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坤
-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生”之生产:马克思与生命政治学批判的理论关联被引量:5
- 2016年
- 国内外学界对生命政治学的理论溯源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进行这一理论工程首先要回到福柯那里。福柯的文本中对生命政治学的探讨是开放性的,其中给予我们最关键的指示就是将生命政治学的探讨还原到政治经济学探讨中去,正因此马克思在生命政治学理论谱系中的位置便值得我们考察。马克思的生命政治学,一方面体现在从"生"的角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裂痕的揭露,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物质生命的生产历史地位的强调之上。马克思的生命政治学批判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从历史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权力的形成。在当代,恢复马克思在生命政治学谱系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 李乾坤
- 关键词:生命福柯
- 对《资本论》价值形式理论的三种哲学阐释
- 2019年
-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价值形式理论对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论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史上对这一理论所做的哲学阐释的尝试,值得我们加以回顾。“新马克思阅读”在思想史上首次将这一问题提出并体系化,他们阐述了价值形式背后蕴含的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并将这一辩证法解释为二重化的运动过程。通过对价值形式辩证法的重建,“新马克思阅读”为批判理论奠定了政治经济学基础。柄谷行人认为马克思在价值形式理论之上完成了与康德相一致的跨越性的思维结构转变,这具体展现在他同时超越李嘉图和贝利,在价值形式上,完成了对生产和交换两个环节的结合。
- 李乾坤
- 关键词:《资本论》哲学阐释哲学方法论主客体统一经济学基础辩证法
- “新马克思阅读”运动: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一种新纲领的探索被引量:14
- 2015年
- "新马克思阅读"运动是自2000年以来德国马克思思想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埃尔贝在《西方的马克思》一书中梳理了这一运动的传统。按照他的描绘,"新马克思阅读"运动是马克思主义领域与正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列的第三个重要范式。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理论核心是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巴克豪斯的《价值形式的辩证法》一文是这一运动的奠基之作。新马克思阅读运动同法兰克福学派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发展、放大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的政治经济学传统,但研究的偏狭性正是其影响力在长时间里并不大的原因。"新马克思阅读"在新千年以来得到复兴,有着重要的思想史和社会史原因。
- 李乾坤
-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 马克思从“类”到“社会”的话语转变:赫斯的贡献
- 2012年
-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社会”思想研究主要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为何会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类”转向“社会”这一问题的探讨上。然而,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问题被忽视了:马克思的“社会”①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主要是马克思同路人赫斯的贡献。
- 李乾坤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手稿》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语境
- “鲍德里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3年
- 2012年10月13—14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鲍德里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台湾教育大学,以及法国巴黎第九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土耳其多库兹·艾鲁尔大学等机构的3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了讨论。
- 李乾坤
- 关键词:鲍德里亚
- 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10
- 2017年
- 本文系大卫·梁赞诺夫1923年就其在西欧的文献考察搜集工作所做的报告。梁赞诺夫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遗著经由伯恩施坦、倍倍尔等人的留存概况。此后首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文本线索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他探寻这份手稿所在何处的艰辛过程,并认为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都没有充分重视保管和研究这一文本。其次梁赞诺夫还对他所发现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共产党宣言》手稿以及《资本论》手稿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他还对恩格斯晚年的自然科学研究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通信以及马克思遗留下的笔记本的情况做了概述。在这一报告中,梁赞诺夫还批判了伯恩施坦和梅林等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的编辑方式,初步阐释了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版)》的编辑思路。
- 李乾坤
- 关键词:恩格斯
- 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当代书写——英格·埃尔贝访谈录被引量:3
- 2017年
- "新马克思阅读"是1960年代中期兴起于联邦德国的一场思想运动,其产生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土壤上,专注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以价值形式理论为核心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研究,力图以此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及其阶级关系进行新的诠释。自2008年以来,以德国学者英格·埃尔贝等人为代表,这一理论运动的思想资源再次吸引了德国乃至整个西方学界的关注,成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生长点。英格·埃尔贝博士在受访中就"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包括"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特征与定义,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关系,它的思想传统的谱系,它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与思想史背景,它的核心问题即价值形式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及其当代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等,为我国学界深入了解"新马克思阅读"运动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料。
- 英格.埃尔贝李乾坤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 对《资本论》价值形式理论的三种哲学阐释被引量:1
- 2019年
-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价值形式理论对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论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史上对这一理论所做的哲学阐释的尝试,值得我们加以回顾。"新马克思阅读"在思想史上首次将这一问题提出并体系化,他们阐述了价值形式背后蕴含的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并将这一辩证法解释为二重化的运动过程。通过对价值形式辩证法的重建,"新马克思阅读"为批判理论奠定了政治经济学基础。柄谷行人认为,马克思在价值形式理论之上完成了与康德相一致的跨越性的思维结构转变,这具体展现在他同时超越李嘉图和贝利,在价值形式上,完成了对生产和交换两个环节的结合。齐泽克则指出马克思通过价值形式发明了症候,从而揭露出了先验的范畴网络。这三种哲学阐释都着重强调马克思在价值形式之上完成的哲学方法论突破,但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对价值形式问题的哲学阐释,应当成为我国当今《资本论》哲学研究的一个主题。
- 李乾坤
- 关键词:《资本论》
- 马克思的“物化(Verdinglichung)”和“事物化(Versachlichung)”概念研究
- “物化”概念一直以来在批判理论的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马克思的“物化”概念因为在德语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概念,即物化(Verdinglichung)和事物化(Versachlichung)而变得复杂起来。为了理解物化...
- 李乾坤
- 文献传递
- 当代批判理论阐释的不同路径与共同担当——“第一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综述
- 2014年
- 2014年4月26日至2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文化研究国际中心、台湾交通大学社会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六十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在本次论坛上,两岸学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 刘冰菁李乾坤
- 关键词:社会批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