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耀 作品数:25 被引量:7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彩色大面积拼接数字合成菲涅尔全息图 2012年 提出利用两步法制作出彩色大面积拼接菲涅尔全息图的制作方法。 敖辉 刘惠萍 于佳 王金城 吴学利 戴光耀 舒浩中国近海气溶胶光学特性与相对湿度相互关系研究 2024年 基于CALIPSO卫星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选取经度范围108°E~124°E、纬度范围18°N~41°N区域内的海洋区域(即中国近海海域),对其在2007―2016年内对流层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相对湿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内,气溶胶的532 nm后向散射系数和532 nm消光系数都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气溶胶的退偏振比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相对湿度增大导致气溶胶粒子的吸湿性和整体形态发生变化。同时,气溶胶各光学特性整体在夏季最低,在春季、秋季、冬季会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于某处交替变化,这可能与不同季节内各种类气溶胶所占比例不同有关;气溶胶各光学特性在2014―2016年的值显著低于2007―2013年,这可能是中国的环保政策执行有力的结果。进一步划分中国近海海域之后进行分析,10年内,因海洋来源气溶胶所占比重按黄渤海、东海、南海依次增大,气溶胶各个光学特性的整体值按黄渤海、东海、南海依次减小;进一步对海域内划分高度层进行分析可知,在0~7 km范围内,高度越高,海洋来源气溶胶所占比重越小而陆地来源气溶胶所占比重越大,同时气溶胶退偏振比整体值不断增大。 贺杰 孙康闻 任超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气溶胶 中国近海 一次重力波对黄海海雾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2014年5月17—18日“东方红2号”科考船在黄海捕捉到一次海雾过程中的重力波活动迹象。本文利用船测、卫星云图和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模式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下嵌套的大涡模式(LES,Large-Eddy Simulations)模拟,对此次海雾进行研究,分析重力波在海雾生成和发展阶段的作用。分析表明:(1)此次海雾过程中船载激光测风雷达测得的重力波波长800~1000 m,周期6~8 min,位相向东北方向传播,相速约2 m/s;船载自动气象站和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系统记录的能见度、温度和垂直速度等存在周期为5~8 min的规律振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显示的海雾云图上呈现了与重力波有关的滚轴状特征。(2)垂直速度振幅增大,伴随降温、增湿,在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气层中,增强的湍流混合作用使混合层空气达到过饱和并发生凝结,液态水含量增大,在长波辐射冷却机制共同作用下,海雾生成并发展。(3)基于WRF模式下嵌套LES模式,较为准确地重现了海雾过程中出现的重力波特征,模式结果验证了重力波对海雾的发生起到触发作用。 宋美琪 张苏平 张苏平关键词:重力波 湍流混合 激光雷达 WRF模式 差分光纤激光三维矢量水下弱磁探测仪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光纤激光三维矢量水下弱磁探测仪,属于水下光纤弱磁传感技术领域,包括多波长光纤激光环路、磁场传感探头和解调系统,磁场传感探头有三个磁场传感探头单体,两两互相垂直形成虚拟三维坐标系,结合光纤光栅将磁场变化转... 尹彬 蒋竹喧 桑国峰 戴光耀一种水平风场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风场探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风场探测领域,包括:通过星载混合体制激光雷达按照预设条件同时发射A波束和B波束;A波束的方位角为90度,预设条件为满足A波束与B波束的激光足印点在同一轨迹... 戴光耀 龙文睿 吴松华 翟晓春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边界层PM2.5垂直分布反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边界层PM2.5垂直分布反演方法,应用于大气遥感领域,包括:将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温度、水平风速、垂直风速和行星边界层高度输入至PM2.5反演模型中得到行星边界层内平均PM2.5浓度;基... 戴光耀 张园 龙文睿 吴松华 刘继桥相干差分吸收二氧化碳激光雷达仿真与误差分析 2024年 阐述了相干差分吸收激光雷达(CDIAL)探测大气二氧化碳(CO_(2))的原理,设计了1.57μm波段微脉冲相干探测系统,并对系统的回波信号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计算分别探究了温度、压力、波长等因素对差分光学厚度计算及CO_(2)体积分数的反演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当波长漂移为0.5 pm、温度不确定度为1 K、压强不确定度为1 h Pa、水汽体积分数测量不确定度为10%时,这些参数引起的总体误差为0.45%;在大气中CO_(2)的体积分数为4×10^(-4)时,微脉冲相干激光雷达探测CO_(2)体积分数的测量误差约为1.8×10^(-6)。 李因营 陈相成 于翠荣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大气光学 激光雷达 主被动结合的云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数据融合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云高、云量的自动化仪器定量观测对于气象业务非常重要,不同数据的有效融合分析对于气象业务来说意义重大。云测量系统硬件上集成了激光云高仪、全天空成像仪探测模块,使得云高、云量的观测数据在时间、地点上高度统一,结合激光云高仪的剖面数据和全天空成像仪的云二维分布数据做了初步融合分析,进行精确的云高判别、云量反演与云种分类研究。通过数据融合,利用全天空图像可以消除云高仪在雾霾天气下对云底的误判,同时利用云高数据可以估计全天空云的空间分布而对云进行了更精确的分类。实际上,将云高、云量数据融合分析是气象业务观测的发展方向。 沈红超 宋小全 孙兆滨 王箫鹏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激光雷达 云高 云量 ICESat-2 ATL03数据预处理及校正方法 被引量:5 2021年 2018年9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发射了ICESat-2卫星,ICESat-2搭载了地形激光测高仪系统(ATLAS),已经广泛应用于极地冰盖高程测量、海冰厚度估算、陆地高程测量、地表植被测量等多个研究领域。不同于GLAS/ICESat,ATLAS在信号探测系统中采用更为灵敏的单光子探测器,每秒发射10 000个脉冲(GLAS/ICESat系统每秒发射40个脉冲),可以获取到重复频率更高、光斑更小的高密度光子计数回波数据,进而实现高精度全球观测。由于ATLAS采用的探测器光电倍增管(PMT)after-pulse的影响,在回波信号脉冲输出后常会出现小幅度脉冲干扰,不能准确反映原始信号波形,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对测量信号进行校正。首先基于ATL03产品,对光子计数回波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了海冰、海洋、陆地和沙漠的廓线信息,结果显示在主信号回波之后均存在两个小的脉冲回波(约2.3 m和4.2 m处),此外陆地和沙漠在10~45 m间存在一个更长时间延迟的脉冲回波,证实了不同反射表面均会受到PMT after-pulse影响。然后利用ICESat-2卫星过境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夜间观测数据,计算了不同波束下的脉冲响应函数,6个波束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整体形态相似,在主信号回波后出现三个不同幅度的脉冲回波(约2.3 m、4.2 m和6.5 m处)。最后利用6个波束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同一海洋剖面进行校正,结果显示除ATLAS Beam2外,其余波束均可有效滤除主脉冲之后的小幅度脉冲,校正得到真实的水下回波信号。 俄相颖 戴光耀 吴松华关键词:脉冲响应函数 偏振拉曼激光雷达水汽、云和气溶胶光学参数反演与定标方法研究 偏振拉曼激光雷达能够以高时空分辨率探测水汽、云和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其对于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研究、大气环境监测与保护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大气光学参数探测、反演与定标中的科学问题以及切实推进偏振拉曼激光雷达的... 戴光耀关键词:光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