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力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外科
  • 5篇脑损伤
  • 4篇帕金森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儿童
  • 3篇手术
  • 3篇外科治疗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痉挛
  • 2篇神经外科
  • 2篇室管膜
  • 2篇室管膜瘤
  • 2篇髓母细胞瘤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氏病
  • 2篇前连合
  • 2篇癫痫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机构

  • 19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7...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曾力
  • 11篇匡永勤
  • 10篇李讯
  • 10篇曾凡俊
  • 8篇程林
  • 7篇胡威夷
  • 7篇杨立斌
  • 6篇黄茂清
  • 5篇李开慧
  • 4篇汪庆华
  • 3篇朴永旭
  • 2篇周虎田
  • 2篇袁树斌
  • 2篇王开祥
  • 2篇张伶俐
  • 1篇张国才
  • 1篇张建明
  • 1篇李汛
  • 1篇刘焕义
  • 1篇白晓红

传媒

  • 5篇西南国防医药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成都军区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1999年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64例(47.4%)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 创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曾力李讯程林李开慧柴建康匡永勤黄茂清胡威夷
关键词:脑动脉痉挛创伤性TCD监测轻度颅脑损伤伤病
脑伤后脑动脉痉挛的监测研究
2000年
目的:用无创的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64例(47.4%)病人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脑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曾力李讯程林李开慧柴建康匡永勤黄茂清胡威夷
关键词:脑动脉痉挛经颅多普勒血液流变学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2000年
陈礼刚朴永旭张伶俐秦山曾力匡永勤李讯曾凡俊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生物学儿童免疫组织化学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泌乳素瘤被引量:2
2000年
用直线加速器放射科(X刀)治疗16例垂体催乳素瘤。女性15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27.5岁。曾用过溴隐亭治疗。采用MRI扫描确定腺癌的大小,CT扫描用于立体定向靶点定位、腺瘤的直径都限于4~10mm,与视交叉的间距为2~5mm。用5或7.5mm准直器,最大剂量20~25Gy。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为:7例病人临床症状缓解,PRL恢复至20~25ng/ml;6例获改善,PRL降至40~100ng/ml;3例病人无变化,PRL>200ng/ml。MRI扫描发现11例病人瘤体消失或缩小,5例瘤体直径无变化。治疗前视力、视野正常者未发现治疗后的视觉功能损害,而3例已有视力视野损害的病人有2例治疗后获改善。结果表明,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是可供治疗垂体微腺瘤选择的有效而无创的手段。
曾力匡永勤严利春胡威夷袁忠勋张国才骆建华刘焕义
关键词:X刀垂体催乳素瘤
四脑室室管膜瘤疝入椎管压迫颈髓一例
1999年
患者,男性,22岁。因头痛、眼花、阵发性呕吐2月于1998年12月8日八院。病人自1998年10月起因渐感头部胀痛,并向后颈部放射,伴眼花,阵发性呕吐而就诊。查体:双侧眼底视乳头轻度水肿,颈稍抵抗。肌力V级,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均亢进,踝阵挛阳性,头颅CT平扫发现轻度脑积水。MRI检查发现后颅凹及椎管内占位,占据四脑室、小脑延髓池及C1~C3椎管,呈长T1、长T2信号、注入Gd~DTPA后有均匀强化。
杨立斌曾力黄茂清
关键词:脑室椎管室管膜瘤阵发性肌力
姚氏线对AC-PC平面定位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确认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对获得 AC— PC平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15 0例次帕金森氏病的立体定向手术 ,分别以姚氏线、额枕线和与听眦线成向后开放 10°角线作为 CT定位扫描基线 ,获取轴位 AC— PC平面及目标核团平面影像。结果 :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的 AC— PC平面直接显示率最高 (92 % ) ,与其它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P<0 .0 1) ;并且姚氏线组的手术疗效也优于另两组 (P<0 .0 5 )。结论 :姚氏线为国人理想的功能神经外科 CT立体定向定位扫描基线。
曾力程林杨立斌李讯匡永勤曾凡俊黄茂清王开祥白小红汪庆华
关键词:前连合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治疗源于第四脑室底的儿童室管膜瘤被引量:1
2000年
室管膜瘤是儿童常见的肿瘤之一,第四脑室是最常见的肿瘤部位。儿童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因手术易伤及颅内重要结构,手术死亡率高,特别是对源于第四脑室底的室管膜瘤,手术全切十分困难。我们从1994年1月~1997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源于第四脑底的儿童室管膜瘤26例,为探讨其显微手术的全切率及安全性,现回顾分析如下。
陈礼刚高立达曾凡俊游潮曾力匡永勤李讯
关键词:显微外科儿童室管膜瘤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附56例分析)
1990年
本文对56例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皮层癫痫灶切除25例,颞叶前部切除12例,立体定向术破坏杏仁核及Forel-H区17例,胼胝体前部切开2例。术后随访期12~49个月,平均35个月。显效2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6.8%。强调CT、EEG是癫痫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
袁树斌胡威夷曾凡俊陈明中柴健康曾力
关键词:癫痫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术脑电图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射频治疗帕金森氏病94例体会
2001年
帕金森氏病是因纹状体与黑质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而引起以震颤、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在传统立体定向射频治疗帕金森氏病(PD)基础上,采用微电极导向技术,使手术更精确,效果更明显。自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我科采用该技术治疗94例PD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曾凡俊陈礼刚黄茂清曾力匡永勤李讯杨立斌程林张健民
关键词:微电极帕金森氏病射频治疗术
三种扫描基线对前连合、后连合平面定位的比较研究
2001年
目的:确认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对获得AC-PC平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各50例次帕金森氏病的立体定向手术,分别以姚氏线、额枕线和与听眦线成向后开放10°角线作为CT定位扫描基线,获取轴位AC-PC平面及目标核团平面影像。结果:姚氏线作为扫描基线的AC-PC平面直接显示率最高(92%),与其它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并且姚氏线组的手术疗效也优于另两组(P<0.05)。结论:姚氏线为国人理想的CT立体定向定位扫描基线。
曾力程林杨立斌李汛周虎田汪庆华王开祥白晓红
关键词:前连合帕金森氏病立体定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