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梅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喝茶对不吸烟饮酒人群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喝茶对不吸烟饮酒人群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34例(病例组)及同期到该院接受体格检查的健康者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选者的人口学特征,观察加入不同协变量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化。结果两组入选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居住地、合并其他口腔疾病、饮茶、饮茶时间、月饮茶量以及饮茶类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未校正)结果显示,饮茶、饮茶时间和月饮茶量与口腔恶性肿瘤发病具有一定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结果显示,饮茶(OR∧=0.504)、饮茶时间(OR∧=0.511)、月饮茶量(OR∧=0.249)和饮茶类型(OR∧=0.541)是不吸烟饮酒人群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饮茶、饮茶时间、月饮茶量和饮茶类型是影响不吸烟饮酒人群口腔恶性肿瘤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坚持饮茶能够有效预防口腔恶性肿瘤。
- 李生梅常群安
- 关键词:口腔恶性肿瘤喝茶
- 转录因子FoxO1与miR-142-3p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与微小RNA-142-3p(miR-142-3p)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于本院手术中留取的OSCC组织72份为观察组,选取50份形态学正常的癌旁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oxO1、miR-142-3p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oxO1阳性表达率、miR-142-3p表达均较低(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相比,FoxO1阳性表达率、miR-142-3p表达均依次降低(P<0.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FoxO1阳性表达率、miR-142-3p表达均较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淋巴结转移者FoxO1阳性表达率、miR-142-3p表达均较低(P<0.05)。Spearman结果显示,观察组FoxO1、miR-142-3p表达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病理分级均与OSCC患者不良预后无关(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FoxO1、miR-142-3p均是OSCC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FoxO1、miR-142-3p均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oxO1、miR-142-3p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FoxO1可能受miR-142-3p的靶向调控,这一结果可为病情评估及治疗靶点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 张赟李生梅张源常群安
- 关键词:口腔鳞癌治疗靶点
- “案例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期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方法:根据《口腔颌面外科》第6版教学大纲,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病例,制订案例教学方案。学生在教学前熟悉病例相关问题,见习时教师组织学生按照提供的案例,结合具体病例,要求学生针对所有问题进行讨论发现。结果:90%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战性,收获也更多。结论: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主动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整合、系统化相关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很有帮助,此法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 李生梅常群安张赟
- 关键词:案例教学口腔颌面外科学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7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部位、感染源、病原菌分布特征。收集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血沉(ESR)、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淀粉样蛋白A(SA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等资料。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在感染源方面,有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外伤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在感染部位方面,单间隙感染占79.44%,多间隙感染占20.56%。分离出12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60.33%,革兰阴性菌占39.67%。感染组WBC、体温、血清hs-CRP、PCT、MI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WBC、hs-CRP、PCT、MIP-2、体温是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WBC、hs-CRP、PCT、MIP-2、体温是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诊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有较高价值。
- 李惠玲李生梅程丽东曹云太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 后牙牙槽嵴顶保存手术中异种移植材料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异种移植材料应用于后牙牙槽嵴顶保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口腔科治疗拔除后牙并要求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微创拔牙后,于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并采用Bio-Gide生物膜覆盖于牙槽窝表面;对照组微创拔牙后直接给予缝合,待自然愈合。在拔牙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测量并计算牙槽嵴宽度与高度的变化量、牙间乳突高度变化量及唇舌向宽度变化量。记录两组患者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直径及长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高度变化量为(0.37±0.96)mm,大于对照组[(-0.65±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00)。治疗组患者的牙槽嵴宽度变化量为(-0.84±0.91)mm,低于对照组患者[(-2.13±1.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00)。治疗组患者的牙间乳突高度变化量为(-0.11±0.23)mm,低于对照组患者[(-1.32±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4,P=0.000)。治疗组患者的唇舌向宽度变化量为(-0.04±0.23)mm,低于对照组患者[(-1.02±0.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2,P=0.000)。治疗组16(40.0%)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1 mm,24(60.0%)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8 mm;对照组27(67.5%)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1mm,13(32.5%)例患者种植体直径为4.8 mm,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4,P=0.014)。治疗组4(10.0%)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8 mm,25(6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0 mm,11(27.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2 mm;对照组18(45.0%)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8 mm,17(4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0 mm,5(12.5%)例患者种植体长度为12 mm,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3,P=0.002)。结论 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和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作为拔牙后牙槽窝的骨代材料能够更好地维持牙槽嵴顶高�
- 李生梅常群安雷延颖
- 关键词:牙种植
- 高海拔地区应用下颌升支后缘纵截倒置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研究
- 常群安李洪涛刘晓明保森竹张源李生梅马建明葛宇坚田敏
- 该课题首次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应用下颌升支后缘纵截倒置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研究,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愈率高的治疗方法。以颞下颌关节真行强直33例为研究对象(重建组18例,成行组15例),结果显示:与成行组相比,重建...
- 关键词:
- 关键词:手术治疗方法
- 肿瘤坏死因子α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抑制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12
- 2019年
- 背景:既往研究大多侧重于炎症因子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骨细胞的影响,关于微炎症环境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人牙周膜干细胞来源。该研究获得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用单纯成骨诱导液培养,肿瘤坏死因子α组用单纯成骨诱导液+1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在成骨诱导不同时间点,进行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实时定量RT-PCR检测Osterix、Runx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牙周膜干细胞抗波形丝蛋白染色表达阳性,抗角蛋白表达阴性;②茜素红染色后肿瘤坏死因子α组形成的矿化结节比对照组数量少、范围小、染色浅;③肿瘤坏死因子α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④肿瘤坏死因子α组Osterix、Runx2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⑤肿瘤坏死因子α组p-IκBα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65、IκBα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能够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 张赟常群安李生梅张源
- 关键词:人牙周膜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成骨分化NF-ΚB信号通路碱性磷酸酶活性
- 基于微信平台的PDCA教学循环管理模式在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索利用微信平台,并使用PDCA循环教学管理模式在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7名口腔医学规培医师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实施微信平台+PDCA教学管理模式后24名口腔医学规培医师作为研究组,采用微信+PDCA教学方案。对两组规培医师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教学前,两组规培医师学习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1个月,两组规培医师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研究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自主能动性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规培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PDCA循环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口腔全科规培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效果、学习能力及满意度。
- 张赟雷延颖赵翀李生梅常群安
- 关键词:口腔专业全科医师住院医师PDCA
- 双膦酸盐类药物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机制
- 2017年
- 目的检测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研究机制。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BGC-823,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MTT法检测10、20、40、80μmol/L唑来膦酸对细胞株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加入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对照组不加药物,孵育1、3、6、12、24 h后计算不同浓度和时间对细胞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入40μmol/L的唑来膦酸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0、20、4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唑来膦酸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0μmol/L,用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BGC-823、SGC-7901、MKN-28胃癌细胞株1、3、6、12、24 h后,可见唑来膦酸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唑来膦酸对胃癌正常黏膜细胞GES-1无抑制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4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唑来膦酸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经40μmol/L唑来膦酸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唑来膦酸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唑来膦酸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 徐晓宁马晓贞汪学昌李生梅冶国栋
- 关键词: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胃癌
- 青海藏族人群牙菌斑的实验研究
- 陈筠李志艳梁楠宁立强杨海霞张源李惠玲翁巧风赵翀李生梅
- 该实验通过釉质磨片获取青海地区藏族人群口内菌斑生物膜模型,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牙表面菌斑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菌的空间分布进行观察;此外,该课题组还对实验组口腔内微生物,采用传统方法富集、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牙菌斑特异性检测藏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