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令杰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电池
  • 6篇锂离子
  • 6篇锂离子电池
  • 6篇离子
  • 6篇离子电池
  • 3篇LIFEPO
  • 3篇掺杂
  • 2篇正极
  • 2篇正极材料
  • 2篇磷酸铁
  • 2篇磷酸铁锂
  • 2篇锰掺杂
  • 2篇负极
  • 2篇负极材料
  • 2篇PPY
  • 1篇电池电极
  • 1篇电池电极材料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极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曾令杰
  • 4篇马紫峰
  • 4篇廖小珍
  • 3篇何雨石
  • 2篇何理
  • 1篇柏大伟
  • 1篇杨扬
  • 1篇杨晓伟
  • 1篇龚强
  • 1篇杨轲

传媒

  • 2篇电源技术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吡咯包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聚吡咯(PPy)是一种典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和较强的电荷贮存能力,在空气和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用PPy与各种无机材料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将PPy包覆在不同的无机材料上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优化材料性能,提高电极综合性能。综合评述了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物理混合等不同方法将PPy包覆在各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上的研究进展。
杨扬何理曾令杰廖小珍马紫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聚吡咯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LiFePO<sub>4</sub>/C正极材料低温性能研究
本论文采用球磨法制备了LiFePO<sub>4</sub>/C正极材料,研究了以1.0M LiPF<sub>6</sub> / EC+DMC+DEC+EMC (1:1:1:3, v/v)四元羰基聚合物为电解液的LiFeP...
曾令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LiFePO/_4//C正极材料低温性能研究
本论文采用球磨法制备了LiFePO/_4//C正极材料,研究了以1.0M LiPF/_6 // EC+DMC+DEC+EMC /(1:1:1:3, v//v/)四元羰基聚合物为电解液的LiFePO/_4//C正极材料锂离...
曾令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文献传递
锂离子电池石墨烯纳米片-氢氧化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电池技术领域的锂离子电池石墨烯纳米片-氢氧化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材料由石墨烯纳米片和氢氧化钴组成,石墨烯纳米片交错分布在氢氧化钴颗粒上,石墨烯纳米片的质量分数为10-90%,石墨烯纳米片的厚度为1-50纳...
何雨石马紫峰柏大伟杨晓伟廖小珍曾令杰
文献传递
微量Mn掺杂LiFePO_4/C材料的低温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Mn掺杂显著提高了LiFePO4/C材料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微量Mn掺杂的LiFe0.98Mn0.02PO4/C材料在0℃时以1C放电容量达到其在20℃时放电容量的95%,而LiFePO4/C材料相应只达到85%.LiFe0.98Mn0.02PO4/C材料在–20℃以不同倍率放电时容量分别为124.4mA·h·g–1(0.1C),99.8mA·h·g–1(1C),80.7mA·h·g–1(2C)和70mA·h·g–1(5C);相对于LiFePO4/C材料的120.5mA·h·g–1(0.1C),90.7mA·h·g–1(1C),70.4mA·h·g–1(2C)和52.2mA·h·g–1(5C)有明显提高.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微量Mn掺杂提高了Li+在LiFePO4晶格中的嵌入-脱出能力.电导率测量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微量Mn掺杂不仅使LiFePO4材料本体电导率提高,还使获得的LiFe0.98Mn0.02PO4/C材料晶粒细化,从而使材料的电化学嵌脱锂能力显著提高.
曾令杰龚强廖小珍何理何雨石马紫峰
关键词: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
低温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综述了低温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磷酸铁锂和钴酸锂正极材料的低温性能研究进展、碳负极和其他负极材料的低温性能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改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低温性能的途径。
曾令杰杨轲廖小珍何雨石马紫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磷酸铁锂碳负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