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趾籽骨对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趾胫侧籽骨及腓侧籽骨对趾外翻矫正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的110例趾外翻病人。根据病人有无双侧趾籽骨分为双侧趾籽骨组(30例)和非双侧趾籽骨组(80例)。其中,双侧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4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26例;非双侧趾籽骨组行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15例,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矫正治疗6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比较其手术前后及组间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趾外翻情况均明显改善。两组病人术后的趾外翻角、跖骨间夹角、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及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趾籽骨对近端或远端Chevron截骨矫形治疗趾外翻畸形手术无明显影响。
- 高慧张强白顺宁李康马阳
- 米诺环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调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0.1%米诺环素组和0.5%米诺环素组。采用角膜贴敷氢氧化钠(Na OH)滤纸法构建中度角膜(右眼)碱烧伤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以蒸馏水替代;0.1%米诺环素组和0.5%米诺环素组于建模24 h后予以0.1%、0.5%米诺环素滴眼液滴眼,1滴/次,4次/d,连续滴药14 d,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替代。记录各组大鼠角膜混浊程度、炎症指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采用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大鼠房水中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TLR-2、TLR-4)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角膜混浊程度评分炎性指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房水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角膜组织中VEGF、MMP-2、NF-κB、TLR-2、TLR-4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米诺环素干预后,角膜碱烧伤大鼠水肿基本消失,混浊程度明显减轻,瞳孔隐约可见,新生血管数量明显较少;HE染色显示,角膜上皮愈合,水肿基本消退,胶原纤维排列相对整齐,有极少数新生血管生成;且角膜混浊程度评分、炎性指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房水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角膜组织中VEGF、MMP-2、NF-κB、TLR-2、TLR-4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种浓度米诺环素组上述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诺环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关,但0.1%米诺环素和0.5%米诺环素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 张雷李康武斌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米诺环素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
- 移植修复术在肌腱损伤伴足背复合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移植修复术在肌腱损伤伴足背复合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肌腱损伤伴足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共39例,全部患者行清创术处理,经创面彻底清创后应用持续性负压引流技术完全覆盖创面,清创术后1周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移植术,移植术后8~12周实施皮瓣修复术,观察患者创面、伤口愈合和足部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39例移植修复术患者,皮瓣成活率100.00%(39/39),创面Ⅰ期愈合,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发现,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厚度和弹性均适宜,具有排汗、足部背伸和屈曲功能,且无足趾部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6个月创面愈合后瘢痕指数明显改善,优于术后6、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有助于促进肌腱损伤伴足背复合缺损组织愈合,不影响足背功能,无明显并发症。
- 丁俊杰李康张斌杰高慧周飞董卫东
- 关键词:肌腱损伤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踝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1-09~2006-10,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创伤12例,深度烧伤2例,冻伤1例。结果15例患者采用该皮瓣修复后全部成活,随访半年,皮瓣修复后形态、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溃疡发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变异少,血运可靠,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操作不复杂,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董卫东李康张斌杰
- 关键词:腓肠神经岛状皮瓣软组织缺损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12 cm×9.34 cm~15.23 cm×32.74 cm,均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35 cm×10.34 cm~17.63 cm×34.49 cm。观察手术疗效、术后损伤部位功能、感觉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通过皮瓣供血优良度判断,术后优86例,良12例;DASH评分为18~24分,平均(21.46±1.27)分,下肢功能LEFS量表评分为36~52分,平均(43.97±5.57)分。79例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至S3,其余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5.3~8.2 mm。供区皮肤饱满红润,无感觉功能障碍。出现并发症共4例(4.08%),其中,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皮瓣边缘坏死1例,经换药或皮瓣移植后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感觉障碍等情况。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缺损部位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损伤肢体感觉,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 李康岳文强张宏峰
-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四肢皮肤缺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外伤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修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0.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5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杂创面愈合时间为(18.0±2.2)d;对照组患者的复杂创面愈合时间为(122.3±2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种治疗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丁俊杰李康
-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手足外伤
- 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利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8例19指。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平均12个月,外形、功能、感觉均较满意。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血管恒定,可重建指端感觉,不牺牲主干血管,供区可直接缝合,适合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 管英杰丁俊杰董卫东周丽娜张斌杰李康
- 断指再植患者容积流率及皮肤血流量与寒冷耐受不良的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血流量:包括容积流率(volumetric flow rate,VFR)和皮肤血流量(skin blood flow,SkBF)与再植手指的寒冷耐受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收集每位患者的手术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损伤机制、截指水平、缺血时间、修复的动脉数量以及是否发生血管危象。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动脉血流速度和口径,并计算容积流率(volumetric flow rate,VFR)。通过Laser Speckle Imager测量SkBF,比较分析寒冷不耐受患者和非寒冷耐受不良患者的手术数据和血流数据。还分析了VFR和SkB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6例纳入本研究,其中39例为寒冷耐受不良。在血管危象中存活的手指中VFR和SkBF较低且寒冷耐受不良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动脉修复的再植手指VFR较高,但SkBF和寒冷耐受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FR和SkBF之间也未发现相关性。结论在血管危象中存活的再植手指具有较高的寒冷耐受不良发生率,这与其降低的SkBF和VFR相关,但这种关系在常见的断指再植中不存在。
- 高慧白顺宁丁俊杰李康
- 关键词:指损伤断指再植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VSD治疗效果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VSD术的DFU患者106例为DFU组,根据VSD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组(27例)和有效组(79例);同期另选取55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单纯T2DM组,55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计算GNRI,检测血清25(OH)D。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U患者VSD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GNRI联合血清25(OH)D对DFU患者VSD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结果DFU组、单纯T2DM组、对照组GNRI、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GNRI、血清25(OH)D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Wagner分级4级、HbA1c升高为DFU患者VSD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踝肱指数、GNRI、25(OH)D升高为DFU患者VSD治疗有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GNRI联合血清25(OH)D水平评估DFU患者VSD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二者单独评估的0.800、0.879(P均<0.05)。结论GNRI、血清25(OH)D水平低的DFU患者VSD治疗效果差,二者联合对DFU患者VSD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较高。
- 白顺宁曹尚鹏李康丁俊杰张斌杰周飞高慧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25羟维生素D负压封闭引流
- 拇指尺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创面
- 管英杰丁俊杰董卫东周丽娜张斌杰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