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彦
- 作品数:30 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工业发展环境财务绩效评估及指数构建——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理论界与实务界相对缺乏对环境财务绩效综合评估的研究。在提出工业行业环境财务绩效评估体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11—2014年中国各省份工业行业的环境财务绩效进行评估,并依此建立中国省际工业行业环境财务绩效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财务绩效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地域特征;从各项指标来看,"十二五"规划以来,中国工业行业已在控制污染源及环境治理成本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治理投资缺乏有效性;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仍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尚未进入全球新绿色经济理念要求的"强可持续发展阶段"。针对结果,提出建立区域环境财务绩效评估机制、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绩效、加强循环利用效率以及终止褐色经济发展模式等对策建议。
- 徐高彦徐沛勣鲁毅
- 关键词:绩效评估
- 企业特殊目的实体子公司避税成效及对国家税收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在上市企业数量众多的子公司中,不乏潜藏着在海外避税天堂或境内税收洼地注册的特殊目的实体,它们往往不被瞩目,而在破产清算时现身。这些特殊目的实体子公司是否真的起到了避税作用?基于国家税收层面,每家上市公司所成立的特殊目的实体又对税收总额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此,选取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0-2021年的数据,构建了避税动机下的特殊目的实体、不同避税地的特殊目的实体以及不同特殊目的实体子公司数量占比等变量对企业避税的影响进行探讨。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避税地成立的特殊目的实体并不有利于企业避税,当企业的特殊目的实体子公司数量达到一定占比,才能实现有效避税;海外特殊目的实体虽然数量较少,但避税效率要远高于境内特殊目的实体;平均每年每个样本企业通过境内特殊目的实体能够规避约334.41万~387.97万元的企业所得税,而通过海外特殊目的实体能够规避约249.00万~308.8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研究结论有助于国家进行反避税活动的政策制定,此外,进一步引导企业在避税动机中“脱虚向实”,促进以真实交易为目的的有效投资。
- 徐高彦商吉伟
- 关键词:企业避税特殊目的实体避税天堂
- 产业政策激励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产业政策不仅可以通过微观企业载体发挥信息发现与信息传递效应,而且产业政策在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信息传递时还会对企业盈余质量产生影响,即产业政策激励能够提高企业的盈余准确性和持续性,降低盈余稳定性,并对盈余稳定性产生长期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在产业政策披露过程中应考虑企业盈余预告和盈余公告等信息披露的联动效应,避免投资者盲目地投资于政策激励行业,减少资本市场投资的"潮涌现象"和"羊群效应",从而通过对精准的产业政策表述及市场传递时机的把控,提高企业的盈余稳定性,降低产业政策的"外部负效应"。
- 徐高彦吕慧胡世亮
- 关键词:盈余持续性
- 衰退企业反转策略选择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被引量:3
- 2021年
- 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2003-2017年发生衰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盈余管理对企业反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对反转产生正向影响,真实盈余管理对反转产生负向影响;该结果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和倾向性匹配法后依旧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反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关系仅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董事会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境下显著,而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均显著。结论有助于拓展衰退企业反转策略研究和反转情境下盈余管理研究,深化资源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规范盈余管理治理政策提供新的视角。
- 徐高彦张悦
-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
- 资本市场盈余预告披露及时性策略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及时性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03-2009年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盈余预告及时披露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坏消息而言,公司管理层更倾向提前披露好消息。同时,采用这种及时性策略时,对于信息披露的表述也更为清晰。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小、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都倾向于选择该及时性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帮助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基于时点和内容表述来判断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而且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依据。
- 徐高彦王跃堂
- 关键词:及时性
- 并购扩张战略、成本粘性与衰退企业反转被引量:8
- 2020年
- 衰退企业为了实现反转需要采取战略行动,作为实现反转目标的战略手段之一,并购扩张是否有利于企业反转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取2003—2017年发生衰退危机的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并购扩张战略对企业反转的影响,以及成本粘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衰退期间,实施并购扩张战略不利于企业反转。(2)成本粘性对于这一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高成本粘性的衰退企业实施并购扩张战略的效果优于低成本粘性或存在成本反粘性的企业。本文的结论有利于提高衰退企业在反转过程中的管理认知,并进一步拓展论证成本粘性在企业战略实施中的有利效用。
- 徐高彦蒋冬翟胡世亮
- 关键词:成本粘性
- 逆境中的创新: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互动机制
- 2024年
- 在多样逆境事件频发的风险社会,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增强社会系统韧性的重要保障,其关键在于汇聚多元主体力量以实现协同治理的效益倍增。平台企业作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微观主体,在逆境事件中能够与政府面临的多重压力有效耦合,采用同质竞争和错位竞争两种模式展开功能高频迭代与互动即时创新,从而有效发挥数字化管理能力,重塑社会基础设施,实现平台生态的层叠增效。从非市场动态竞争的研究视角,利用“觉察-动机-行动”这一完整的逻辑轴线,对不同平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竞争互动过程进行解构与探讨,很好地展现了东方集体文化之精髓,即在逆境事件中加强同质性网络社会责任治理创新,打造高速进化的共生演化平台生态,加大释放公共服务数字化潜力,进而快速推进逆境事件解决方案的持续涌现。
- 徐高彦张婷婷
- 关键词:社会责任
- 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资产紧缩策略与危机企业反转被引量:19
- 2018年
- 本文以如何在危机中有效激励员工为出发点,探究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反转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危机情境中,薪酬差距对企业反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资产紧缩策略对反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考虑到资产紧缩策略实施层面,较大的薪酬差距会削弱资产紧缩策略与企业反转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内控质量高的企业相比,在内控质量低的企业中,较大的薪酬差距对资产紧缩策略与企业反转之间正向关系的削弱效应更为显著。本文强调危机中员工激励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发展了危机企业反转和薪酬差距的研究理论,同时为2009年颁布的"限薪令"提供证据支持。
- 徐高彦曹俊颖陶颜李佳馨
- 关键词:内部控制
- 银行竞争与会计稳健性被引量:5
- 2018年
- 基于中国银行信贷市场从垄断转向竞争的宏观背景,文章以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银监会关于全国银行分支机构普查数据,考察银行竞争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竞争的加剧有利于提升企业会计稳健性,支持了"竞争优势说"。进一步从企业风险和银企关系两个视角检验银行竞争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后发现,当企业面临较高的风险时,银行竞争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而银行竞争与银企关系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对于银企关系好的企业,会计稳健性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中国目前所处的银行业垄断竞争的转型期,文章发现了银行竞争通过改变银企借贷行为提高企业会计稳健性的经验证据,这为探索会计的宏微观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 新夫董恬媛徐高彦
- 关键词:银行竞争会计稳健性银企关系
- 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会影响国有企业分红水平吗?被引量:1
- 2024年
- 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对于构建高效有序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非国有股东进驻国有企业并取得董事会权力有助于改善治理行为,这能否提升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呢?基于上述问题,将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与国有企业分红纳入同一解释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的取得能够显著提升分红水平;当派出超额董事时,分红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机制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国有企业政策负担和降低代理成本得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结果在地方国有企业和实际控制人权力较大的条件下更为显著。
- 徐高彦王雅静张婷婷
- 关键词: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