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鸿

作品数:32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脑梗
  • 16篇脑梗死
  • 16篇梗死
  • 12篇卒中
  • 8篇同型半胱氨酸
  • 8篇疗效
  • 8篇急性
  • 8篇氨酸
  • 8篇半胱氨酸
  • 7篇脑卒中
  • 6篇急性脑梗死
  • 4篇动脉
  • 4篇疗效观察
  • 4篇复发
  • 3篇动脉狭窄
  • 3篇短暂性
  • 3篇他汀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腔隙性脑梗死

机构

  • 31篇佛山市第二人...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李永鸿
  • 18篇巫碧佳
  • 17篇李荣
  • 16篇区腾飞
  • 10篇赵旭
  • 9篇王鹏
  • 6篇周庆昆
  • 4篇卢颖瑜
  • 4篇杨洁
  • 3篇李艳秋
  • 2篇潘速跃
  • 2篇李艳秋
  • 2篇黄永光
  • 1篇张继平
  • 1篇许建强
  • 1篇廖龙光
  • 1篇谭淑英
  • 1篇张再强
  • 1篇霍保善
  • 1篇梁永耀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上海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情开始第1天、第2天、第3天早晨采空腹血测定Hcy及每天按NIHSS评分标准评估,选取早期进展性卒中患者40例入组进展组,同期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进展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病情进展的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进展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相关性,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作为评估卒中进展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恶化程度的依据。
巫碧佳王鹏卢颖瑜区腾飞李永鸿
关键词:卒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同型半胱氨酸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再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DL-C、T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水平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
李荣区腾飞巫碧佳李永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使用免疫球蛋白400 mg/(kg·d)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500 mg/d静脉滴注。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3天、5天肌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70.1%(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天、5天,研究组患者肌力评分分别为(16.3±1.7)分、(18.4±1.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四肢肌力,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荣区腾飞李永鸿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吉兰-巴雷综合征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17
2014年
脑梗死(CI)是由颅内动脉血流异常引起的一类组织缺血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快速、进展迅猛、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特点,中国人群的CI发病率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CI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LDL-C水平偏高、颈动脉斑块或狭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等[1]。CI 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脑组织缺血导致的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对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都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患者还可并发感染、心脏不良事件、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即使是经过有效临床救治的患者,也可出现梗死复发、梗死后出血等不良结局[2],给患者、家属乃至整个社会都带了沉重的负担。进展性脑梗死(PCI )是指在CI发病后6 h~1周内,患者的神经损害症状在医疗干预的情况下仍然呈现进行性加重的临床过程。PCI是一类难治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要显著高于一般的CI患者,其病例数量约占CI总病例数的30%[3],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临床问题。本研究针对PCI 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区腾飞杨洁廖龙光李永鸿李荣周庆昆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A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B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C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A组比较,B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C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影响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区腾飞杨洁李艳秋赵旭巫碧佳李永鸿李荣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糖尿病影像学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关系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45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64例,女194例;轻型145例,中型206例,重型107例;脑血栓型168例,脑栓塞型214例,腔隙性型76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5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Hcy、FA、Vit B12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FA、Vit 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血清Hcy、FA、Vit 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脑卒中患者,FA、Vit B12水平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型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栓塞型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脑血栓型、腔隙性型脑卒中患者,FA、Vit B12水平明显低于脑血栓型、腔隙性型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脑卒中病情程度与疾病类型具有紧密的关系。
李荣区腾飞巫碧佳李永鸿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脑卒中
Lp-PLA2、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对病情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对病情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脑梗死体积将其分为A组52例、B组38例、C组3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梗死组48例、中度梗死组38例、重度梗死组38例,另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p-PLA2和hs-CRP明显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梗死组Lp-PLA2和hs-CRP低于中重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低于重度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p-PLA2、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p-PLA2和hs-CR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增高,对病情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李荣区腾飞巫碧佳李永鸿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对照组40例,只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以口服肠溶阿司匹灵片作为基础治疗。进行双盲对照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的有效率(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脑梗死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荣赵旭巫碧佳李永鸿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脑梗死头痛疗效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评价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5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hcy组(Hhcy组)与正常hcy组(Nhcy组),追踪观察2年,统计其复发率,并对复发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梗死病灶大小分组并统计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Hhcy组脑梗死复发率(16.9%)显著高于Nhcy组(8.9%),hcy水平越高复发脑梗死的梗死灶越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增加,梗死灶增大。
巫碧佳李永鸿李荣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复发脑梗死复发
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抑制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U组53例与C组53例。U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半小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术后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8 h 1次,连续7 d;C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3天、第5天、第7天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化验检查;在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后两组患者血清IL-6、NEU、hs-CRP水平均升高,但U组升高幅度均低于C组(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有改善(P<0.05),但U组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损伤的症状。
许建强李永鸿霍保善梁爱霞吴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乌司他丁炎症抑制神经功能缺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