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进章

作品数:4 被引量:167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生态农业
  • 3篇集水
  • 3篇集水型生态农...
  • 3篇半干旱
  • 2篇生态
  • 2篇农业
  • 2篇集水技术
  • 2篇干旱
  • 1篇生态农业发展
  • 1篇生态农业模式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分
  • 1篇水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退化生态
  • 1篇退化生态系统
  • 1篇农业发展
  • 1篇农业模式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4篇徐进章
  • 3篇李凤民
  • 1篇王俊
  • 1篇王晓凌
  • 1篇孙国钧
  • 1篇贾宇
  • 1篇孙国均
  • 1篇徐炳成

传媒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产草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07年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技术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生产力以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或6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平作对照显著提高了13%和41%。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4年的干草产量和平作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垄和沟的宽度均为6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干草产量比平作对照显著提高了41%,并且使紫花苜蓿草地产草高峰期提早了1~2年。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或60cm,且垄面裸露的两个处理产草量比平作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紫花苜蓿草地生长的第三年,深度为150cm左右的土层是降水补充和水分消耗的平衡点。所有处理在紫花苜蓿生长4年后,200~50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已经接近萎蔫系数。
贾宇徐炳成王晓凌孙国均徐进章李凤民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集雨技术紫花苜蓿土壤水分
半干旱地区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探析了我国半干旱地区发展以集水技术为基础的农牧混合型生态农业的限制因素、潜在优势及其前景,并提出将集水人工草地种植和草田轮作作为其两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发展农牧混合型生态农业的对策。
王俊徐进章
关键词:集水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半干旱草田轮作人工草地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分析被引量:57
2002年
简介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集水型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指出改善土壤水分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集水型生态农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凤民徐进章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集水型生态农业集水技术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被引量:78
2003年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化/退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寻求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突破口时,认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民的需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必须提高单产,以减轻更广大土地面积上的生产力需求压力。通过集水、覆盖等措施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再配合地膜、化肥,在对农田进行合理管理的情况下,粮食单产可获得持续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集水型生态农业及其景观配置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在一个完整的景观单元内合理配置,形成完整的景观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实施将推动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并为西部开发中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并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李凤民徐进章孙国钧
关键词:农业生产力降水利用生态系统集水型生态农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