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京昌

作品数:36 被引量:50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9篇盆地
  • 13篇油气
  • 10篇塔里木盆地
  • 8篇油气藏
  • 8篇气藏
  • 8篇柴达木盆地
  • 5篇沉积盆地
  • 4篇新生代
  • 4篇周期
  • 4篇成藏
  • 3篇应力场
  • 3篇盆地演化
  • 3篇沉积速率
  • 2篇地质
  • 2篇应力场特征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气分布
  • 2篇油气关系
  • 2篇三水盆地
  • 2篇热演化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青海石油管理...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36篇李京昌
  • 25篇金之钧
  • 11篇刘国臣
  • 9篇汤良杰
  • 5篇张明利
  • 5篇张一伟
  • 3篇曾联波
  • 3篇万天丰
  • 3篇王毅
  • 2篇郭忻
  • 2篇杜伟
  • 2篇邱楠生
  • 2篇聂海宽
  • 2篇刘国臣
  • 2篇张智礼
  • 2篇余一欣
  • 2篇张仲培
  • 2篇杜伟
  • 1篇张兵山
  • 1篇彭更新

传媒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质科学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第四届全国青...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8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动分析方法在三水盆地沉降史研究中的应用
三水盆地是发育在华南微板块上的一个白垩纪—早第三纪断陷盆地,本文在建立了中、新生代地层年代格架的基础上,恢复了各时期地层的原始厚度及沉积速率。文中运用波动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三水盆地的沉降史及沉降中心迁移规律,通过周期...
李京昌金之钧孙镇城刘国臣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早—中侏罗世裂陷阶段;晚作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早第三纪—中新世走滑、逃逸阶段;上新世—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
文献传递
滇西怒江断裂带新构造特征被引量:23
1998年
怒江断裂带从走向上可以分为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其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以右行剪切为主导。右行剪切的变形历史可以分为早期压剪变形和晚期张剪变形两个大的阶段。这两期变形各自在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
李京昌
关键词:断裂带喜马拉雅期
塔中地区沉积波动过程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塔中1号油藏为例)
本文运用施比伊曼教授和缅斯妮科娃教授提出的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野外露头、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地区的岩性—时间剖面, 经过一定的数理变换,找到一条曲线,使这条曲线能够代表该区的沉积一剥...
刘国臣张一伟金之钧李京昌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一级演化周期的识别及其意义被引量:12
1998年
应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和中央隆起30余口井所作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震旦纪、寒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侏罗纪和白垩纪—现今四个一级周期沉积波动的演化历程。它们持续的时间分别为230,203,2214,1456Ma,其中白垩纪至今盆地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一个完整周期的3/4。每一个演化周期对应于一个大的盆地演化阶段,并对应于一个大的成藏旋回。
金之钧刘国臣李京昌吕修祥汤良杰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被引量:31
2001年
该区中新生代形成了伸展构造、扭动构造、逆冲 -褶皱构造等构造样式 .早、中侏罗世形成的正断层组合构造样式 ,可形成一些小规模油气藏 .老第三纪形成的压扭性构造对油气的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 .而新第三纪—第四纪形成的逆冲 -褶皱构造的含油气性差异很大 ,在早期断层基础上发育的逆冲 -褶皱构造有利于油气分布 ,而新形成的逆冲 -褶皱构造 ,通常不利于油气聚集 .构造应力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有重要影响 ,构造应力变化速率引起的应力驱动 ,是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的主要动力 ,在断层附近应力值适中、岩石扩容量较大、微裂缝发育的区域 ,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
曾联波金之钧汤良杰李京昌由福报张兵山
关键词:构造样式构造应力场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控矿构造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被引量:41
2001年
本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体系的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 ,在研究标定尺度范围内 ,该区断裂体系的平面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平方 (R2 )均在 0 .97以上。该区 4个已知油气田断裂构造的分维数 D值均大于 1 .3,明显高于整个区域内 4个反射层的断层分维数 (平均 D=1 .2 1 8)。可以认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大于 1 .3的部位是该区油气聚集分布的有利区。断裂体系分数维值越大的地区 ,有利于油气藏的分布 ,其单位面积内的油气地质储量越高。
曾联波金之钧李京昌汤良杰由福报雷兵足
关键词: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油气藏油气地质
米兰科维奇旋回识别问题被引量:6
1997年
米兰科维奇旋回识别问题金之钧李京昌刘国臣(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00)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周期主要有3个,即岁差变化周期(19ka或21ka)、黄赤交角变化周期(41ka)、地球绕日轨道偏心率变化周期(100ka)。J.D.Hays(...
金之钧李京昌刘国臣
关键词:第四纪沉积物
原型盆地剥蚀量计算的新方法──波动分析法被引量:68
2000年
原型盆地剥蚀量计算的传统方法较多 ,但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数据的取得均受到了较多限制 ,所以难以真实反映地层缺失的原因。波动分析则是根据由已知到未知的原理 ,由残余地层地质时间剖面沉积速度直方图建立波动方程 ,寻找不同时期的地层沉积周期波 ,判断沉积缺失的原因及缺失量。使用波动分析法 ,首先要尽可能均匀选择研究区 ,在原始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将岩性厚度剖面转化为岩性时间剖面 ,最后绘制沉积速率曲线 ,恢复地层剥蚀量。三水盆地华涌组应用此方法分析的结果为渐新世晚期及新第三纪有过沉积 ,只是沉积后又被剥蚀殆尽 ,致使现今无地层记录。现今所见的三水盆地边界 ,实际上是在 39Ma以后不同时期形成的。
张一伟李京昌金之钧刘国臣
关键词:原型盆地剥蚀量三水盆地
中国含油气盆地波状运动特征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以地壳波状运动理论为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岩芯、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应用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三水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研究成果表明:220±Ma周期是银河年周期对地球的影响,65±Ma周期反映了太阳系在银道面上、下的运动周期及地幔对流周期对地表作用结果;10±Ma周期是太阳能量的变化周期在地表沉积物中的反映。这些不同级别的周期波作用于地球表面,其叠加耦合的结果将造成不同时期地层的沉积或剥蚀速度的变化及其量级的差异,以及剥蚀事件的非等时性。地壳的波状运动说明,地壳的负向运动(沉降)与正向运动(抬升)是对立统一的,它们都应隶属构造运动的范畴,正向运动仅是构造运动的一个方面。
张一伟李京昌金之钧刘国臣
关键词:盆地含油气油气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