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银
- 作品数:61 被引量:51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天文地球更多>>
- 扬州市国有企业改制研究
- 2006年
- 扬州市国有企业改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程较快,绩效明显,改制形式也多样化。然而,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政策不配套、程序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侵害职工权益、外部投资者资信审查不严格。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严格监督,追究责任;分类推进,公平竞争。
- 徐美银华毅桑光淇
-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绩效产权
- 我国农地制度系统及其演化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我国农地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农地制度环境、正式农地制度和非正式农地制度三个子系统。农地制度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于:农地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正式农地制度与非正式农地制度之间的持续互动。演化动力的特征决定了农地制度系统的演化主要有渐进式、跳跃式和复合式三种形式。推进农地制度系统演化,需要坚持系统论的观点、重视制度环境的作用、保证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
- 徐美银潘树国
- 农民阶层分化、产权偏好差异与土地流转意愿——基于江苏省泰州市387户农户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3
- 2013年
- 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同的偏好,进而对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土地占有权中的剩余控制权偏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土地收益权中的生产性收益权、保障性收益权、剩余收益权偏好会弱化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而流转性收益权则会增强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土地处分权中的转让权偏好会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产生积极影响,而抵押权、继承权偏好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保障程度也对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需要重视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满足不同阶层农民异质化的制度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高社会保障程度。
- 徐美银
- 关键词:农民分化土地流转意愿LOGISTIC模型
- 中国农地制度的演变逻辑:农民土地产权强度的视角
- 2013年
- 从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的演变路径,可以发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大,短期内绩效较好,但长期存在一定弊端;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小,制度绩效最差;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适度的土地产权强度,制度绩效显著。未来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增加农民的土地权利,保证农民获得更加合理化的土地产权强度。
- 徐美银
- 关键词:农地制度变迁
- 农民认知视角下的农地制度创新被引量:12
- 2007年
- 本文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农民认知基础。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民的认知不相一致,就会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本、延缓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最终决定农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作者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对地权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这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应该充分考量农民的认知,保证制度创新方式及目标与农民的认知相一致。
- 徐美银
- 关键词:农地制度
- 农民阶层分化与农地产权偏好:基于江苏泰州的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农民职业多样化引起了农民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从而对农村土地产权产生了不同偏好。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对土地产权的生产性收益权、保障性收益权、农业用途使用权偏好较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对土地的流转收益权、非农业用途使用权、转让权、抵押权偏好较强;许多农民对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剩余收益权、继承权等偏好较强;大部分农民并没有表现出对土地所有权的强烈偏好。未来的农地制度改革应该针对不同阶层的农民,提出不同的改革措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高制度改革的整体效率。
- 徐美银
- 关键词:农民阶层分化农地产权
- 民办高校产权现状分析
- 2007年
-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产权制度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即产权主体的多样化、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产权问题的显性化,完善的措施包括对产权进行有效分割、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产权主体的认知能力、坚持产权制度的演化观点。
- 徐美银
- 关键词:民办高校产权产权界定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被引量:16
- 2015年
- 从农业转移人口分化视角,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适应性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兼业者、农民工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现时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现时价值,倾向于直接经营土地或以短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市民化程度较高的准市民、市民则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长期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未来价值,倾向于以长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或以完全方式流转土地。需要保证产权结构具有一定弹性,适应不同市民化程度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需求;通过创设土地发展权,合理分配农村土地增值收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
- 徐美银
- 关键词:市民化土地发展权
- 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江苏的566户样本被引量:55
- 2012年
-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现阶段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总体上较为强烈、流转模式要求多样化、流转收益要求不断提高、对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要求逐步提高。影响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内外部因素较为复杂:地区经济发展、农户对土地流转后就业状况变化预期、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非农收入所占比例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户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总人口数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生活水平变化预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则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和土地流入意愿同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为了提高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需要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
- 徐美银陆彩兰陈国波
-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意愿LOGISTIC模型
- 农民工市民化、产权结构偏好与农村土地流转——基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我国农民工阶层出现了明显分化,不同市民化程度农民工对农村土地产权结构不同方面存在差异性偏好.进而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直接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民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对农村土地生产性收益权、抵押权偏好程度越强的农民工,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对农村土地流转性收益权偏好程度越强的农民工,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农民工土地占有权、增值性收益权、剩余性收益权偏好程度对其土地流转行为没有显著影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非农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土地顺利流转。
- 徐美银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流转产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