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勇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大学生
  • 2篇叙事
  • 2篇研修
  • 2篇研修模式
  • 2篇文化
  • 2篇聊斋
  • 2篇聊斋志异
  • 2篇《聊斋志异》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大学生理想
  • 1篇大学生理想信...
  • 1篇大学生理想信...
  • 1篇大学生思政
  • 1篇大学生思政教...
  • 1篇动词
  • 1篇新教
  • 1篇新教师
  • 1篇信念
  • 1篇信念教育

机构

  • 8篇连云港师范高...

作者

  • 8篇李大勇
  • 2篇李曼曼
  • 2篇朱凯
  • 2篇陈晓丽
  • 1篇尚继武

传媒

  • 2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作家
  • 1篇小学教学研究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古汉语动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从当前关于词类活用的定义看,判断动词、形容词是否活用为名词,需要从语境维度、自由维度、功能维度和语义维度做综合考察。一般来说,判定动词、形容词是否活用为名词,要与动词、形容词因自身具有指称功能而充当主语、宾语和中心语的用法区别开来,不能无原则地扩大或缩小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认定范围。此外,要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与借代修辞手法区别开来。
李大勇
关键词:语法功能词类活用
《聊斋志异》的叙事声音转移论析
2017年
《聊斋志异》存在大量叙述声音转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作者声音与叙述者声音的转移、叙述者声音与人物声音的转移、作者声音与人物声音的转移。叙述声音的来源不同,其蕴含的话语意义和具备的话语功能也各不相同;发出声音的主体不同,意味着叙述者传递的观点、意义、价值、信仰等发生了变化。总体上看,在突破叙述声音的单一化、实现叙述声音流畅衔接方面,《聊斋志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李大勇许继青
关键词:《聊斋志异》叙事声音
叙事序列视域下《聊斋志异》文体形态考察
2018年
学界关于《聊斋志异》文体归属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五种,即笔记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寓言小说和多体兼容。综合考虑决定小说文体的各种因素,借鉴西方叙事学有关叙事序列的理论,审视《聊斋志异》中作品的文体形态,可以将《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分为四类,即是无事件的作品、有事件无叙事序列的作品、只包含基本叙事序列的作品和包含复合叙事序列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结构与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分别与琐记体、博物体、志怪体、传奇体等小说文体相合。
尚继武李大勇
关键词:聊斋志异叙事序列文体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19年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科学思想与人文哲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并提出了把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希望能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陈晓丽李大勇李曼曼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自主发展学习”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被引量:1
2007年
"自主发展学习"是基于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而实施的一种校本研修模式,其核心和主体是"一个中心,两个支助",即以教师的自主建构为中心,以专家的专业引领和教师的同伴互助为支助点。强调研修过程中"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基本要素。对促进新教师自主发展学习习惯的形成、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朱凯李大勇
关键词:新教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被引量:3
2019年
受多元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在行为和思想等方面出现偏差,进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当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效实现高校的思政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参考。
陈晓丽李大勇李曼曼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
漂泊与被悬置——试论《城堡》与《围城》的精神契合被引量:1
2012年
《城堡》与《围城》穿透了对偶然的个人际遇与具体的历史时段、具体民族的感受,直指个体生命与人类历史的终极,在着眼于人类生存的本质思考的层面达到了精神的深度契合: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阻隔或对立,以及现实世界对人的挤压和抛离,就像走不进的"城堡"与走不出的"围城"。作为个体的人,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无休止地漂泊,他们的命运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悬置。
李大勇
关键词:精神契合漂泊比较文学研究
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研修——一种有效校本研修模式分析
2009年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蔚然成风.各级各类学校对校本研修的模式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索。但从现实情况看,尽管各地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校本研修的模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实际效果仍然不如人意:有的专家讲座隔靴搔痒。
李大勇朱凯
关键词:校本研修课堂教学研究研修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