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擎

作品数:17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脱氮
  • 4篇渗滤
  • 4篇渗滤系统
  • 3篇地下水
  • 3篇多级土壤渗滤...
  • 3篇土壤渗滤
  • 3篇土壤渗滤系统
  • 3篇硝化
  • 3篇环境监测
  • 2篇脱氮处理
  • 2篇环境监测网
  • 2篇反硝化
  • 2篇沸石
  • 1篇单胞菌
  • 1篇单因子评价
  • 1篇丁酯
  • 1篇动力学
  • 1篇叶绿素A
  • 1篇抑藻
  • 1篇抑藻效果

机构

  • 1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0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环境报
  • 1篇北方设计研究...
  • 1篇中兵勘察设计...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7篇朱擎
  • 10篇吴为中
  • 4篇高航
  • 4篇冯菁
  • 3篇刘廷良
  • 3篇李超
  • 3篇李文攀
  • 3篇孙宗光
  • 3篇杨飞飞
  • 2篇李艳波
  • 2篇嵇晓燕
  • 2篇魏才倢
  • 2篇芮克俭
  • 2篇冯传平
  • 1篇滕恩江
  • 1篇井柳新
  • 1篇张黎
  • 1篇侯成林
  • 1篇王建龙
  • 1篇王东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旗帜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曝气生物滤池-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强化脱氮处理新运粮河水被引量:3
2015年
以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新运粮河为对象,开展了微曝气生物滤池(BAF)-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SL)工艺的河道旁路示范工程研究。结果表明,BAF-MSL工艺对TN的去除效果明显,TN去除率达到了87.56%,TN水质指标能够满足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要求。BAF段和MSL段分别较好地完成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其中新型固相碳源的加入保障了MSL系统的持续高效的反硝化能力。工艺工程对TP和有机物也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7.69%和35.99%。新型固相碳源的加入为反硝化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增强了MSL系统的脱氮能力。
朱擎杨飞飞吴浩恩冯传平吴为中
关键词:多级土壤渗滤系统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综评被引量:37
2011年
综述了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监测分析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以具体仪器和实验方法为例,对实验室、应急和自动在线监测分析VOCs的方法和仪器进行了概述和评价,便于更好地了解各类仪器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中的优势和特点,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许秀艳朱擎谭丽梁宵张颖滕恩江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水体实验室应急
两段式沸石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强化脱氮试验被引量:15
2009年
针对两段式沸石多级土壤渗滤系统(MSL)第2段(缺氧段)反硝化不足的问题,采取分段进水的方式,探讨处理生活污水和受污染河流时,MSL系统的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分段进水后,MSL系统TN平均去除率提高26%,缺氧段反硝化能力明显提高,但仍存在最终出水NO3--N平均去除率为负值的问题.进一步将进水C/N从0.8增加到2.5后,MSL系统TN去除率从53.7%上升到89.4%,说明适宜的进水C/N是决定MSL系统氮去除能力的因素之一.分段进水对MSL系统有机物和磷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
魏才倢朱擎吴为中高航李超
关键词: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强化脱氮沸石
地下水采样方法比对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选取3种地下水采样方法开展方法比对研究。通过系统分析监测数据,指出了3种方法所采水样在基本水质参数、无机离子、金属、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感官类指标等项目监测上的显著差异,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与贝勒管法、潜水泵法相比,低流速法有效地解决了采样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曝气问题;对井内水体扰动较小,降低了水样浊度;减小了井内水位的大幅度泄降,避免了不同层位间污染物的迁移及周边水和井内滞水的交叉污染;节约了场地操作时间和后期污水处理所需花费。因此,低流速法在采取代表性水质样品方面更具方法优势。
李文攀朱擎嵇晓燕刘廷良孙宗光
关键词:曝气浊度
铜绿假单胞菌对DBP的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采用小容量全萃取方法,研究了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BD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对DBP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当DBP浓度为400mg/L,投菌量为2g/L时,t1/2为3.60d;其降解过程完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DBP作为该菌生长的唯一碳源时,其降解过程包括快速生物吸附、解析、降解等几个阶段.实验还确认了存在邻苯二甲酸单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种中间产物,从而验证了DBP在双加氧水解酶作用下2步水解变为邻苯二甲酸的历程.
吴为中朱擎冯菁高航谢辰琦王建龙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动力学铜绿假单胞菌
守护绿水青山 贡献监测力量——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25年
2023年12月12日,零下18摄氏度,锡林郭勒,奴乃庙水站。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站点的工作人员正在乌拉盖河破冰取样。他们不停挥舞着冰钎凿冰,被肆虐的风雪装点成了“雪人”。奋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凿穿几十厘米厚的冰面,水一下从冰窟窿里涌上来……他们迅速取样、封装,送往实验室分析,确保水质变化尽在掌握,实现了“没有一个数据中断”的庄严承诺。
朱擎张黎
关键词:环境监测总站水质变化锡林郭勒
稻草浸泡液的抑藻效果与抑藻活性组分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XAD树脂固相萃取和GC-MS解析,研究了不同降解方式和降解时间的稻草浸泡液中的控藻活性组分与抑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草本身存在抑藻活性物质,低温浸泡4天的无菌稻草液在2.5 g/L投加量下,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达到了69.3%。好氧和厌氧降解稻草浸泡液均可抑藻效果,如厌氧和好氧浸泡15天的稻草液在1.5 g/L浓度下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分别为83%和81%。通过GC-MS检测,稻草浸泡液的活性物质组分主要有萘胺类、酯类和酚类,其中最为典型的酯类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及其衍生物。随着稻草降解时间的延长,浸泡液中存在的有机物组分的种类与含量均有所减少,尤其好氧降解处理方式更为显著。稻草浸泡液抑藻物质和抑藻效果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朱擎冯菁吴为中芮克俭高航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
面向水源保护与污染监控的广东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通过系统整理分析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已有地下水监测网,针对广东地下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地下水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较大空间尺度和水质监控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框架及广东省“三层七级”共237个网点的层级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方案,并与水文地质单元、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三大部门监测网在空间上分布总体较为分散,相互补充性好,提出的监测网方案总体上与广东省地下水本底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环境功能分区、重点污染源空间分布特征等相匹配,契合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和重点污染源监控两大管理需求,构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框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提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方案可为广东省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余香英张永波朱擎刘畅熊津晶许泽婷张文博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监控环境监测网功能区划
2种不同模块化填料组合的多级土壤渗滤系统的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以滇池入湖河流污水为对象,研究了2种不同模块化填料组合的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各系统都具有较好的COD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均在50%以上.沸石-陶结系统无论曝气与否,均具有高NH4+-N去除能力,出水浓度〈1 mg/L.陶粒-红壤MSL系统在8∶1的气水比下,具有良好的氨氮去除能力,平均去除率为84%;在非曝气条件下氨氮去除能力相对低一些,在40%以下.非曝气沸石-陶结系统TN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在68%以上,最高达到98%.其他3个系统在不同工况下TN去除效果差别较大.4个系统TP平均去除率在30%-90%之间,不同工况下去除效果不同.高污染负荷下,沸石-陶结系统(M1、M2)的磷去除能力较强,稳定状态下平均去除率均在80%以上.通过分析系统沿程氮转化效率,探讨了各系统的氮去除机制.
魏才倢朱擎吴为中李超高航
关键词:多级土壤渗滤系统沸石陶粒红壤脱氮
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比较被引量:26
2008年
选取规范方法、超声波法、反复冻融法、延时提取法、热丙酮法、丙酮加热法、热乙醇法、混合溶剂法8种常见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以实验室培养的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从叶绿素a提取的完全性、测定数据的稳定性、试验操作的简便性等方面对8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对叶绿素a结果测量的单色法和三色法进行分析讨论。试验结果表明,选取的8种测定方法中,包括国家标准方法在内的大多数方法,存在操作耗时长、过程复杂、叶绿素提取不完全的缺点;而丙酮加热法测量叶绿素a的提取效率高、数据稳定性好,操作耗时短、简便,可推荐作为一种常用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测量方法;三色法和单色法测定方法的选取应综合考虑。
冯菁李艳波朱擎吴为中
关键词:叶绿素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