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骥
- 作品数:111 被引量:288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急性心肌梗塞时高侧壁导联与下壁导联ST段偏移的相互关系
- 1999年
- 本文观察了4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旨在评价 AMI患者高侧壁与下壁导联 ST段偏移的相互关系、ST段偏移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显示, 23例前壁 AMI患者中仅 7例( 30. 4%)有下壁导联ST段下移,这7例均有下壁供血冠脉明显狭窄,其中3例有、4例无高侧壁导联ST段上抬; 17例下壁或下后壁 AMI患者中有 12例(70.6%)出现高侧壁导联 ST段下移,这 12例中有5例仅有右冠脉病变而无高侧壁供血冠脉狭窄。由此可见,下壁供血冠脉明显狭窄是前壁AMI患者出现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之一;Ⅰ、aVL导联ST段下移可能是下壁 AMI时 Ⅱ、 Ⅲ,aVF导联 ST段上抬的镜像反应。
- 周国良李昭骥陆东风
-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造影
- Wistar大鼠形成盐敏感高血压后动脉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变化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形成盐敏感高血压前后动脉组织端粒酶的活性变化。方法 :采用鼠尾测血压计测量血压。选择 1 2只形成感觉神经变性盐敏感高血压wistar大鼠及 1 0只对照同龄wistar大鼠 ,麻醉下取外周动脉组织 ,用PCR ELISA方法测定高血压及对照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正常血压大鼠动脉组织 1 0 %端粒酶阳性 ,而高血压大鼠 5 0 %阳性 ,差异显著 (P <0 .0 5 ) ,两组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A值比较亦具有差异性显著 (P <0 0 5 )。结论 :大鼠形成高血压后动脉组织端粒酶再次激活 ,而端粒酶作为细胞增殖的分子水平标志 ,提示盐敏感性高血压形成后 ,存在血管壁增殖 。
- 谢长江李昭骥韩运峰苏诚坚
- 关键词:盐敏感性高血压端粒酶
-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30例正常健康者和 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测血糖 (GLU)、胰岛素 (INS)、C肽 (CP)等。原发性高血压组用氯沙坦治疗 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 (FG)、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SG2 、INS2 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但胰岛素敏感性 (ISI)低于正常组 (P <0 .0 5 )。氯沙坦治疗 8周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C肽曲线下面积 ([AUC]CP)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ISI明显增高 (P <0 .0 5 ) ,CP/INS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IR ,提高其ISI。
- 江中喜李昭骥陆东风于宪
- 关键词:氯沙坦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疗效研究
- 序贯透析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两例
- 1990年
- 最近我们用序贯透析疗法抢救心力衰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两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例1、黄××,男,50岁,住院号53980。因觉心前区压榨样疼痛3小时于89年2月28日入院。体查:BP16/9.3kPa,颈静脉无怒张,心律整、心率34次/分,未闻杂音。肺部、腹部无异常,下肢无水肿。ECG
- 简耀环李昭骥
- 关键词:序贯透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单纯超滤下壁心肌梗塞血生化检查
- 79例尿毒症的预后分析
- 1995年
- 本文分析79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转归分析表明尿毒症的原发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贫血和肾脏缩小是预测尿毒症转归最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 陈曼娜李昭骥
- 关键词:尿毒症预后血肌酐血尿素氮
- 相对小分子质量肝素在左心导管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比较相对小分子质量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预防左心导管术中血栓形成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行左心导管术426例接导管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于动脉鞘管内给予LMWH或UFH,LMWH按95IU/kg.UFH按50IU/kg体重给药.观察术中及术后血栓、出血现象的发生率.部分病人动态检测出、凝血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LMWH组与UFH组对比,总的全身出血现象发生率明显减少,分别为6.4%和24.5%,平均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0.2±16.2)和(28.4±20.1)min,用药1h后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正常延长,4h UFH组离均差较大,提示各例间差异较大.4h UFH组仍延长,而LMWH组恢复正常.两组均无一例出现血栓栓塞.结论:LMWH组在左心导管术预防血栓并发症的有效性与UFH组相仿.但比UFH更安全.
- 许博裳陆东风李昭骥熊龙根
- 关键词:肝素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及其发生机理被引量:6
- 2000年
- 目前研究经皮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机理包括 :临床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新生内膜增生、血管的弹性回缩和重塑。本文就再狭窄的定义、基本过程发生机理作一综述。
- 刘威李昭骥陆东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内膜增生血管重塑
-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被引量:5
- 1998年
- 熊龙根李昭骥
- 关键词:心室重构左心室重量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心肌纤维化左室功能
- 序贯透析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并多系统器官损害一例
- 1992年
- 序贯透析又称序贯超滤弥散透析。目前已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水钠潴溜和严重循环功能不全,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多系统器官损害,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抢救成功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住院号533980,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3小时,1989年2月28日入院.既往无肝肾病史.体查:Bp16/93kpa.肺(一)。心率34次/分,律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化验:LDH233.5IU/L,CPK1277.0IU/L,GOT189.9IU/L;BUN.Cr正常。
- 石惠敏李昭骥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序贯透析多系统器官损害下壁心肌梗塞单纯超滤
-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意义的探讨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了解端粒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提取 ,用PCR -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 ,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 ,并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在体外探讨端粒酶上调的机制。结果 :高血压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 4 5 %,对照组为 18.5 %,A值分别为 0 .39± 0 .32和 0 .17± 0 .15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表明 ,血压值、治疗与否、危险度分级等不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 ,而高血压的有无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负相关。细胞培养结果表明 ,PHA及CD3单抗可使培养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且与细胞计数正相关。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高血压病的有无 ,是影响端粒酶活性的关键因素 ,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长短负相关 ;(2 )淋巴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增殖 (有丝分裂原刺激 )及免疫活化途径使端粒酶活性激活。 (3)
- 谢长江李昭骥
- 关键词:高血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