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物质在脊髓痛觉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7年
- P物质(substance P,SP)是第一个发现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在各种组织中呈现出多种生物效应。目前对SP在脊髓水平参与痛觉调控的受体机制、对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参与痛觉调控的受体机制、对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参与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和脊髓星形细胞的活化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
- 朱建军
- 关键词:P物质脊髓
- 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血浆及其相应脊髓节段P物质含量的影响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神经痛大鼠行为学及血浆和相应脊髓节段SP的影响,初步探讨SP在电针干预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的神经痛动物模型,设立空白组、模...
- 朱建军
- 关键词:脊髓
- 文献传递
- 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7.79±2.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5±2.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略低于对照组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立新许安祥朱建军陈颖
- 关键词:阿司匹林脑梗死
- 机械通气与肌松剂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肺水肿的疗效分析
- 因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不良影响较大,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肺水肿(Killip心功能Ⅲ级)时,通常不主张用机械通气治疗,本研究在机械通气时合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条件下, 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Killip心功能Ⅲ级患...
- 武巧元朱建军
- 文献传递
- 脊髓P物质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脊髓P物质是伤害性传入末梢释放的一种兴奋性递质,它既可传递痛觉信息,又有镇痛作用。在脊髓水平参与痛觉调控,而电针在脊髓水平可能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抑制SP而产生镇痛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脊髓P物质参与痛觉调控及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的研究状况作了系统综述。
- 朱建军
- 关键词:P物质脊髓电针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