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卫国

作品数:30 被引量:642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英语
  • 7篇教学
  • 6篇礼貌
  • 5篇学科
  • 5篇英语本科
  • 5篇知识
  • 5篇外语
  • 5篇本科
  • 4篇人文
  • 4篇礼貌原则
  • 3篇英语本科专业
  • 3篇文学
  • 3篇本科专业
  • 2篇语言
  • 2篇语用学
  • 2篇语用研究
  • 2篇人文学
  • 2篇人文学科
  • 2篇思辨
  • 2篇外来词

机构

  • 25篇复旦大学
  • 1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作者

  • 30篇曲卫国
  • 10篇陈流芳
  • 1篇董家丽

传媒

  • 9篇当代外语研究
  • 3篇外国语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修辞学习
  • 2篇外语教学理论...
  • 2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中国外语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当代修辞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语招呼语的历时语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及相应礼貌理念和习俗的变化,英语招呼语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部分招呼语被历史选择性地淘汰。本课题试图通过整理17世纪前后的招呼语,找出现代英语早期的招呼语基本类型,以作为对比以后英语招呼语变化发展的参照体系。我们认为,直接导致礼貌理念变化的两大因素是英国社会关系重组和世俗化。许多17世纪招呼语种类的出局,正是这两大因素所促成的变化结果。
曲卫国
关键词:招呼语礼貌
礼貌称呼的语用学解释被引量:42
1999年
称呼语本身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制约称呼语礼貌使用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语用学的礼貌原则,社会关系坐标仅仅是一个参数。我们认为称呼语是否用得有礼貌关键在于对其的使用是否在一定语境里,参照一定的社会关系,遵循了相关的礼貌原则。
曲卫国陈流芳
关键词:礼貌原则面子称呼语
也谈语用研究的逻辑断裂与理论可能——评胡范铸教授对语用学的批评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是对胡范铸教授在"语用研究的逻辑断裂与理论可能"一文中对语用学理论构建现状评论的再评论。我们根据Kuhn和Berger等提出的知识理论对该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回应。我们认为该文所谓语用学存在三个断裂的主张混淆了知识体系范式内和范式间的逻辑关系。语用学如同哲学,不是一个单一范式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有众多范式生成、甚至涉及多元知识体系的研究域。定义繁多甚至混乱是域内学术生命旺盛的标志。语用学涵盖内容复杂繁多,任何大一统的定义或高度抽象的范畴都不可能穷尽其全貌。把一个理论框架强加其上,那不止是在削足适履,而是要了语用学的学术生命。
曲卫国
关键词:语用学范式知识体系
告别语“拜拜”与汉语口语语体的缺环现象被引量:10
2005年
曲卫国陈流芳
关键词:告别语汉语口语语体影视文化外来词语
隐喻表达的是程序意义还是概念意义?——关于认知学派隐喻研究局限性的思考被引量:10
2018年
认知隐喻理论虽对隐喻研究贡献巨大,但因其过于强调跨域概念投射,隐喻所提供的丰富感官体验被严重忽视,隐喻的意义潜势被贫困化。该视角下的具身体验理论更多涉及的是本体感受,导致语境在隐喻解读中变成冗余信息。Davidson的假说否定隐喻的概念意义表达功能,强调其指向功能,认为隐喻意义只有通过使用过程分析才能得以破解。根据该假说,隐喻促使读者依据各自的生活经历,在栩栩如生的感官体验语境中对世界进行重新认知和重新构建。该假说能使隐喻分析摆脱从概念到概念的分析怪圈,能更好地解释隐喻的认知功能。
曲卫国
关键词:隐喻感官体验认知学派
从礼仪规劝诗解读英国早期的礼貌理念被引量:3
2017年
跨文化研究和语用学的礼貌研究主要关注politeness,但politeness的形成是在18世纪,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英国早期礼貌的术语是courtesy,虽然两者都涉及面子,但内容有本质不同。Courtesy维护的不是个体而是集体面子,即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我们试图通过梳理courtesy、civility和politeness这几个英国礼貌不同时期的核心术语,结合早期礼仪规劝诗Urbanitatis的讨论来揭示courtesy的主要特点,并以此说明现代英国礼貌理念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同礼貌术语表达的是不同时代的不同思想范式。在跨文化对比研究中,用其他文化的历史理念与英国的现代理念进行对比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曲卫国
关键词:礼仪礼貌
外来词与本土词的语义互补初探——以“粉丝”的引入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外来词引入的理据。对外来词引入的传统解释一般局限于概念表达层面,但我们发现外来词的引入有时不是因为相关的概念表达式缺乏,而是因为与该概念有关的其他语义潜势无法传递。一些外来词虽然概念意义和本土词基本相同,但它却能生成出本土词没有的意义潜势,丰富、细化语义表达。因此,外来词与本土词形成了语义互补关系。"粉丝"和"迷"的对比研究表明,认知语义学有关意义潜势的理论能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
陈流芳曲卫国
关键词:意义潜势
拜读经典的祸害——谈谈经典阅读去神化问题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历来崇尚读书,相信开卷有益。如果说读书有害处,那肯定是指读坏书。哲学家叔本华曾写过一篇读书论Onreadingandbooks,非常有意思,他的一些观点很能给我们一些启迪。他主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坏书害死人:
曲卫国
关键词:神化读经读书叔本华哲学家
跨文化研究理论与个体思想的闭合被引量:4
2020年
跨文化研究和相关理论对文化研究和文化间的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相关的研究和理论大大促进了对文化、跨文化现象和文化交流机制的理解,也在相当程度上增进了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但由于跨文化研究把差异作为文化尊重的基础,为了寻找各文化的本质特征,把各文化不同阶段的属性特征作为恒定的差异指数,使各文化间的差异非历史化。由此产生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跨文化理论不但没有在跨文化研究和交流中进一步打开个体的思想窗户,反而加剧个体思想的闭合。就个体思想发展而言,跨文化研究理论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曲卫国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
课文在英语综合课上作用的探讨被引量:20
2016年
自从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综合课要强调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训练后,综合课教学已经基本突破了传统的围绕课文反复机械训练语言的做法。然而,目前综合课却有另外一种倾向:课文被边缘化。许多教师对课文的处理非常粗糙,只把课文看成是话题,甚至有些教师不知该如何借助课文训练思辨能力。我们必须厘清课文与文本的区别。但如果对课文到底该起什么作用没有清楚的认识,综合课的改革将大打折扣。本研究认为,不同于文本,课文要传递的不仅是自身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文本的元知识,即有关意义传递的知识。通过对文本内在语义复杂性的剖析,我们能有效地借助课文训练学生的三大能力。
曲卫国
关键词:综合课课文文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