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星凯

作品数:43 被引量:36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9篇土壤
  • 11篇森林土
  • 11篇森林土壤
  • 10篇微生物
  • 8篇有机碳
  • 7篇稀土
  • 6篇根际
  • 5篇有机氮
  • 5篇溶解性有机碳
  • 5篇微生物量
  • 5篇温带森林
  • 5篇稀土元素
  • 4篇氧化亚氮
  • 4篇玉米
  • 4篇溶解性有机质
  • 4篇渗漏液
  • 3篇氮沉降
  • 3篇氮素
  • 3篇盐渍
  • 3篇盐渍土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长安大学
  • 5篇根特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43篇徐星凯
  • 8篇王子健
  • 7篇李团胜
  • 6篇周礼恺
  • 6篇段存涛
  • 6篇吴浩浩
  • 4篇罗献宝
  • 4篇韩琳
  • 3篇刘琰
  • 3篇史奕
  • 3篇王跃思
  • 3篇陈利军
  • 3篇孔玉华
  • 2篇黄耀
  • 2篇傅平青
  • 2篇陈新
  • 2篇张素君
  • 2篇杨喜田
  • 2篇李荣华
  • 2篇王迎红

传媒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资源生态环境...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生态农业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方法测定溶解性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该文采用岛津TOC-VCSH/TN分析仪与连续流动分析仪,分别运用高温催化燃烧法和湿化学氧化法测定已知质量浓度溶液、森林土壤零张力渗漏液、水浸提液和K2SO4浸提液样品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与溶解性总氮(DTN)含量。针对已知质量浓度DOC和DTN标准溶液,2种仪器测定结果平均值接近实际值,相对误差〈3%,相对标准偏差〈5%,显示基于上述2种方法仪器分析均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测定不同未知样品中DTN含量时,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结果相当于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测定结果的1.06-1.23倍(R2≥0.98),且随着样品DTN浓度的增高此差异增大;两仪器测定土壤零张力渗漏液和土壤K2SO4浸提液DOC结果较接近,比值(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结果)为0.99-1.04(R2≥0.99),但是在测定土壤水浸提液DOC含量时,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结果仅相当于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的0.79倍(R2≥0.99)。上述结果显示,基于高温催化燃烧法和湿化学氧化法均能有效的分析环境液体样品中DOC和DTN含量,后者更适用于大批样品的快速测定。
银莲徐星凯景元书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
我国东北地区生物源温室气体(N_2O和CH_4)排放规律研究
陈欣陈冠雄黄国宏于克伟侯爱新陈利军徐慧史奕徐星凯张颖黄斌岳进焦志华张秀君李玥莹梁巍张力峰杜睿白璐李楠梁战备郑靖王重阳吴杰
该项目阐明了东北玉米田N_2O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提出相应减排措施。首次报道植物自身排放N_2O现象。并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大豆、玉米N_2O释放,阐明了影响植物排放N_2O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提出了光调节机理模式。首次发现并...
关键词:
关键词:温室气体通量
有机物料对滨海盐渍土重金属根际效应的影响Ⅱ.土壤内源铁形态分布被引量:3
1999年
研究了排水条件下施用腐熟有机物料、种稻改良滨海盐渍土内源铁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单淹水利于土中无定形氧化铁、络合态铁、有效态铁以及氧化铁活化度升高,并且络合态铁与有效态铁升高程度,低盐土壤显著;晶形氧化铁变化不明显,土中可能存在其它形态铁向晶形氧化铁转化.种稻不施有机物料,根际络合态铁和有效态铁富集;无定形氧化铁和晶形氧化铁亏缺.根际氧化铁活化度稍低于非根际.增施有机物料利于两种盐渍土根际内外铁形态向络合态铁和无定形氧化铁转化;有效态铁和氧化铁活化度提高。
徐星凯张素君王子健
关键词:重金属有机物料根际盐渍土
农用稀土对大田玉米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以潮土为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农用稀土施加后不同时期大田玉米体内16种稀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施稀土很快地被玉米根系吸收并运移到地上部分。根系中稀土含量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随玉米生育期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玉米生长可显著影响到地上部分稀土的分布,尤其在低剂量稀土作用时。稀土肥料施用后玉米体内单一稀土含量依根系!叶>茎>籽实的顺序减少;玉米体内La的吸收和运移明显快于Ce和Sm,并随生育期而发生变化;土壤中Gd较容易被玉米根系吸收并转移到地上部分。在此实验条件下,农用稀土施加后玉米体内单一稀土的吸收和运移具有选择性,随玉米生育期而发生变化;根系中单一稀土(如La、Ce和Sm)的选择性积累可能存在一种动态平衡。
徐星凯王子健
关键词:农用稀土玉米剂量-效应关系潮土
稀土对玉米根际土壤N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以潮土为例,采用混合氯化稀土和氯化镧,利用根袋法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稀土对玉米根际土壤N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无论是氯化镧或混合氯化稀土,随施用剂量增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铵态N、硝态和亚硝态N量均显著降低;根际土壤铵态N、硝态和亚硝态N量高于非根际的差异显著削弱。这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和N净矿化量相一致。在高剂量混合稀土或镧(>10mg·kg-1风干土)作用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机N矿化量和有效矿质N量显著降低。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分N累积量均随稀土剂量增加而降低。在稀土对土壤有效矿质N、脲酶活性和有机N矿化以及植株N吸收的影响方面,混合稀土和镧具有相似性。
徐星凯王子健
关键词:根际无机氮有机氮矿化脲酶玉米氮素吸收
不同浸提剂提取的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温带森林演替不同阶段2种林分矿质层不同深度土壤(0~10 cm、10~20 cm和20~30 cm)以及有机层样品,研究冷水、热水、冷CaCl_2和热CaCl_2溶液以及冷K_2SO_4溶液浸提这些样品的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它们各自与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有效性之间的关系。2种林分有机层样品溶解性有机质、微生物碳和氮以及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矿质层土壤,森林演替顶级群落的阔叶红松混交成熟林矿质层土壤(0~10cm)显著高于次生白桦林,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5种浸提剂提取的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表现为热水>热CaCl_2溶液>冷K_2SO_4溶液>冷水>冷CaCl_2溶液,不同浸提剂对两种林分有机层样品和0~10 cm矿质层土壤浸提的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10~20 cm和20~30 cm土壤差异性不显著。阔叶红松混交成熟林和次生白桦林矿质层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比例范围分别为0.94%~1.84%和2.56%~2.86%,土壤微生物氮/土壤总氮含量比例范围分别为1.23%~3.23%和2.06%~3.72%,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种浸提剂所浸提的林地有机层和矿质层样品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和微生物氮/总氮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热水提取的相关系数最大。因此,热水浸提剂较适用于研究森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这为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重要支撑。
阮长林吴浩浩徐星凯李团胜
关键词: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微生物量
氢醌和双氰胺对种稻土壤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8
1999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及二者的组合(HQ+DCD)对种稻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施麦秸粉时,所有施抑制剂的处理均较单施尿素的能显著减少水稻生长期供试土壤N2O和CH4的排放.特别是HQ+DCD处理,其N2O和CH4排放总量分别约为对照的1/3和1/2.而在施麦秸粉后,该处理的N2O排放总量为对照的1/2,但CH4排放总量却较少差别.不论是N2O还是CH4的排放总量,施麦秸粉的都比未施的高出1倍和更多.因此,单从土壤源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看,将未腐熟的有机物料与尿素共施,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施肥制度.供试土壤的N2O排放通量,与水稻植株的NO-3N含量和土表水层中的矿质N量分别呈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和线性正相关;CH4的排放通量则与水稻植株的生长量和土表水层中的矿质N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在N2O与CH4的排放间,未施麦秸粉时存在着定量的相互消长关系;施麦秸粉后,虽同样存在所述关系,但难以定量化.
周礼恺徐星凯陈利军李荣华O.Van Cleemput
关键词:氢醌双氰胺氧化亚氮稻田生态系统
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元素与氮磷养分的交互作用被引量:16
2002年
土壤 植物系统中稀土元素与N、P养分交互作用属农用稀土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前沿 .土壤中稀土元素与N、P交互作用直接关系到稀土对农田土壤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稀土对农作物的增产机理和生态环境安全性的评价 .就土壤 植物系统中有关稀土元素与N、P交互作用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提出今后应加强在作物根际、农田土壤表层以及植物体内稀土与N。
徐星凯王子健刘琰
关键词:土壤-植物系统稀土元素氮磷养分安全性评价
农用稀土对土壤氮磷主要化学行为及植株体内稀土富集的影响
该论文通过室内土培实验、根际盆栽实验和野外田间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稀土元素施用后北方潮土土壤中氮磷主要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变化,以及植株体内稀土元素分布与运移规律,为稀土农用安全性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通过未种植株时土培试验...
徐星凯
关键词:氮形态剂量-效应关系
温带森林土壤溶液溶解性N_2O和CO_2含量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陶瓷头土壤溶液收集器采集2006年7月~2007年8月间长白山阔叶红松天然林不同深度(15cm和60 cm)土壤溶液,探讨应用气液萃取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森林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气体N_2O和CO_2浓度的可行性,并利用此方法研究林地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两种气体含量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期内林地15 cm和60 cm深度土壤溶液中溶解性CO_2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26~10.71μg·mL^(-1)(C)和3.13~6.16μg·mL^(-1)(C),溶解性N_2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4~13.40 ng·mL^(-1)(N)和3.23~27.98 ng·mL^(-1)(N)。阔叶红松天然林土壤溶液中溶解性CO_2和N_2O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融后的降水促进了土壤溶液中溶解性N_2O产生,尤其在60 cm深度。与60 cm深度相比,林地15 cm深度溶液中溶解性CO_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更明显,尤其在植物生长旺季。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可以解释林地不同深度溶液中溶解性CO_2浓度变化的29%;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可以解释林地60 cm深度溶解性N_2O浓度变化的34%。因此,水溶性有机碳和有机氮分别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溶液溶解性CO_2和N_2O形成的重要因子。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实验方法对于测定林地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溶解性N_2O和CO_2含量均有较好的适用性,连续三次萃取后所获得的气体浓度可有效反映溶液中的实际气体浓度。
刘子锐徐星凯黄耀韩琳罗献宝韩士杰
关键词:土壤溶液氧化亚氮森林土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