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向红

作品数:140 被引量:768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0篇政治法律
  • 13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军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外交
  • 15篇主义
  • 15篇恐怖主义
  • 13篇政治
  • 12篇上海合作组织
  • 8篇欧盟
  • 8篇反恐
  • 7篇地缘
  • 7篇动员
  • 7篇伊斯兰
  • 7篇中亚五国
  • 7篇共同体
  • 6篇美国中亚政策
  • 5篇社会运动
  • 5篇身份
  • 5篇丝绸之路
  • 4篇地缘政治
  • 4篇政府
  • 4篇政治想象
  • 4篇社会

机构

  • 137篇兰州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工业高等...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作者

  • 137篇曾向红
  • 13篇杨恕
  • 6篇陈亚州
  • 4篇李琳琳
  • 3篇辛万翔
  • 3篇杨双梅
  • 2篇周明
  • 2篇李孝天
  • 1篇李超
  • 1篇庞卫华
  • 1篇张少文
  • 1篇陈一一
  • 1篇黄敬荣
  • 1篇杨猛
  • 1篇郎启武
  • 1篇孟赵
  • 1篇李宏洲
  • 1篇梁晨
  • 1篇霍杰
  • 1篇王慧婷

传媒

  • 17篇世界经济与政...
  • 8篇国际安全研究
  • 7篇当代亚太
  • 7篇外交评论(外...
  • 6篇国际政治研究
  • 5篇国际展望
  • 5篇俄罗斯研究
  • 5篇俄罗斯东欧中...
  • 5篇国际政治科学
  • 4篇当代世界
  • 4篇东北亚论坛
  • 4篇欧洲研究
  • 4篇社会科学文摘
  • 3篇国际论坛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国际问题研究
  • 2篇国际观察
  • 2篇现代国际关系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2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15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角色间冲突的应对——以美国参与中亚区域治理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角色理论是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解释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路径之一,也可以用来解释国家的区域治理行动。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理解并缓解国际政治中国家面临的角色间冲突。国家角色间冲突主要是由于外部行为体的角色期待与国家的角色观念的差异所致,集中表现为角色期待超载和角色期待模糊,角色学习和角色适应是与之相对应的两种调整方式。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美国参与中亚区域治理的角色实践过程,本文发现:美国在中亚地区面临的角色间冲突,表现为角色期待超载和角色期待模糊。为了应对这种冲突,美国采取了角色学习和角色适应两种调整方式,但角色适应所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讨论美国所面临的角色间冲突及调整方式,不仅有助于理解美国角色实践的逻辑,也能够为中国参与中亚区域治理提供启发。
杨双梅曾向红
关键词:国家角色角色期待
“三大倡议”与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
2024年
自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性倡议。“三大倡议”不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案,而且为中国的中亚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战略引领。中国同中亚五国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中亚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中国应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以全球安全倡议为引领,助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安全;以全球文明倡议为引领,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进而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走上更加稳定和友好的发展轨道,并保障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取得更多切实成效。
曾向红王子寒
“博科圣地”的演进与扩散:原因和机制
2021年
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斯兰极端主义尘嚣甚上,其中博科圣地是影响尼日利亚乃至萨赫勒西部地区和平稳定的长久之痛。在解释博科圣地为何能长期生存并实现扩散时,非洲政府能力不足这一"机会因素"获得学界共识。然而,即使尼日利亚与周边国家加强反恐合作,博科圣地却依然能保持较强的组织活跃度,对于这一现象,有必要予以适当澄清。本文在回顾博科圣地演进历程与扩散轨迹的基础上,围绕"怨恨"和"机会"分析了该组织生存与扩散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基于"习得-模仿-学习-创新"的韧性机制,以此理解博科圣地的内在独特性。通过研究博科圣地生存与扩散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从微观角度实现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极端主义的针对性治理。
宁彧曾向红
关键词:极端主义韧性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卫生外交的新倡议被引量:6
2021年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此举是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希望与国际社会一同构筑公共卫生安全的可靠防线、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期待。本文尝试通过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缘起进行梳理,明晰该倡议得以构建的现实基础,据此探究该倡议对中国外交的现实意义与推进该倡议构建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倡议到政策的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学理参考。
曾向红罗金
中亚各国制度变迁的政治文化动因被引量:20
2007年
独立伊始,中亚五国就确立了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向宪政民主政治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僵化的传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的目标,由此拉开了各国以制度变迁为核心的国家转型历程。截至目前,中亚各国的体制变迁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鉴于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惯性的存在,尤其是中亚政治文化传统所具有的滞后性,无论是对于中亚国家的政治改革,还是对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各国传统政治文化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总的看来,中亚以脆弱性与易变性、分裂性与断裂性、专制性与对权威的顺从性为特征的政治文化传统,成为影响各国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变迁的基本因素。
杨恕曾向红
关键词:政治文化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的学理与政治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第十三次峰会的召开,以及俄罗斯就该组织的扩员问题发表官方看法后,上合的扩员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旨在对上合扩员进行学理和政治分析,前者重在比较上合扩员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后者则主要讨论上合成员国、尤其是俄罗斯与中国在上合定位以及扩员方面的差异。通过考察发现,上合扩员的成本超出了其收益,而且俄罗斯与中国在扩员问题上存在分歧,因此可以预计,上合在近期内不太可能实现扩员。在此背景下,上合需要加强组织内部的机制建设,同时着重处理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分歧、项目实施存在的资金缺口以及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等问题,以保障上合的健康发展。
曾向红李廷康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关系
大国中亚地区外交新态势被引量:7
2020年
近年来,传统地缘竞争思维出现回归趋势,大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地缘政治竞争明显加剧,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和对抗是其典型表现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调整中亚政策,加大介入中亚事务的力度,导致中亚地区外交形势生变。大国相互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互动呈现更浓的零和博弈色彩,大国介入中亚事务刺激中亚国家寻求团结,大国在机制上热衷于建立“小多边”合作机制,纷纷致力于与中亚国家推进于己有利的互联互通。这一切对中国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一方面,大国加大对中亚地区的关注和投入,要求中国谨慎行事,避免激化地区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可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借助与中亚交往的已有基础和“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信与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王术森曾向红
关键词:零和博弈互联互通
中亚各国国家民族的构建:以塔吉克斯坦为例被引量:17
2006年
为了寻求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当今国际社会的多民族国家都致力于将其境内的若干个文化民族整合为一个国家民族,而国家则是这一建构过程的主体。自独立以来,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各自为打造一个以主体民族为核心的国家民族做出了种种努力,这主要体现在通过整合国内具有分裂性的政治文化,开展声势浩大的历史寻根运动,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的教育制度三个方面。尽管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迄今国家民族在中亚各国出现的前景仍不明朗。
曾向红杨恕
关键词:国家民族政治文化
沙特与伊朗在也门内战中的对抗与策略互动——基于博弈论的视角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中东地区的传统大国,沙特和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对抗广泛而持久,也门内战便是双方博弈的一个重要场域。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尝试分析沙特和伊朗在干预也门内战过程中的战略互动,并对双方特定策略选择背后的决策逻辑做出解释。通过构建'胆小鬼博弈'模型,本文对沙特和伊朗在也门内战中的互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策略'和'收益',并计算博弈结果。本文以2015年4月21日沙特宣布停止在也门的空袭为时间节点,将沙特和伊朗两国在也门内战中的博弈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博弈中,沙特采取'强硬'策略,伊朗则选择了'软弱'策略,故而沙特成为'获胜方';而在第二阶段的博弈中,沙特和伊朗均采取了'软弱'策略,博弈没有'获胜方'。以上特定策略选择,背后体现出的是伊朗的机会主义逻辑与沙特的实用主义考虑。理清沙特和伊朗对也门内战的干预行为和逻辑,有助于对也门局势的发展走向进行把握和判断,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或许也可以对外部大国干预第三方冲突中的互动问题提供些许启发。
曾向红陈明霞
关键词:博弈论
威胁感知、成本预期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对域内危机的选择性介入
2023年
作为欧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军事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对成员国安全危机态度差异明显。对于2022年1月爆发的哈萨克斯坦骚乱,集安组织第一时间响应哈国总统请求且迅速介入。但面对2020年以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因纳卡争端引发的冲突,集安组织却“保持缄默”,对亚美尼亚的多次干预请求置之不理。为解释集安组织为何选择性介入域内危机,本文构建了一个以威胁感知和成本预期为自变量的分析框架:威胁感知高且成本预期低,则集安组织更倾向于介入该事件;威胁感知高且成本预期高,则集安组织更倾向于有限介入;威胁感知低且成本预期高,则集安组织倾向于不介入;威胁感知低且成本预期低,则集安组织将无所作为。通过分析发现,集安组织之所以选择介入哈国骚乱,是由于威胁感知较高且成本预期较低,而不介入纳卡冲突,是由于威胁感知较低且成本预期较高。从组织前景来看,集安组织对亚美尼亚的漠视使得该国已不断远离这一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安全组织。同时,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组织中的哈吉塔三国均出现了离心倾向。在可见的未来,集安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和行动力有可能会下降。
曾向红王子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