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勤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工频磁场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张莹李伯勤董娟辛华朱传菊逯素梅刘鲁华
- 关键词:工频磁场大脑皮质神经元胎鼠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脊髓神经细胞
- 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 本文旨在探讨盆腔炎颗粒对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盆腔炎颗粒可有效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及细胞功能的恢复。
- 刘瑞芬杨晓娜李伯勤
- 关键词:盆腔炎颗粒慢性盆腔炎免疫学超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脑皮质突触结构透射电镜统计方法的探索
- 2023年
- 利用透射电镜(TEM)对神经突触结构进行统计学分析,虽然在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中已被一些学者使用,但由于脑组织TEM样品较小,突触结构涉及亚细胞统计学,所以如何设计统计源,以保证其具有代表性与客观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至今仍未建立成熟一致的标准。本文针对大鼠特定脑区,采用“三级定位法”,建立了一种突触结构的TEM统计分析方法,简单并具有客观性,被应用于多项神经生物学研究。该方法可为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神经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客观的亚细胞统计学佐证,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 杨洋王贤哲张文静毕研哲杨波李峥毕爱玲陈哲宇李伯勤
- 关键词:脑组织突触透射电镜统计分析
- 低频脉冲磁场对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效应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磁场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损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研究中,分离培养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对实验组神经元施加低频脉冲磁场辐射(频率15 Hz,平均场强0.1 mT),检测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相对存活率和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体内研究中,对实验组大鼠施加与体外研究相同频率和强度的脉冲磁场辐射,检测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神经元胞质内可见髓样体及线粒体聚集现象;实验组神经元相对存活率为81.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胞浆内游离Ca2+浓度比对照组升高17.29%(P<0.01)。实验组大鼠的皮质神经元出现异常改变。结论低频脉冲磁场辐射可导致培养的皮质神经元代谢异常、胞浆内游离Ca2+浓度升高及成年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
- 董娟李伯勤王旭平亓化振彭勃张莹
- 关键词:电磁场神经元钙
- 复脉饮对缺血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复脉饮(FMD)对实验性缺血大鼠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及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高眼压法制作Wistar大鼠视网膜缺血模型。分别以FMD、复明片(FMT)和生理盐水(SAL)于建模后喂饲3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SOD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的结构。结果:经FMD治疗后,缺血大鼠血清SOD水平升高而NO水平降低,与SAL组有显著差异;其视网膜的分层、厚度、显微和亚微结构等明显优于SAL组,也优于FMT组。结论:FMD可能参与了抗氧化,参与了视神经细胞间信号转导通路的修复以及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平衡,能有效治疗大鼠视网膜缺血性损害。
- 李伯勤郭承伟张保华
-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缺血大鼠视网膜复脉饮形态学缺血性损害缺血模型
- 弱脉冲低频磁场对大鼠记忆、脑电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李伯勤张鸿日张向红王旭平彭静华张保华赵秀珍
- 关键词:脉冲磁场组织形态学实验大鼠脑电记忆
- 厄贝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消退粥样斑块的机制。方法将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而实验组喂高脂饲料12周后,改喂普通饲料并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辛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各10只,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治疗12周。测定血清血脂浓度及斑块内膜和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自然消退组相比,厄贝沙坦组的血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斑块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及VCAM-1、FGF2的表达均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影响VCAM-1、FGF2和Bcl-2的表达而消退斑块。
- 高淑君田庆印刘同涛梁英李伯勤
- 关键词:动脉硬化厄贝沙坦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CL-2
-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糖尿病SD大鼠模型22只,随机分为氨基胍治疗(AG)组10只和糖尿病组12只。给予AG组大鼠氨基胍50 mg/kg口服,日一次。同龄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C)组。全部大鼠给予普通饮食。10周后测血糖,麻醉后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超薄切片,透射电镜盲法观察。结果与糖尿病组大鼠相比,AG组大鼠的心肌肌原纤维排列整齐,肌膜完整,边缘整齐,纤维间脂滴增多;线粒体大体形态完整,排列整齐,嵴密集,断裂减少;血管基底膜增厚不明显,管腔无明显狭窄;间质中的胶原纤维减少,未定形物质无明显减少。结构与正常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氨基胍可抑制或延缓糖尿病大鼠的心肌超微结构病变,提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姜强赵家军李伯勤高聆董克习
-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疾病氨基胍超微结构
- 载脂蛋白E基因剔除小鼠冠状动脉外膜炎症的演变过程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剔除眼apolipoproteinEgene鄄knockout,apoE穴鄄/鄄雪演小鼠冠状动脉外膜炎性细胞在粥样硬化病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取30、60和120周apoE(鄄/鄄)小鼠心脏做连续切片,分别用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镜鉴定冠状动脉外膜炎性细胞类型。结果:30周小鼠冠状动脉外膜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构成比是66.04%,明显高于60周(6.49%)和120周(3.86%)的小鼠,P均<0.05;60和120周小鼠冠状动脉外膜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构成比分别是59.74%和72.03%,明显高于30周(21.38%),P均<0.05。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过程中,外膜炎症经历了由急性炎症向慢性炎症病理变化的过程。
- 王建丽高春荣李莉陈融李瑞峰李伯勤张宝华阎树昕S.M.Schwartz胡维诚
- 关键词:动脉硬化载脂蛋白E类基因剔除
- 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损伤频率特性及壶腹嵴超微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损伤的频率特性及壶腹嵴病理学特征,分析其损伤频率特征的结构基础。方法:研究对象为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9年3—11月收治的72例梅尼埃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45例,年龄13~74岁,病程4个月~32年。全部患者均行冷热试验、正弦谐波加速试验(sinusoidal harmonic acceleration test,SHA)、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v-HIT)、经静脉注射内耳钆增强3D-FLAIR MRI和纯音听阈测试,分析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检测结果特点及与内淋巴积水程度、临床分期和病程的相关性。对其中6例行迷路切除术的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水平半规管壶腹嵴进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对Ⅰ型和Ⅱ型毛细胞进行计数比较,并观察水平半规管壶腹嵴的常见病理改变。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检测频率升高,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率逐渐降低,冷热试验异常率69.4%(50/72)、SHA试验51.4%(37/72)、v-HIT 36.1%(26/72),三项检查间两两比较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冷热试验、SHA结果与积水程度无相关性(P值均>0.05),v-HIT与积水程度有相关性(r=0.434,P<0.01);冷热试验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SHA、v-HIT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0.338及0.462,P值均<0.01);冷热试验、SHA、v-HIT与病程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病理学检查可见水平半规管壶腹嵴感觉上皮单层变性,Ⅱ型毛细胞较Ⅰ型毛细胞减少更显著,毛细胞核周空泡、细胞质空泡化、线粒体电子密度增高、纤毛缺失。结论: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损伤存在频率特性,主要损伤低频区,随疾病发展逐渐出现高频区损伤,并与内淋巴积水程度和听力损伤程度相关。梅尼埃病患者壶腹嵴存在毛细胞损伤,其损伤频率特性可能与壶腹嵴Ⅱ型毛细胞较早出现损伤或损伤较重有关。
- 刘贤峰张道宫吕亚峰李霄飞宋永栋孔利刚李伯勤樊兆民王海波
- 关键词:梅尼埃病前庭功能试验半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