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林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肤
  • 2篇瘙痒
  • 2篇激光
  • 1篇带状疱疹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丹皮酚软膏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炎
  • 1篇医院就诊
  • 1篇右颈
  • 1篇右颈部
  • 1篇症状
  • 1篇肢体活动
  • 1篇肢体活动障碍
  • 1篇治疗痤疮
  • 1篇妊娠
  • 1篇软膏
  • 1篇色素沉着
  • 1篇伤创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解放军第35...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高新区人...

作者

  • 13篇施林林
  • 5篇周克明
  • 4篇刘振强
  • 3篇倪容之
  • 3篇刘厚芳
  • 2篇殷颖蕴
  • 2篇黄九香
  • 1篇戚建明
  • 1篇何燕敏
  • 1篇杨志刚
  • 1篇施辛
  • 1篇陆晓君
  • 1篇戚建明

传媒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间界线类麻风合并泛发性体癣1例被引量:3
2011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全身泛发性皮疹4年余,最近1月在原有皮疹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皮疹,并迅速扩大,遂于2010年5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患者于2006年春季背部出现红斑,逐渐向周围增多扩大.同时,面部、颈部、腋下及下肢也相继出现类似皮疹,开始为红斑,后逐渐发展成为浸润性斑块,并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周克明殷颖蕴施林林刘厚芳倪容之
关键词:麻风体癣
铒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治疗痤疮浅表型 凹陷性瘢痕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铒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治疗痤疮浅表性凹陷性瘢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痤疮浅表性凹陷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铒激光治疗,研究组接受铒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痂皮脱落时间,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2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评分、凹陷性瘢痕基底深度,并随访记录2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vs.77.78%,P<0.05);②研究组痂皮脱落时间(5.26±2.11)d,显著短于对照组为(7.51±1.45)d(P<0.05);③治疗前2组EC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2组的EC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1个月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EC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2组凹陷性瘢痕基底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2组凹陷性瘢痕基底深度均有减小(P<0.05);2组组间治疗1个月与3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凹陷性瘢痕基底深度低于对照组(P<0.05);⑤随访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治疗痤疮浅表性凹陷性瘢痕中有较好的效果,能够缩短痂皮脱落时间,增加上皮修复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施林林戚建明刘振强
关键词:铒激光
美皮康银离子敷料联合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美皮康银离子敷料联合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深Ⅱ度烫伤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治疗,观察组给予美皮康银离子敷料联合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创面渗液与肿胀情况、创面疼痛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4周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3周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4.71%、2.94%低于对照组的38.24%、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创面渗出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后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皮康银离子敷料联合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有利于创面感染控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较为轻微,可减轻创面渗出情况,加速创面愈合。
何燕敏施林林刘振强嵇会明
关键词:烫伤创面修复磺胺嘧啶银乳膏疼痛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一例
2022年
61岁女性患者,四肢多发皮下结节3个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大量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结节,结节内未见干酪样坏死,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抗酸染色、PAS染色均阴性。诊断:皮下结节型结节病。予以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随访1年,结节无复发。
施林林刘振强陆晓君
关键词:结节病皮下结节型
耳带状疱疹伴带状疱疹性脑膜炎1例
2023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右颈部水疱5d,伴头晕、行走不稳3d”入院。患者于2021年4月25日出现右侧颈部水疱伴疼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带状疱疹”,经“伐昔洛韦、甲钴胺”治疗2d后出现头晕、行走不稳,伴发热、纳差、恶心、呕吐,呕吐为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肢体活动障碍等。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0余年,现“利拉鲁肽注射液,每晚皮下注射1.2mg”,血糖控制一般,空腹血糖波动范围7~9mmol/L。9年前患糜烂性胃炎,已治愈。
黄九香施林林梅野亮
关键词:肢体活动障碍伐昔洛韦糜烂性胃炎耳带状疱疹右颈部
白蚀丸引起急性黄疸型药物性肝炎1例被引量:6
2006年
周克明施林林殷颖蕴
关键词:白癜风黄药子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pruriticurticarialpapulesandplaquesofpregnancy,PUPPP)1979年由Lawley等首先命名,是一种病因不明,而与妊娠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上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易被误诊。由于本病的诊断病名甚多.易引起诊断上的混乱。我科从2006年起共诊治此类患者21例,本文就临床诊治闻题进行探讨。
周克明施林林刘厚芳倪容之
关键词:瘙痒性妊娠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状态及丹皮酚软膏的疗效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分析丹皮酚软膏治疗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6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1组(口服氯雷他定)和治疗2组(口服氯雷他定联合丹皮酚软膏外用),每组52例,采用改良的瘙痒症状评分评价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瘙痒症状严重程度,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分析瘙痒症状评分与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4、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瘙痒症状评分为(5.26±3.0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2、IFN-γ与瘙痒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IL-4与瘙痒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IL-2、IFN-γ显著降低,IL-4、IL-1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治疗后IL-2、IFN-γ显著低于治疗1组,IL-4显著高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表现为Th1功能亢进、Th2功能下降,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丹皮酚软膏可能通过纠正Th1/Th2失衡达到治疗目的。
施林林刘振强戚建明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TH1/TH2丹皮酚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
2024年
报告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患者男,68岁,因腹痛、腹泻3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头发弥漫性稀疏,额顶部明显。上下唇部、双手部、双足底可见对称性弥漫性褐色色素沉着,其上多个绿豆大小的点滴状分布的黑色斑疹,趾指甲远端2/3断裂缺如,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无光泽。双上眼睑及小腿出现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贫血、低蛋白血症。电子肠镜检查:结肠多发息肉。诊断: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给予高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治疗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明显改善,肠息肉暂无复发。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黄九香施林林
关键词:CRONKHITE-CANADA综合征色素沉着脱发甲营养不良胃肠道息肉
以皮肤损害为初发症状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
2007年
周克明施林林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症状皮肤损害静脉点滴中性粒细胞医院就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