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健

作品数:44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机械工程
  • 10篇理学
  • 9篇电子电信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激光
  • 8篇超疏水
  • 6篇疏水
  • 5篇疏水表面
  • 5篇纳秒
  • 5篇飞秒
  • 5篇飞秒激光
  • 5篇超疏水表面
  • 4篇遗传算法
  • 4篇纳秒激光
  • 4篇接触角
  • 4篇减阻
  • 3篇润滑
  • 3篇排样
  • 3篇排样问题
  • 3篇脉冲
  • 2篇液滴
  • 2篇润滑液
  • 2篇烧蚀
  • 2篇受力

机构

  • 43篇江苏大学
  • 3篇杭州职业技术...
  • 2篇江苏技术师范...
  • 2篇宁波职业技术...
  • 2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江苏集萃先进...
  • 1篇苏州德龙激光...
  • 1篇贵阳航发精密...

作者

  • 44篇李健
  • 13篇周明
  • 11篇蔡兰
  • 11篇金卫凤
  • 7篇叶霞
  • 5篇李刚
  • 4篇李保家
  • 4篇袁润
  • 2篇范晓萌
  • 2篇徐伟
  • 2篇吴勃
  • 2篇孙慧平
  • 2篇郭伟刚
  • 2篇黄宗明
  • 2篇张立驰
  • 1篇黄飞飞
  • 1篇王海
  • 1篇钱坤
  • 1篇程广贵
  • 1篇徐锐

传媒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功能材料
  • 4篇光学与光电技...
  • 3篇表面技术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应用激光
  • 2篇润滑与密封
  • 1篇塑料
  • 1篇汽车技术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结构表面上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08年
根据固液界面的复合接触模式,考察了液体在光栅表面上的流动。运用二阶中心差分方法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离散求解,采用了零滑移和零剪切交错边界条件,开发了一个用于计算二维流动参数的计算系统。运用该系统对二维管道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管道内流体的速度分布和压强分布,并计算了管道的减阻情况。计算结果与以往类似结果对比说明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案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流体在光滑与光栅结构表面构成的管道中的压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光栅结构表面具有一定的减阻性能。最后,通过对不同的表面结构参数进行数值实验,得出了用于减阻衡量的关系式。
李健周明蔡兰叶霞吴勃李刚
关键词:减阻N-S方程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设计了应用于现代高新农业机械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控制策略,构建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的位置、速度、电流三闭环控制系统,系统控制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为核心。系统软件由控制主程序和PWM中断服务子程序组成:主程序完成DSP的初始化,参数设定,过压、过流保护等功能;PWM中断服务子程序完成电流采样,转速计算,矢量变换和PWM输出等功能。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薛青花银群程广贵李健
关键词:DSP交流伺服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飞秒激光对聚四氟乙烯表面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主要介绍了一种加工聚四氟乙烯表面的新方法。应用飞秒激光对聚四氟乙烯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纳米-微米尺度的膨化结构,并对其表面的光学性能及润湿性作了进一步研究。从而说明了飞秒激光是加工聚四氟乙烯一个极其方便、有效、绿色的加工工具,并且可以使聚四氟乙烯表面呈现出超疏水性能。
黄宗明周明李琛李健吴勃
关键词:飞秒激光聚四氟乙烯
疏水性表面流动减阻特性的试验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飞秒激光在Si表面刻蚀具有不同宽度和深度的微槽形貌,经过硅烷化处理后,通过测量接触角和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其疏水性与流动减阻特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接触角越大即疏水性愈强,减阻效果愈显著。因此,利用激光刻蚀表面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固体表面的疏水性进而控制减阻特性。
李刚周明蔡兰李健叶霞
关键词:激光刻蚀流变特性疏水性减阻
铁元素缓解镉对红树植物毒性的作用
李健刘景春严重玲戴志聪杜道林
关键词:红树林白骨壤
高脉冲重复频率小光斑激光扫描冲击渐进成形被引量:1
2023年
激光冲击成形是利用激光冲击波和凹模的限制作用实现膜材微纳结构制备的有效方法,近20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广泛使用的激光冲击成形工艺中,激光光斑跨越数个微结构特征并且所使用的激光重复频率小于1000 Hz,这一方面使激光束所覆盖的各个结构受到的冲击波作用不均匀,另一方面低重复频率激光限制了激光冲击成形速度。为此,提出高脉冲重复频率小光斑激光扫描冲击渐进成形工艺用于微结构成形制造。采用脉冲重复频率为40 kHz、光斑直径为50μm的高脉冲重复频率小光斑激光冲击成形宽度为200μm、长度为6 mm的微槽结构,分析成形微结构的高度和微结构的截面形状随激光扫描范围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在激光扫描范围变动的情况下,成形微结构的高度较为稳定;在微结构的起始阶段和终止阶段,成形微结构的高度具有一定的过渡范围,终止阶段的过渡长度远大于起始阶段的过渡长度;所成形的微结构截面能够采用圆弧进行拟合。
李健洪伟吴晨翔金卫凤
关键词:激光冲击成形高脉冲重复频率稳定性
AFM针尖耦合激光加工PMMA薄膜的加工重复性
2010年
利用飞秒激光与原子力显微镜的针尖部分耦合进行加工,是有望突破衍射极限,实现多隧道结加工的技术。本文在室温大气环境下,利用微焦级别脉宽为130fs、波长800nm的飞秒激光照射镀有金薄膜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针尖,使其耦合产生局域场加强效应在PMMA薄膜表面加工出光栅状纳米图形。通过最大残差法计算了条纹高度和宽度的重复性百分比,计算得到高度和宽度的最大残差值分别为6.3%和2.9%。结果表明在文中所提供的加工条件下,原子力显微镜针尖耦合激光是一种有潜力的激光加工方法。
周明范晓萌言峰李健王静静蔡兰
关键词:飞秒激光AFMPMMA
优化排样问题研究及其发展被引量:6
2010年
材料排样问题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国家建设规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决定了资源的优化利用效率。由于该问题为NP完全问题,从开始研究到现在,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关注,涌现出多种求解的算法。本文在对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对该问题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张立驰李健
关键词:排样问题资源优化
纳秒激光脉冲宽度对熔体体积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考察纳秒激光脉冲宽度对激光加工中熔体体积的影响。基于双温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考虑激光的时空分布,数值模拟了高斯分布的纳秒脉冲激光辐照1060铝合金表面时,微坑中熔体体积随脉冲宽度的变化。在低能量密度条件下,轴向辐照中心下方0~0.4μm的区域内,脉冲宽度较小的激光产生的晶格温度高于脉冲宽度较大的激光辐照产生的温度,而在0.4μm以下的位置,脉宽越小,晶格温度越低;在所考察的脉冲宽度范围内,中心点处熔体厚度随激光脉冲宽度的升高呈近乎正比增加。结果表明,在脉冲宽度控制下,纳秒激光可以控制温度场的空间分布,而纳秒激光加工中的熔体体积可以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宽度来控制。这一结论可用于解释C K?rner等人所提出的纳秒激光加工模型:激光脉冲能量的增大将导致激光与材料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更多的熔体。同时,将为激光微孔加工中重铸层厚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胡璐瑶金卫凤黎建麟房锐李健
关键词:有限元方法温度场
纳秒激光抛光表面的波纹形成机理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激光抛光中引入的波纹的形成原因,通过纳秒光纤激光对718合金和304不锈钢进行了激光抛光,考察激光抛光导致的波纹效应。结果表明:激光抛光产生的波纹(尺度为数十微米)与激光脉冲作用间距(10μm)差别较大;不同激光能量产生的波纹在幅度上有差别,波纹的振幅随激光能量的减小而减小;波纹波长随激光能量的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试验结果,波纹的产生是涉及材料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熔体流动、材料蒸发甚至脉冲时序的复杂过程,其根源在于激光交替作用于熔体和高温固体而产生的熔体流动差别。激光能量对波纹的影响机理为:激光能量过高时,由于输入能量部分以熔体气化的方式消耗掉,熔体厚度增大不明显,波纹随能量的变化不大;在产生气化较少的能量范围,激光能量的降低将导致熔体厚度减小,产生的波纹幅度减小。
李健赵珂金卫凤
关键词:激光功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