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
- 作品数:44 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不同大豆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筛选出大豆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试验条件,以大豆品种陇中黄601、恳鉴豆15、九农29、长农16为供试材料,采用蛭石法和滤纸法进行发芽试验,运用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法进行发芽床筛选,测定各供试大豆品种的发芽率、硬实豆数、发霉豆数,并进行了蛭石湿度和PEG-6000浓度筛选。结果表明,蛭石法发芽试验能明显减少大豆发芽试验中产生霉菌的种类与数量,适宜在大豆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中应用。且在蛭石湿度为170%、PEG-6000浓度为22%的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间的发芽率差异比较明显,硬实豆数和发霉豆数少,试验数据可靠,可作为大豆萌发期抗旱性鉴定试验的适宜条件。且在此条件下,4个供试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表现由强到弱依次为陇中黄601、九农29、长农16、恳鉴豆15。
- 李玥王兴荣王兴荣王红梅张彦军
- 关键词:大豆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发芽床
- 玉米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ZmEIL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EIN3/EILs(Ethylene-insensitive proteins/ethylene-insensitive 3-like)家族蛋白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主要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B73为材料,从中分离了乙烯信号转导相关的ZmEIL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ZmEIL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全长1,788 bp,编码59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63.81 kD,理论等电点为6.34,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ZmEIL2基因具有EIN3/EILs家族所特有的EIN3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mEIL2蛋白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L.)SbEIL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和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EIL蛋白亲缘关系较远,且不同物种间存在明显的种属特性。亚细胞定位发现该基因同时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ZmEIL2基因在玉米苞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雌穗、雄穗和花丝,在穗位叶中的表达量最低。同时,ZmEIL2基因的表达受到脱水、PEG、ABA、高盐、高温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显著诱导,其中对PEG、ABA、高盐的响应较为强烈,同时叶片中ZmEIL2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茎和根系。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ZmEIL2基因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 李玥王兴荣张彦军李永生祁旭升
- 关键词:玉米亚细胞定位
- NaCl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试验以强耐盐自交系‘81162’‘8723’和盐敏感自交系‘P138’组配的2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种不同浓度NaCl处理(0、0.1、0.2、0.3、0.4、0.5mol/L)对2个玉米杂交种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胚根、胚芽、盐害指数的影响,分析了2个玉米杂交种的极限耐盐浓度.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2个玉米杂交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胚根及胚芽生长总体呈减小趋势,盐害指数则呈增大趋势,在0.5mol/L的NaCl浓度胁迫下2个玉米杂交种的盐害程度最大,‘81162’בP138’较‘8723’בP138’更耐盐.
- 穆延召彭云玲李玥白杨王汉宁
- 关键词:玉米NACL胁迫杂交种种子萌发
- 与大豆苗期/成株期抗旱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与大豆苗期/成株期抗旱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来自Glyma.07g094200基因;所述SNP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并提供了其特异性引物及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
-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苟作旺祁旭升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被引量:1
- 2017年
- 为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11-2012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干旱地区10个县/市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填写基础信息表格960余张。通过资源普查发现,近25年来出现了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农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小麦和特色杂粮杂豆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抗旱形势严峻、资源保护压力加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建议,为科技创新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材料。
- 张彦军苟作旺王兴荣陈伟英李玥祁旭升
- 关键词: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
- 大豆新品种陇豆4号选育报告被引量:4
- 2023年
- 随着“大豆振兴计划”实施和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甘肃省大豆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为了给甘肃大豆生产提供丰产性、广适性和抗病性大豆品种,以Strong为母本、吉育7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陇豆4号。该品种在2020—2021年的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538.4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7.22%。在2022年的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2941.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75%。陇豆4号春播生育期平均为137 d,与对照陇豆2号相同。株型半开张,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101.4 cm,单株有效荚数48.3个,单株粒重17.3 g,百粒重19.9 g。籽粒圆形,外观品质好,完全粒率高,籽粒含粗蛋白395.0 g/kg、粗脂肪189.2 g/kg。具有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2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和河西绿洲灌区非保灌区的中晚熟、晚熟大豆种植区春播种植。
- 张彦军王兴荣王兴荣王红梅李玥苟作旺王红梅
- 关键词: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 玉米微卫星PCR产物变性与非变性PAGE-银染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对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比较,探讨建立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经济、效率高、毒害低的应用于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SR标记方法。结果表明,用2对SSR引物对6份玉米自交系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在变性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上电泳,银染后微卫星扩增产物在二者上的电泳结果存在差异。在变性胶中微卫星扩增产物目的条带清晰,易于鉴定;在非变性凝胶中表现有较多的非特异性条带,但目的条带很明亮,容易看出来,不影响实验结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带型清晰准确、结果可靠、经济快速,能真实地揭示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玉米种质类群划分的有效分子标记方法。
- 王爱听李永生穆延召李玥白杨王威王汉宁
- 关键词:玉米微卫星聚丙烯酰胺银染
- 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地方品种资源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充分应用其优异性状对于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甘肃省种质库地方品种春化(Vrn-A1、Vrn-B1、VrnD1和Vrn-B3)和光周期(Ppd-D1)基因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1)445份地方品种共携带6种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差异较大,分别为Vrn-A1a (2.5%)、Vrn-B1a (11.0%)、Vrn-B1b(1.6%)、Vrn-B1c (0.5%)、Vrn-D1 (67.4%)和Vrn-B3(0.5%);在检测材料中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分布频率为17.8%。(2)除Vrn-B1a+Vrn-D1外,其余显性春化基因等位变异组合的材料全部分布在春麦区;从春麦区到冬麦区,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呈降低趋势,而隐性等位变异频率呈升高趋势;Ppd-D1a在甘肃省不同麦区均有分布,且冬麦区分布频率远高于春麦区。陇东旱塬冬麦区分布频率最高(35.6%),洮岷高寒春麦区分布频率最低(5.1%)。(3)比较基于资源目录记载的冬春性和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推断的冬春性的一致性,发现春性和弱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高,冬性和强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低,从甘肃省春麦区到冬麦区,一致性逐渐降低。(4)筛选出83、119和82份地方品种,可分别在春麦区(甘肃省中西部及洮岷高寒春麦区等)、冬季较为温暖的秋播冬麦区(陇南嘉陵江上游、天水南部渭河上游等)及较为寒冷的冬麦区(如平凉、庆阳的泾河流域及天水、定西的北部等)的育种中广泛应用。研究结果为现代小麦育种中发掘利用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 杨芳萍郭莹吕迎春董亚超李玥化青春虎梦霞刘金栋
- 关键词:小麦春化基因等位变异冬春性
-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被引量:12
- 2022年
-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 王兴荣张彦军李玥李永生祁旭升
- 关键词:种质资源育种创新
- 8种除草剂对大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被引量:7
- 2020年
- 试验观察了8种除草剂不同剂量土壤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对大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高剂量处理下杂草防除效果最好,但使大豆出苗率严重降低,叶片出现药害现象。土壤封闭处理中,播前土壤处理出苗率低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综合分析,茎叶类除草剂以10.8%精喹禾灵乳油除草效果最好,21 d株防效高达87.63%,鲜重防效为81.37%,推荐剂量为750 mL/h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时,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中剂量和330 g/L二甲戊灵乳油的低剂量效果好,出苗率分别为97.07%和97.33%,21 d株防效分别为90.47%和90.68%,鲜重防效分别为91.36%和90.90%,推荐剂量分别为1950 mL/hm^2和3000 mL/hm^2。
-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苟作旺祁旭升
- 关键词:大豆杂草除草剂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