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娟

作品数:56 被引量:214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小鼠
  • 10篇细胞
  • 7篇免疫
  • 7篇教学
  • 6篇毒性
  • 6篇三氧
  • 6篇三氧化二砷
  • 6篇砷暴露
  • 6篇顺铂
  • 5篇孕妇
  • 5篇免疫组化
  • 4篇鼠肝
  • 4篇脐血
  • 4篇慢性
  • 4篇母血
  • 4篇脑组织
  • 3篇肾组织
  • 3篇实验教学
  • 3篇鼠肾
  • 3篇鼠肾组织

机构

  • 55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解放军第21...
  • 6篇三重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疾病预...
  • 1篇绵阳市中医医...
  • 1篇抚顺市中心医...

作者

  • 55篇李秋娟
  • 24篇叶建新
  • 16篇仲来福
  • 16篇朴丰源
  • 15篇孙鲜策
  • 12篇杨光
  • 11篇刘晓芳
  • 10篇宋淑云
  • 8篇耿成燕
  • 8篇陈敏
  • 7篇关怀
  • 5篇李小薇
  • 5篇刘爽
  • 5篇曹军
  • 5篇徐蕾
  • 4篇卢永科
  • 4篇姜丽平
  • 3篇姚晓峰
  • 3篇宫德正
  • 3篇陈新志

传媒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卫生毒理学杂...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实验室科学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蚕业科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地区母血及脐血中21种微量元素浓度测定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调查铁、锌、铜等11种必需微量元素及铅、砷、镉等10种有毒微量元素在正常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间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孕期合理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对150名健康住院分娩的产妇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微波消解法制备供试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进行全血21种微量元素水平的测定。结果大连地区孕妇全血中微量元素铁、钴、硒、铬、钼、砷、镉、铊和钒的浓度在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锌、钙、铜、铅、银和钡的浓度明显低于参考值,而镁、锰和镍的浓度则高于该范围。与母血中各种微量元素浓度相比,脐血中的锌、钴、铜、锰、镍、铅、砷和镉的浓度均显著性降低(P<0.01),而铁的浓度则显著高于母血(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母血与脐血之间钙、镁、钴、铅、砷、铍、银、钡和钍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微量元素在孕妇体内的浓度有别于正常成人的水平,新生儿体内微量元素的浓度与母亲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孕期对上述多种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和有毒微量元素的水平进行监测和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优生的重要内容。
李小薇关怀朴丰源李秋娟徐蕾横山和仁
关键词:孕妇母血脐血必需微量元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和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为适应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新态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连医科大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构建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扩充经典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建设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增加社区实践服务项目等。通过多维度、全方位教学实践显示,该教学体系有利于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激发其科研兴趣,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耿成燕刘晓芳姜丽平侯丽艳孙鲜策曹军李秋娟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网络直播
维生素E琥珀酸酯对顺铂抑制LNCaP细胞PSA分泌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从细胞水平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顺铂(CP)引起的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分析其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的影响。[方法]VES、CP及二者联合分别作用LNCaP 24h或48 h,采用MTT法测定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并用酶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情况。[结果]CP、VES和二者合用的IC50分别为1.92 mg.L-1、16.7 mg.L-1和1.02 mg.L-1;CP 4 mg.L-1、VES 25 mg.L-1和二者合用的凋亡率分别为37.2%、57.4%和77.8%;VES可以加强CP抑制LNCaP细胞分泌PSA的作用。[结论]VES可增强CP抗LNCaP细胞的作用。
李秋娟周慷姜丽平叶建新仲来福
关键词:顺铂维生素E琥珀酸酯凋亡前列腺癌细胞LNCAP
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往往忽视预防医学的学习,而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人才又十分需要,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大批既拥有临床医学知识又掌握预防医学理论和技能的专业人才。针对这一现状,将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引入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李秋娟杨光孙鲜策叶建新仲来福
关键词:健康管理健康风险评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4月抚顺市中心医院住院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菌株来自患者清晨第一次痰。使用美国BD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软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34株阴性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96例(22%),肺炎克雷伯氏菌162例(37%)。药敏监测本细菌对17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依次为:美洛培南(92.7%)、亚胺培南(87.5%)、环丙沙星(82.6%)、阿米卡星(78.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7.7%)、左氧氟沙星(7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是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在治疗中,应结合本医院感染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杨凤华孟祥东周景欣杨越李秋娟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白藜芦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陈敏刘晓芳李秋娟杜伯雨宋淑云仲来福
关键词:乳腺癌抗增殖作用MCF-7细胞白藜芦醇葡萄属植物多酚类化合物
谷胱甘肽对顺铂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 (GSH)对顺铂所致不同性别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从不同性别的大鼠分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接种于 96孔培养板 ,培养 2 4h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顺铂 ,或在加入顺铂前 16和 4h ,分别加入GSH合成抑制剂BSO和GSH合成前体物半胱氨酸 ,再培养 2 4h后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顺铂对雌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形状相似的剂量 -反应关系曲线 ,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0 .178mmol/L和 0 .182mmol/L ;BSO能使 2组IC50 均降低为 0 .0 0 1mmol/L ,可使剂量 -反应曲线左移 ,而半胱氨酸则可使 2组IC50 均升高 ,均大于 5mmol/L ,使剂量 -反应曲线下沉。[结论 ]顺铂对雌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样具有明显的毒性 ;BSO和半胱氨酸可分别增强和降低顺铂的毒性 ,间接证明细胞内GSH对顺铂所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 ,且与性别无关。
卢永科李秋娟陈新志刘晓芳叶建新宋淑云仲来福
关键词:顺铂肾小管上皮细胞谷胱甘肽GSHBSO半胱氨酸
利用原代培养细胞进行药物短期毒性筛选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1
2003年
卢永科李秋娟宫德正代智陈新志宋淑云仲来福
关键词:药物筛选毒性测定原代培养细胞噻唑蓝细胞存活率
手动压饲料器
手动压饲料器,在筒体的下端配有底盖,筒体内侧中间部位有漏板,漏板上有挤料孔,筒体内侧位于漏板上方有活塞,活塞上面通过连接板和第一销轴与连杆一端转动连接,连杆另一通过第二销轴与压杆活动连接,第二销轴位于压杆上的长孔内,压杆...
李秋娟耿成燕
文献传递
维生素A对小鼠致畸作用剂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观察维生素A的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以确定VA 的致畸剂量。方法 在小鼠胚胎器官形成期 ,经口给予孕鼠维生素A(VA) 1 5 g/kg、2 0 g/kg、2 7g/kg ,于孕后第 18天剖腹取仔 ,观察其活胎外观有无畸形 ,并对胎仔、骨骼及内脏进行检查。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结果 高剂量组交配成功率明显下降 ,第 18天处死前孕鼠体重无明显变化 ,但中剂量组母鼠增重明显减少 (P <0 0 5 ) ,高剂量组母鼠增重高于中剂量组 ,低于阴性对照组。仔鼠统计指标中 ,吸收胎率、死胎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 )。各剂量组间吸收胎率也呈显著变化 (P <0 0 5 )。VA3个剂量组的活胎外观畸形率依次增高 ,且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有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的骨骼畸形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各组间也有显著变化 (P <0 0 5 )。内脏检查末见畸形。结论 VA 作为孕鼠致畸实验的阳性对照品 ,以经口给予 2mg为宜。
李秋娟仲来福叶建新
关键词:维生素A小鼠致畸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