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东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叶下珠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2篇栽培技术研究
  • 1篇药用
  • 1篇药用作物
  • 1篇移栽
  • 1篇移栽期
  • 1篇生物产量
  • 1篇施肥
  • 1篇收获期
  • 1篇前胡
  • 1篇青蒿
  • 1篇种植密度
  • 1篇作物
  • 1篇荞麦
  • 1篇金荞麦
  • 1篇经济产量
  • 1篇播种
  • 1篇播种量

机构

  • 6篇重庆市药物种...

作者

  • 6篇李成东
  • 4篇肖杰易
  • 4篇韦中强
  • 4篇韩凤
  • 3篇韦波
  • 1篇杨成前
  • 1篇杨美全
  • 1篇谢贤明
  • 1篇黄正方
  • 1篇孟中贵

传媒

  • 3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前胡栽培技术研究
杨美全谢贤明孟中贵李成东
该成果运用植物学和栽培学原理,在前胡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基础上,进行繁殖方法、移载期、种植密度、施肥技术、刈割花苔、收获期等田间试验,并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到前胡的栽培实施中,使前胡更优质高产,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和...
关键词:
关键词:前胡栽培
叶下珠收获期研究
2010年
目的:探索提高叶下珠经济产量的最佳收获时间,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叶下珠生长期的9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上旬分别收获,测定产量。结果:9月下旬收获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鲜重15954.15kg,较10月中旬收获的增产41.5%;较11月上旬收获的增产96.3%。结论:以产量为评价指标,叶下珠宜在生长茂盛期、叶片基本未掉落的9月中旬左右收获。适时收获是提高经济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生产中可推广在9月中旬前后收获。
肖杰易韩凤韦波韦中强李成东
关键词:叶下珠收获期经济产量
青蒿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青蒿不同种源,生育期的不同处理栽培比较,寻找青蒿的栽培技术措施。方法开展野生青蒿与家种青蒿栽培,青蒿播种量,移栽期,青蒿不同苗龄移栽,青蒿摘尖等试验。结果青蒿应野生驯化栽培,育苗亩用种150 g较为合适,移栽期为6月下旬,生育期生长至1 m时摘尖,可提高产量。结论青蒿应野生驯化栽培,加强管理。采用有性繁殖育苗移栽,应育苗亩用种控制在150 g以内较为经济,移栽期应在6月下旬,青蒿生长至1 m高时打顶摘尖,可促进青蒿经济生物产量的积累。
韦中强李成东肖杰易杨成前韩凤
关键词:青蒿播种量移栽期生物产量
金荞麦栽培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2
1997年
金荞麦栽培技术的研究李成东黄正方(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南川408435)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L.)Graertn.为制药的原料植物,由于含有花色素缩合性单宁混合物(抗炎、抗氧化、降血脂)而倍受青睐。制成金荞麦片,对肺脓肿的治愈率...
李成东黄正方
关键词:药用作物金荞麦栽培技术
不同种植密度对叶下珠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为广布种,全草人药,具有清肝明日、收敛利水、解毒消积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黄疽、肝炎、痢疾等症。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叶下珠含有木脂素、萜类、黄酮、糅质和生物碱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
韩凤肖杰易韦中强韦波李成东
关键词:叶下珠种植密度
叶下珠施肥技术研究
2009年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a Linn又名珍珠草、阴阳草,为大戟科叶下珠属一年生草本,以全草人药。化学成分主要含苯脂类、黄酮类、鞣质类、生物碱及其它如苷类等,具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利尿之功效。研究表明,叶下珠主要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肖杰易韩凤韦中强韦波李成东
关键词:叶下珠施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