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仁年

作品数:315 被引量:1,152H指数:17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56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7篇机械工程
  • 3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农业科学
  • 14篇水利工程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电气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理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7篇风力机
  • 74篇离心泵
  • 54篇数值模拟
  • 54篇值模拟
  • 47篇螺旋离心泵
  • 40篇叶轮
  • 39篇两相流
  • 37篇水轮机
  • 35篇气动
  • 34篇翼型
  • 27篇固液两相流
  • 24篇水平轴
  • 24篇水平轴风力机
  • 21篇电机
  • 20篇压力脉动
  • 20篇发电
  • 20篇发电机
  • 19篇风力
  • 18篇导叶
  • 16篇气动性能

机构

  • 315篇兰州理工大学
  • 4篇兰州工业学院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力...
  • 3篇兰州现代职业...
  • 3篇上海东方泵业...
  • 3篇兰州华宇航天...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陕西动力机械...
  • 2篇肃蓝科石化高...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江苏理工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作者

  • 315篇李仁年
  • 107篇韩伟
  • 56篇李琪飞
  • 55篇李德顺
  • 39篇权辉
  • 36篇李银然
  • 36篇杨瑞
  • 27篇张人会
  • 23篇魏列江
  • 20篇杨国来
  • 18篇王秀勇
  • 16篇黎义斌
  • 16篇申正精
  • 15篇杨军虎
  • 14篇杨从新
  • 12篇程效锐
  • 12篇刘增光
  • 11篇苏敏
  • 11篇强彦
  • 9篇龚成勇

传媒

  • 39篇兰州理工大学...
  • 27篇排灌机械工程...
  • 15篇甘肃科学学报
  • 15篇农业机械学报
  • 13篇流体机械
  • 12篇太阳能学报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9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排灌机械
  • 7篇甘肃工业大学...
  • 7篇西华大学学报...
  • 5篇西华大学能源...
  • 4篇第四届全国水...
  • 3篇水利学报
  • 3篇液压气动与密...
  • 3篇高等工程教育...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动力工程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15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19篇2020
  • 17篇2019
  • 21篇2018
  • 11篇2017
  • 16篇2016
  • 25篇2015
  • 19篇2014
  • 20篇2013
  • 18篇2012
  • 23篇2011
  • 9篇2010
  • 18篇2009
  • 11篇2008
  • 19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3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磁力补偿式轴配流径向柱塞泵
一种磁力补偿式轴配流径向柱塞泵,在缸体(8)与配流轴配合的内孔的右端安装第一对圆弧形永磁铁(5a、5b),左端对称安装第二对圆弧形永磁铁(9a、9b),在配流轴(15)相对应的位置处对称安装有第一对圆弧形电磁铁(6a、6...
魏列江强彦李少年冀宏李仁年于振燕岳大灵张振华王喜良胡晓敏
文献传递
强湍流相干结构位置的改变对风力机叶根载荷的影响研究
2021年
真实环境运行的风力机常受到强湍流相干结构对其的影响,而湍流相干结构的发生具有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叶片作为捕获风能的主要部件其载荷直接关系到风力机运行的安全性,因此该文对湍流相干结构位置的改变对叶根载荷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湍流相干结构位置的改变对摆振力矩影响较小,位置的下降会使得挥舞力矩趋于稳定且波动集中;叶根挥舞方向的载荷约为摆振方向3.5倍;叶根载荷波动具有低频高能的特点,当湍流相干结构中心位于轮毂中心时叶根载荷最大。
李仁年胡渊李德顺李德顺
关键词:FAST
风速梯度对风力机设计影响的理论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根据风速指数规律分布,采用三种计算过程,对风轮扫掠面积上的真实风功率做了定量计算.数值积分计算结果表明,在四类廓线指数、七种塔架高度情况下,风速梯度对气动设计影响甚微,采用风轮中心风速做为单一的设计风速是切实可行的.
张玉良杨从新李仁年李德顺
关键词:风力机设计风速
T型槽干气密封内微流动特性的数值计算被引量:10
2009年
在N-S方程的基础上,考虑微尺度效应对干气密封内部流动的影响,推导出T型槽内气体稳态流场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应用有限差分思想,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通过迭代增量线性化方法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通过迭代进行数值求解,获得T型槽内气体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近似求得不同气膜厚度时T型槽内气体泄露量和开启力分布.计算结果和其他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证明该理论分析方法在干气密封系统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李仁年沈建锋韩伟李琪飞李德顺丁雪兴
关键词:干气密封
前端调速式风力机组传动链建模与仿真被引量:4
2015年
对前端调速式风力机传动链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建立风速模型、风轮空气动力学模型、传动链动力学模型、液力变矩器动态模型以及主轴转速计算模型。整合各子系统,引入神经网络控制,建立传动链整体仿真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基于最大风能捕获量,综合考虑传动链结构参数,通过神经网络调节液力变矩器导叶开度,改变工作油循环流量,从而改变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转矩和转速。液力变矩器输出与风轮输出通过行星轮系综合作用于发电机前的主轴,使主轴转速稳定在设计值。
李仁年刘鑫刘姝君
关键词:风力机传动链液力变矩器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逆向设计方法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逆向设计方法,其根据给定的叶轮轴面,在三维空间上的叶片实际上可以表示为X=X(z(u,v),r(u,v),θ(u,v)),在给定叶轮轴面流线时,(z(u,v),r(u,v))已经确定,通过确定叶轮轴面上的...
张人会杨军虎李仁年
文献传递
螺旋离心泵工作特性理论分析被引量:26
2005年
螺旋离心泵具有独特的螺旋离心叶轮,这种叶轮使得螺旋离心泵较之于普通污水泵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从流体力学和泵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螺旋离心泵的无堵塞性、调节性、能量性能、汽蚀性能等工作特性及其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流动机理和新的设计方法提供借鉴。
李仁年李兵韩伟
关键词:螺旋离心泵污水泵工作特性
求解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动的数值模型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对常用的流体动力学各种控制方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进行讨论,以fluent软件为工具,以螺旋离心泵为对象,利用fluent软件中提供的6种典型数值模型对其内部流动进行计算并分析对比,探讨了各模型计算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动的特点以及模型所反映的内部流动机理.
李仁年王秋红刘成胜
关键词:螺旋离心泵CFD
基于DDPM的螺旋离心泵磨蚀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应用雷诺涡黏模型、DDPM(density discrete phase model,稠密离散相模型)及颗粒直径Rosin-Rammler分布方法,以黄河含沙水为介质,对一台100LN-7型螺旋离心泵内固液两相流动进行全三维数值模拟,并与基于Mixture混合多项流模型的泵内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粒径和固相体积分数对应的泵过流部件的磨蚀规律及磨蚀强度.结果表明:颗粒混合状态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粒径分布,混合粒径中平均粒径增大导致叶片进口边及工作面轮缘线附近磨蚀强度增大,平均粒径为1mm时整台泵过流部件磨蚀率达到最大值,平均粒径继续增大磨蚀率反而降低;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大使整台泵过流部件的磨蚀强度显著提高,叶片背面较其他部位磨蚀强度大;Mixture模型下固相体积分数较高部位与稠密离散相模型下颗粒磨蚀部位相对应,局部区域存在较高体积分数的固相颗粒增加了过流部件表面发生磨蚀的几率,但DDPM模型数值模拟表明只有部分颗粒参与局部区域的塑性磨蚀.
李仁年辛芳韩伟李世姗张国良
关键词:螺旋离心泵磨蚀粒径分布
核主泵水力性能数值预测的缩比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提高核主泵的整体水力性能,实现与屏蔽电机的最优匹配,基于缩比模型换算法,选取RNG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核主泵进行非定常数值预测及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0.4Qd^0.7Qd流量工况下,扬程-流量曲线较为平坦;额定工况下,扬程预测值较额定值高5%,叶轮扬程最大值在0.4Qd工况点,水力效率最大值在0.9Qd工况点,叶轮水力效率模拟值较试验值高5%;小流量工况下,导叶水力损失呈以0.4Qd工况点为中轴线的正态分布,水力损失最大值在0.4Qd工况点;大流量工况下,导叶水力损失最小值在1.1Qd工况点。压水室水力损失符合正弦波分布规律,波峰在0.4Qd工况点附近,波谷在0.9Qd工况点附近。
黎义斌李仁年王秀勇胡鹏林齐亚楠
关键词:核主泵导叶缩比模型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