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
- 作品数:52 被引量:48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神农架林区气候生态环境研究
- 张霞宋正满李兰杜德亮张福林魏静扬超
- 该项目进行了神农架森林保护区气候生态环境和农架林区气候生态演变规律的研究,神农架酸雨现状和大气远距离输送对神农架影响的分析。基础数据库模型框架采用成熟的VB6.0技术,内容丰富、全面,界面简便、使用方便。用不同高度和不同...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候生态酸雨
- 一种预报最大降雹大小的方法被引量:4
- 1992年
- 根据观测事实和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种由12个探空参量预报最大降雹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1)雹暴单体中冰雹生长的环境层结状态为湿绝热;(2)雹块处在湿生长条件下;(3)雹块的末速是其形状、大小、阻力系数及最大升速处空气密度的函数;(4)雹块末速与最大升速相平衡时其直径达到最大;(5)假定雹块在负温区下降时直径不再增长。但在正温区雹块熔化,直径减小。
- 刘棠福刘桂枝李兰赵昭炘何腊梅朱吉义张鸿发
- 关键词:探空资料
- 一种依据旱涝灾情资料确定分区暴雨洪涝临界雨量的方法被引量:11
- 2013年
- 借鉴水文学中流域土壤最大蓄水量计算方法,利用历史旱涝灾情资料,在考虑流域分水岭、地形、气候分区三要素基础上,将湖北省进行分区,分别计算各区域暴雨洪涝临界雨量。结果表明,临界雨量与抗灾能力有关,但当河流出现极低水位时,临界雨量会相对增大。
- 李兰周月华叶丽梅史瑞琴郭广芬万君
- 关键词:暴雨洪涝临界雨量流域
- 武汉市PM_(10)污染日变化及其高污染时段特征被引量:18
- 2007年
- 利用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4~2005年部分逐时PM10监测资料和相对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城区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特别是对四季PM10日变化中高污染时段的形成与天气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武汉市城区PM10的日变化与季节、天气系统的关系密切,与气象要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 李兰魏红明魏静姜明兰王芳芳
- 关键词:日变化特征
- 基于MapGIS的暴雨洪涝风险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8
- 2014年
- 如何应用高新技术改进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预估和评估方法,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增强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愈来愈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服务"为主要应用对象,设计了基于蓄满产流和D8汇流机制的淹没模型算法,开发了基于MapGIS平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实现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估、评估、效果检验等功能,并应用于2012年湖北汛期气象服务中,为防汛应急指挥调度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
- 夏智宏周月华史瑞琴李兰高伟叶丽梅
- 关键词:MAPGIS暴雨洪涝风险评估
- 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在对华中三省历年秋季连阴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新修订的秋季连阴雨判别标准和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气候灾害监测分析业务系统连阴雨程度评估标准,分析了不同程度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代表区域连阴雨过程灾损情况,从灾害风险的角度,探讨了秋季连阴雨灾害的高影响年份及高风险分布区,并针对较高风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实施措施。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以0.21次/10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越接近南部,减少趋势越明显。各地秋季连阴雨呈一致减少趋势,且西部减少速率大于东部,尤其是湖北西部和湖南西部局部地区减少趋势达显著水平。程度越重的连阴雨减少趋势越明显。风险分析法在区域秋季连阴雨灾害高影响年份和高风险区域评估方面适用性较好,高影响年份与实际灾情对应较好。河南西南部的栾川、西峡局部地区,湖北西部的房县、宜昌西部和恩施地区,湖南西部大部及东南部郴州等局部地区是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大部和东南部这些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可考虑采取相应的风险回避或风险转移措施。
- 史瑞琴李兰温泉沛刘敏
-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灾害风险风险回避
-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方法研究
- 我国中小河流大多建有水库,分析近年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典型案例及其特点发现,水库上游洪涝风险主要为上游强降水引起的河水水位上涨导致流域内出现渍涝;水库下游受大坝调蓄功能的保护,洪涝风险减小,但出现超标准洪水时,水库大...
- 李兰周月华周黄贞叶丽梅彭涛刘敏梁益同史瑞琴
- 文献传递
- 水文模型在计算中小流域致汛临界面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4年
- 在设定致灾标准的前提下,运用水文模型模拟降水和流量关系,反推不同基础水位达到致灾标准所需要的雨量,探讨中小流域临界面雨量计算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湖北省荆门漳河流域为例,选取控制流域3/4面积的漳河水库为控制站点,利用新安江水文模型,通过1956—2012年36场洪水的模拟率定水文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漳河水库防洪能力,利用水文模型反推计算漳河水库不同基准水位、不同雨量分布条件下的致汛临界面雨量(到达汛限水位所需的面雨量)。结果表明:利用水文模型反推计算中小流域临界面雨量,能直观给出漳河水库不同基准水位、不同降水分布条件下的洪水入库过程曲线、水位变化过程曲线以及流域致汛临界面雨量,意义明确,技术方法可行,能有效丰富中小流域临界面雨量的计算方法。
- 彭涛殷志远李兰
- 关键词:水文模拟
- 湖北省大范围霾天气过程的气象特征分析
- 利用2013年112月湖北省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大范围霾天气发生过程中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12月湖北省共发生了4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其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霾天...
- 周悦李兰
- 关键词:气象要素
- 文献传递
- 秸秆焚烧导致湖北中东部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利用地面气象要素、火点信息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4年6月12~13日湖北省中东部地区一次重度霾天气的成因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导致此次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北部大面积秸秆焚烧所形成污染气团受偏东北气流输送的影响,12日在湖北中东部形成了两条"带状"的能见度低值区,最低能见度仅为2.1 km。秸秆焚烧污染物输送气流由北向南影响湖北,主要作用于孝感—武汉—咸宁一带,3个地区细颗粒物(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了600μg/m^3,且武汉和孝感的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在12日增加到0.76和0.77,并出现了0.96和0.93的最大值,随着污染气团的传输,其中PM2.5所占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SO2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不显著,NO2质量浓度在污染物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前1~3 h达到峰值,而CO是秸秆焚烧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其质量浓度变化与PM2.5和PM10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7。风矢量和分析表明:6月12日湖北省中东部存在明显的东北来向气流输送,污染物的输送是该时段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6月13日湖北省东北边界处的输送气流已经明显减弱消失,东南部风矢量和异常偏小导致的污染物堆积是该地区污染持续的主要原因。
- 周悦岳岩裕李兰刘敏周婷
- 关键词:秸秆焚烧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