选择不同内部参考物测量区和不同测量者在同一体位选择相同内部参考物测量区。测得数据统计学处理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不同体位和不同内部参照物区域因素对BMD值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测量者对BMD值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测量者可影响腰椎QCTBMD值的测量结果。
徐敬慈许永华李隽
关键词:骨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