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进胜

作品数:476 被引量:3,523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3篇期刊文章
  • 151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2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2篇梗死
  • 116篇卒中
  • 102篇血管
  • 97篇脑梗
  • 86篇脑梗死
  • 82篇血压
  • 79篇高血压
  • 60篇缺血
  • 52篇脑卒中
  • 50篇继发
  • 43篇血性
  • 42篇脑血
  • 41篇继发性
  • 41篇大脑
  • 38篇细胞
  • 37篇脑血管
  • 34篇脑梗死后
  • 33篇继发性损害
  • 28篇预后
  • 26篇动脉

机构

  • 40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6篇中山医科大学...
  • 21篇中山大学
  • 1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暨南大学附属...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复旦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6篇南京军区南京...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香港中文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5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473篇曾进胜
  • 111篇黄如训
  • 63篇范玉华
  • 52篇苏镇培
  • 50篇余剑
  • 46篇刘刚
  • 46篇邢世会
  • 40篇陈红兵
  • 38篇陈歆然
  • 36篇张健
  • 34篇洪华
  • 32篇党超
  • 29篇盛文利
  • 29篇陈艺聪
  • 24篇李玲
  • 23篇梁志坚
  • 22篇陶玉倩
  • 20篇裴中
  • 19篇谭双全
  • 19篇陈颖贤

传媒

  • 10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3篇中华神经科杂...
  • 15篇中国社区医师
  • 14篇国外医学(脑...
  • 14篇国际脑血管病...
  • 13篇中国脑血管病...
  • 12篇中国卒中杂志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2014国际...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国外医学(生...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4篇第九次全国神...
  • 3篇高血压杂志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5篇2016
  • 51篇2015
  • 30篇2014
  • 31篇2013
  • 21篇2012
  • 9篇2011
  • 27篇2010
  • 25篇2009
  • 27篇2008
  • 28篇2007
  • 26篇2006
  • 42篇2005
  • 22篇2004
4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不同亚型踝肱指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不同亚型中踝肱指数(ABI)的差异性,探讨ABI对脑卒中亚型的临床意义及对脑卒中分型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0日收治的47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内标准分为5个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188例、腔隙性梗死组95例、心源性脑栓塞组73例、脑出血组8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34例1,同时收集同期因其他系统疾病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308例做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多谱勒超声测量仪检测入选患者ABI值。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包括ABI)对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分析脑卒中不同亚型中ABI的差异,并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单独评估ABI对脑卒中不同亚型的影响。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963.95%置信区间2.128~6.982,P=0.0001)、糖尿病(OR=3.413,95%置信区间1.785-4.905,P=0.039)、吸烟(OR=2.216,95%置信区间1.942~6.025,P=0.020)和ABI(OR=2.425,95%置信区间1.405~3.512,P=0.012)与脑卒中发生存在统计学相关性。(2)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脑出血组A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20、0.037、0.023)。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ABI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OR=2.832,95%置信区间1.776~5.273,P=0.011)、腔隙性梗死(OR=2.527,95%置信区间1.548~5.152,P=0.026)、心源性脑栓塞(OR=1.922,95%置信区间1.336-3.525,P=0.030)、脑出血(OR=2.332,95%置信区间1.243-4.165,P=0.021)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ABI是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ABI可以作为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心源性脑栓塞、脑出血等脑卒中亚型的有效筛�
周国强曾进胜黄宗青刘洪涛张娟
关键词:踝肱指数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
重视自发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诊断被引量:6
2010年
曾进胜
关键词:病因
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有效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名为研究对象。用TCD、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两组MCA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CO2分压。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的临界关闭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结果高血压组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70±17)mmHg,较对照组[(60±11)mmHg]高约10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12);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临界关闭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傅立叶变换法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是可行的,可望将来应用于高血压患者。
朱良付黄如训索爱琴苏镇培曾进胜盛文利
关键词:高血压临界关闭压
实施规范化教学 提高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质量
2001年
李善宗曾进胜王莹陶玉倩
关键词:医学教育神经病学规范化教学教学质量
疑难性颅内多发病变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疑难性颅内多发病变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疑难性颅内多发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22例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为:非特异性脑炎6例,脱髓鞘脑病3例,胶质瘤10例,...
欧紫琳王莹范玉华李智杨智云曾进胜
文献传递
大骨瓣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总结大骨瓣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 (mMCAI)的临床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经头颅CT证实并进行大骨瓣减压术的 16例mMCAI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等 ,以分析手术时机及其他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 6例 (6 / 16 )。死亡和存活患者的中线结构移位的中位数分别为 10 .5mm和 7mm ,手术距脑疝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 15 .5h和 4h。手术前加强脱水后瞳孔一度回缩的患者有 7例 ,其中 6例存活。手术前 12h内TCD检查示MCA主干闭塞的 3例患者均死亡 ,部分再通的 5例患者全部存活。 3个月时存活患者BI评分 ,仅有 1例严重残疾。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mMCAI是重要的救命措施 ,但要把握手术时机 ,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能短时回缩及TCD监测MCA有部分再通的患者预后较好。
卢林黄如训曾进胜陈立云陶玉倩苏镇培洪华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抢救疗效
脑梗死后继发性丘脑损害的研究进展
2000年
实验和临床均有资料证明 ,脑梗死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不仅和梗死局部损伤有关 ,而且也与远离梗死灶且局部脑血流无明显降低的相关神经元发生不可逆退行性改变有关。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不但造成同侧大脑皮质、尾状核和豆状核梗死 ,而且引起丘脑和黑质继发性退行性改变。脑梗死后继发性丘脑退行性改变可能与脑水肿、逆行性变性、神经营养障碍、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钙超载和蛋白合成抑制等多种因素有关。动物实验已证实 ,蛋白合成抑制剂、神经营养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李华曾进胜
关键词:脑梗死自发性高血压
大脑中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所致脑梗死病灶的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中度和重度狭窄所致脑梗死的病灶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CA主干的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1%~69%,19例)和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32例),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病灶的分布情况。结果①MCA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发生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7例(89.5%)和10例(31.3%),多发性梗死分别为2例(10.5%)和22例(68.8%),P<0.001。②MCA中、重度狭窄组的单发性梗死中,小的穿支动脉梗死(SPAI)分别为10例(10/17)和1例(1/10),P=0.018;皮质梗死(CI)分别为1例(1/17)和4例(4/10),P=0.047;分水岭梗死(BZI)分别为0例和3例(3/10),P=0.041。③重度狭窄组多发性梗死中以穿支动脉梗死(PAI)+CI、CI+BZI和PAI+BZI多见,分别为9例、7例和5例。④中、重度狭窄组脑梗死累及穿支动脉供血区分别为18例(18/19)和18例(18/32),P=0.041;其中表现为SPAI的分别为为11/18和4/18,P=0.041。⑤MCA中、重度狭窄组脑梗死累及皮质供血区分别有3例(3/19)和21例(21/32),P=0.001;梗死累及分水岭区分别为0例和16例(16/32),P<0.001。结论 MCA主干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所致脑梗死的梗死病灶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为穿支动脉供血区单发性梗死,后者以多发性梗死为主,提示两者致脑梗死机制存在差异。
陈红兵张仁良刘德志李玲王莹曾进胜洪华
关键词:脑梗死梗塞大脑中动脉疾病特征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桥梗死后神经纤维华勒变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nging,DTI)动态观察脑桥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延髓及小脑中脚神经纤维华勒变性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脑桥梗死患者14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4名作对照组。分别在发病第1、4、12周进行 DTI 检测,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scale,FM)、共济失调评分(ataxia rating scale,ARS)和Barthel 生活指数(Baahel index,B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梗死灶同侧延髓及双侧小脑中脚的部分弥散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从第1周至第12周逐渐减少(延髓梗死同侧 FA值:第1周0.43±0.01;第4周0.37±0.02;第12周0.30±0.02,小脑中脚梗死同侧 FA 值:第1周0.50±0.02;第4周0.43±0.02;第12周0.35±0.04,小脑中脚梗死对侧 FA 值:第1周0.54±0.02;第4周0.52±0.03;第12周0.47±0.04,t=1.92~28.56,均 P<0.05),而平均弥散量(meandiffusivity,MD)的变化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间,患者梗死灶同侧延髓及双侧小脑中脚的 FA 值减少的百分数绝对值与同期 NIHSS 及 BI 变化的百分数绝对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局灶性脑桥梗死后,同侧延髓及双侧小脑中脚神经纤维的华勒变性持续存在,并且可能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梁志坚刘斯润曾进胜徐安定凌雪英王芳凌莉侯清华邢世会
关键词:神经纤维弥散
伴右向左分流的隐源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右向左分流相关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灶影像特征。方法纳入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根据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结果分为伴右向左分流组(25例)及不伴右向左分流组(27例)。比较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右向左分流组患者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右向左分流组(44%vs.14.8%,P=0.015),且其发生后循环梗死也更多见(56%vs.14.8%,P<0.01),但两组患者的梗死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后循环梗死患者,应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以进一步明确卒中病因。
唐舒锦范玉华陈红兵尚文锦李晶晶曾进胜
关键词:右向左分流反常栓塞影像特征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