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夜光 作品数:93 被引量:683 H指数:1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螺旋藻培养液pH值变化的机理和碳源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20 1996年 螺旋藻从培养液中吸收CO2是培养液pH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培养液中3种碳源形态(CO2、HCO-3、CO2-3)相互转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阐明了培养液pH值变化的机理,定量描述了pH值变化与碳源转化利用率之间的关系。利用NaHCO3为碳源培养螺旋藻,碳源利用率与培养液pH值相对应;利用CO2为碳源培养螺旋藻,碳源利用率在任何稳定的pH值下都是100%。理论计算结果初步得到实验室内培养试验和10000m2培养面积工业化生产螺旋藻统计数据的验证。研究结果揭示了螺旋藻培养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监测pH值的同时实现了对碳源的监测;添加NaHCO3或CO2,同时实现了对碳源和pH值的调控。 李夜光 胡鸿钧 龚小敏关键词:螺旋藻 一种利用微藻同步产油、固碳、脱硫、除硝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藻同步产油、固碳、脱硫、除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微藻藻种的选择;2、配制微藻培养基:3、光生物反应器的消毒;4、微藻的接种;5微藻的培养;6、微藻的收获。该装置包括光生物反应器、光照系统、温控... 李夜光 杜奎 梁芳 温小斌 耿亚洪文献传递 微藻总脂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从总脂含量、脂肪酸甲酯(FAMEs)得率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对4种总脂定量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法、三氯甲烷-甲醇提取法、二甲亚砜(DMSO)-甲醇/正己烷-乙醚分步提取法和正己烷索氏抽提法测定小球藻总脂含量,经过破壁处理,总脂含量分别为32.95%、26.81%、29.60%和25.17%,未经过破壁处理,总脂含量分别为16.30%、17.17%、21.81%和8.72%,两组测定结果差异极显著,表明从厚壁微藻提取总脂必须对藻粉进行破壁处理。4种方法提取总脂的脂肪酸甲酯得率分别为24.20%、26.19%、28.02%和21.23%,除正己烷索氏抽提法得率偏低外,其他3种方法得率相近,均能较完全地提取中性脂。正己烷索氏抽提法抽提1 h不能充分提取总脂。三氯甲烷-甲醇提取法和DMSO-甲醇/正己烷-乙醚分步提取法可以提取鲜藻总脂,而其他两种方法则不能。 温小斌 江丽丽 耿亚洪 沈雄 李夜光关键词:总脂 从光合作用特性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竞争优势 被引量:45 2006年 通过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 srosae)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种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0—3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净光合放氧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其最适温度高于35℃,而当温度高于30℃后玫瑰拟衣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迅速下降;两种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光强变化曲线有所不同,铜绿微囊藻光饱和点在500μmol·m^-2·s^-1附近,光强达到900μmol·m^-2·8^-1时仍无光抑制现象发生,玫瑰拟衣藻光饱和点在630μmol·m^-2·s^-1附近,当光强进一步升高,光合放氧速率开始下降;铜绿微囊藻最适pH值是10.0,在pH值6.5—11.5范围内,光合放氧都很活跃,变化幅度不大,玫瑰拟衣藻最适pH值7.0,偏酸或偏碱光合放氧都迅速地下降,pH高于10.0出现了负值。比较两种藻的光合作用特性,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具有3个特点:(1)适应温度范围宽,对高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2)光饱和点低,光合作用活性高,能在弱光环境中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抗强光伤害;(3)对pH变化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能进行活跃的光合作用。铜绿微囊藻在光能利用、温度和pH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可以使其快速生长繁殖,积累大量的生物量,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李小龙 耿亚红 李夜光 胡鸿钧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PH值 光合作用 拟双形藻属——中国淡水绿球藻目新记录 2006年 1959年,饶钦止根据W.B.Crow对费氏双形藻(D im orphococcus fritschiiCrow)的描述及模式图,认为其集结体结构为复合原始集结体,与双形藻属的其他种类不同,应另建立一新属,命名为拟双形藻属(D im orphococcopsisJao),但该属的模式种当时在中国并未发现。2004年,作者在深圳清林径水库采集到了费氏拟双形藻[D im orpho-coccopsis fritschii(Crow)Jao]。这一物种在中国为第一次报道。 杨敏 胡鸿钧 李夜光关键词:绿球藻目 中国衣藻科(团藻目)新资料 被引量:3 2004年 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团藻目4个属的8个中国新记录。 孙晓梅 胡鸿钧 李夜光关键词:团藻目 衣藻属 团藻目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2年 包含许多重要类群的团藻目在绿色植物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普遍认为现在的绿色植物起源于团藻目的绿色鞭毛类 ,有人认为鞭毛细胞表面覆盖有鳞片的塔胞藻类是绿色植物的祖先。团藻目是分子系统学研究比较多和比较深入的一个类群 ,通过研究证实其有单一共同祖先 ,而莱茵衣藻在所有已经经过DNA测序分析系统发育的绿色单细胞类群中是最可能的种类。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 ,对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概况进行综述。 李中奎 胡鸿钧 李夜光关键词:团藻目 分子系统学 油球藻Graesiella sp.WBG-1在异养培养生产蛋白质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藻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油球藻Graesiella sp.WBG‑1在异养培养生产蛋白质方面的应用。油球藻Graesiella sp.WBG‑1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蛋白质含量(64.03%)显著高于其在兼养培养... 李夜光 王凯轩 温小斌 王中杰 丁奕 耿亚洪中国团藻目研究(Ⅱ) 本文报道团藻目6个属的5个新种,1个新变种和9个中国新记录,其中杜氏藻属 Dunaliella为我国新记录属,荔波衣藻,贵州衣藻,小朴罗藻,柱形朴罗藻,贵阳四鞭藻为新种,模式衣藻肾形变种为新变种。 罗立明 胡鸿钧 李夜光关键词:团藻目 衣藻属 文献传递 富营养化水体中N、P浓度对浮游植物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5 2006年 在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高峰期(7~10月份)对3个富营养化水体的总氮、总磷和浮游植物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生物量与氮和磷浓度的关系。利用3种水样和梯度稀释的东湖水样培养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srosae),研究了氮、磷浓度对生长繁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是生长繁殖速率的限制因子,求出了生长繁殖速率与磷浓度的对数回归方程y=0.0806lnx+0.4658,当磷浓度小于0.05mgL时,生长繁殖速率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直线上升,当磷浓度进一步升高,生长繁殖速率仍然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当磷浓度达到0.2mgL时,生长繁殖速率基本不再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计算出生长速率为零时磷的浓度是0.003mgL,接近贫营养化湖泊磷浓度的下限,计算结果与坂本的调查统计结果相吻合,说明回归方程具有代表性。在调查的3个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中的氮占全部氮元素的53%,磷占全部磷元素的85%,是氮、磷存在的主要形式,所以,评价水体的营养程度,必须同时考虑水中溶解的氮、磷和生物体内的氮、磷。统计分析表明,3个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由氮(溶解氮+胞内氮)和磷(溶解磷+胞内磷)的浓度共同决定,生物量与氮浓度的直线回归方程y=10.687x-7.8304,生物量与磷浓度的直线回归方程y=122.11x-12.069。实验结果为根据氮、磷浓度以Redfield值判断浮游植物限制性营养元素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提供了例证。对3个富营养化水体的比较表明,防止水体富营养的唯一办法是维持水体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收支平衡,治理富营养化的根本办法是从水体中移走过量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 李夜光 李中奎 耿亚红 胡鸿钧 殷春涛 殴阳叶新 桂建平关键词: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 生长速率 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