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伯超

作品数:18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宪法
  • 4篇宪政
  • 2篇人权
  • 2篇宪法变迁
  • 2篇宪政危机
  • 2篇共和国
  • 2篇法治
  • 1篇大学教学
  • 1篇党内
  • 1篇党内监督
  • 1篇对立
  • 1篇对立性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以...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需求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学

机构

  • 13篇湘潭大学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8篇李伯超
  • 2篇邹琳
  • 2篇李云霖
  • 1篇陈光明
  • 1篇厉亮亮
  • 1篇吴红
  • 1篇罗伟青

传媒

  • 7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法学评论
  • 1篇湘潭大学社会...
  • 1篇求索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当代教育理论...
  • 1篇新湘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建立语言美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1999年
一、建立语言美学是人类语言审美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任何一门新的学科,都必须有其客观的科学依据,而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想象而定的。我们认为,建立语言美学是人类语言审美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类的语言审...
李伯超
关键词:语言美学语言审美审美实践人类语言文艺学修辞学
共和国宪法变迁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54年诞生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共和国宪法的命运就如同共和国自身的命运一样.也是跌宕起伏。回顾共和国宪法变迁的历史。确实有太多的经验值得认真地总结,也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李伯超邹琳
关键词:宪法变迁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论析——基于我国《宪法》第57条的讨论及其展开被引量:4
2016年
我国《宪法》第57条表述的歧义,是导致"党大还是法大"这一伪命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澄清该伪命题需要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置于整个我国《宪法》文本和我国公权力体系中进行考察。就国家机构权力体系而言,最高国家权力统一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国家公权力体系而言,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权力最终统一于中共中央和中央政治局。党的领导权得到宪法确认,党内法规是受宪法支持的我国公权力规范的组成部分,故"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法定职权与党的领导权都是宪法确认的我国公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对国家主权的共同行使。"最高家权力机关"法定职权与党的领导权内容和范围不同,权力运行机制不同。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需要有与其地位、职权与功能相匹配的权威性标识。
李伯超李云霖
关键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共和国宪法变迁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被引量:5
2010年
宪法学界多年以来一直都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但是,无论从权威机关确认的变迁形式,还是从程序、内容和名称来考察和分析,1975年,1978年和1982年三次大的宪法变迁,其性质都是修改宪法,而不是制定新的宪法。共和国宪法史上,只制定过一部宪法,而不是四部宪法,现行宪法是经过1982年修订的1954年宪法。我国每次修宪之前,都是由中共中央提出宪法修改的建议,这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宪法惯例,虽然在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它符合宪法精神和原则,因而是合宪的。为保障修宪程序的正当性和明确性,这一宪法惯例应当成文化,法治化。1954年制宪过程中移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宪法,在当时是一种必然选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历史局限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李伯超邹琳
关键词:宪法变迁宪法惯例
法学教育现代化:定位、支点与趋势--以法学本科教育为中心被引量:15
2016年
法学教育现代化不仅关乎法学学科教育的现代化,而且决定了培养法治国家建设人才的质量。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现代化定位应以法律人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是通识教育基础上法学专业教育的差异化探索、大众教育基础上法学精英教育的错位化发展与知识传承基础上法学创新教育的异质化展开。打造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聚焦迁移性能力的广谱法学教学模式、确立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法学学科属性的有机课程体系等是法学教育现代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支点。在应对法学教育与信息技术、大数据深度融合的趋势中,法学教育内容拓展、法学教育方式调适和法学人才跨界要求等是法学教育现代化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李云霖李伯超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
宪政危机研究
宪政危机是世界宪政史上一种极为常见而重要的现象。自人类宪政实践产生以来,宪政危机就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直到当代,它也没有停止过,而且不论国家的发达程度、宪政历史的长短和宪政文明的成熟与否。宪政危机的发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
李伯超
关键词:宪政危机宪政化解途径
关于创设主动式考试方法的几点思考
1999年
:在目前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中 ,尽管考试的形式不完全相同 ,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即都是由教师出题 ,学生答题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应考的地位。这种传统的考试方法有其合理之处 ,但其弊端也日益明显暴露出来。主动式考试方法是一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授权 ,自行设计试题 ,自己给出答案 ,教师根据命题质量、答案的优劣等因素进行打分 ,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新的考试方法。这种考试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从考试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 ,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长 ,促进教学相长 ,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考试方法已在个别课程进行过试点 。
李伯超陈光明罗伟青吴红罗益花
宪政四题被引量:11
2005年
宪政是一种先进的政治理念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种集中体现。宪政与宪法、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的关系极为密切。世界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 ,宪政乃良宪之治 ,法治之本 ,是个人自由的最大公约化 ,是民主进步的航标。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宪政进行多维的透析 ,以期揭示宪政的内在本质和基本精神。
李伯超
关键词:宪政现代政治文明宪法人权政治理念近现代
洛克《政府论》宪政思想述评被引量:14
2005年
洛克在《政府论》中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 什么样的政府最利于保障人权,核心又是保护私有财产。 为此,洛克以自然状态为“历史”前提,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 基础,详细论证了国家权力的来源,精心设计了一种理想的 政府模式,即君主立宪制下,议会享有最高权力但又受到限 制的、国家权力分立的有限政府模式。在他看来,这种有限 政府模式最有利于保障人权。洛克强调,政府是保障人权 的工具,政府权力必须受到限制,政府分权是建立有限政府 的制度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享有最终的决断权。此外,洛 克还积极倡导民主和法治。丰富而深刻的宪政思想奠定了 洛克在世界宪政史上的不朽地位。
李伯超
关键词:洛克宪政人权保障有限政府民主
现代法治的生成机制被引量:4
2007年
现代法治的要义在于建立一个自由而有序的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法治的生成不仅需要有良好而完备的法制,而且还需要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作为基础。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必然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动态过程,是多种生成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法治国家法治实践的历史表明,文化驱动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权利救济机制和权力监控机制对法治的生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伯超
关键词:法治利益协调机制权利救济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