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慧

作品数:87 被引量:989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针灸
  • 22篇穴位
  • 21篇中风
  • 21篇灸疗
  • 21篇灸疗法
  • 20篇针灸疗法
  • 15篇血管
  • 14篇针刺
  • 12篇中医
  • 11篇穴位贴敷
  • 11篇贴敷
  • 11篇痴呆
  • 10篇血管性痴呆
  • 10篇药疗
  • 10篇药疗法
  • 10篇中药
  • 10篇中医药
  • 9篇穴位贴敷法
  • 9篇医药疗法
  • 9篇贴敷法

机构

  • 70篇广州中医药大...
  • 31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汕头市妇幼保...
  • 1篇惠州市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中医药...

作者

  • 86篇李艳慧
  • 18篇庄礼兴
  • 11篇郑谅
  • 11篇王澍欣
  • 11篇江钢辉
  • 8篇杨文辉
  • 8篇潘文宇
  • 6篇尹丽丽
  • 5篇李月梅
  • 5篇廖穆熙
  • 5篇周昭辉
  • 4篇詹珠莲
  • 4篇陈振虎
  • 4篇林国华
  • 4篇辛昕
  • 3篇郎建英
  • 3篇黄勇
  • 3篇罗丹娜
  • 3篇李万瑶
  • 3篇偶鹰飞

传媒

  • 15篇中国针灸
  • 10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针灸临床杂志
  • 5篇中国中医药现...
  • 4篇针刺研究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新中医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中医教育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World ...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风后遗症循症针刺治疗优化方案及影响疗效共性技术的临床评价-靳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化方案研究
庄礼兴贺君贾超徐世芬韩为李月梅包永欣刘悦李丽霞郎建英谢芹姜桂美王晓玲陈兴华陈振虎陆彦青陈楚云余瑾李艳慧韩德雄李艳明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化方案研究是根据中风偏瘫弛缓期和痉挛期的临床特点选择不同治疗方案,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对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深浅、角度、频率、刺激量大小及治疗时间等规定了针刺手法量学标准,注重头...
关键词: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天灸疗法治疗非急性期虚证哮喘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天灸疗法治疗非急性期虚证哮喘的临床疗效,比较辨证取穴及常规取穴的疗效优劣,探讨天灸疗法辨证取穴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辨证取穴组(试验组)与常规取穴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按辨证取穴,对照组按附院天灸常规取穴。两组患者均在初伏、中伏、末伏各治疗1次。采用哮喘病人生存质量评定表(AQLQ)、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及哮喘症状积分表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完成3次三伏天灸治疗)及6个月后3个时间点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提高,哮喘症状积分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有所下降,哮喘症状积分有所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仍然提高,哮喘症状积分仍然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提高,哮喘症状积分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下降,哮喘症状积分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AQLQ积分、ACT积分虽有提高,哮喘症状积分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QLQ积分、ACT积分、哮喘症状积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均能提高哮喘病人生存质量,控制哮喘发作,缓解哮喘症状,但辨证取穴效果更优,疗效维持时间更长。
偶鹰飞李艳慧
关键词:哮喘天灸疗法辨证取穴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药物:三棱、莪术、大黄等。结果: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P<0.05,说明中药穴位贴敷组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且对子宫肌瘤的主证如下腹胀痛、不规则出血、腰酸痛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该方法是一种使用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对机体无创伤、适于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
辛昕李艳慧
关键词:子宫肌瘤中药穴位贴敷
针刺颞穴为主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李艳慧
关键词:脑血管
针刺加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 :观察针刺加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对血浆TXB2 、6 -keto -PGF1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7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以针刺加火针治疗 ,与单纯用电针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前后血浆TXB2 、6 -keto -PGF1a含量变化亦有显著差异 ,以治疗组作用明显。结论 :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于对照组 ,能使脑血管扩张 ,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潘文宇李艳慧宋金带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疗法火针疗法疗效观察
针刺与中药复元合剂的益智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进一步观察针刺与中药对记忆功能的作用。【方法】将 12 9只NIH雄性小鼠随机分 6组进行动物实验 ,用东莨菪碱造成记忆获得障碍性模型 ,采取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分别观察了针灸 (取穴百会穴、大椎、神庭、足三里等 )、中药复元合剂 (由鹿茸、人参、黄精、枸杞子、益智仁、丹参等组成 )对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 ,并以西药尼莫地平作为对照。【结果】跳台法实验结果显示 ,针灸组与中药针灸组均可使记忆障碍模型鼠在造模 2 0min、 2 4h后跳台反应的潜伏期延长 ,触电时间缩短 ,错误次数减少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5或P <0 .0 1) ;复杂迷宫趋食法的实验结果显示 ,针灸组与中药组均可显著缩短模型鼠到达迷宫终点的时间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5或P <0 .0 1)。【结论】针灸、补肾益脑中药复元合剂对东莨菪碱致记忆障碍均有改善作用 。
李万瑶廖惠芳李艳慧林锦泉黄桂英
关键词:记忆障碍针灸疗法药理学中医药疗法
李艳慧教授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2020年
总结李艳慧教授采用前后配穴针灸处方加桂枝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李根钰李艳慧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药结合针灸桂枝汤
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浮针疗法对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等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30%;治疗后患者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周昭辉庄礼兴江钢辉李艳慧徐展琼廖穆熙何冠蘅
关键词:浮针疗法中风肩手综合征
临床型针灸硕士研究生培养思路被引量:3
2010年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队伍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制定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教育机构直接面对的问题。作者根据研究生带教中碰到的问题提出几点见解,意在抛砖引玉。
李艳慧詹珠莲罗丹娜
关键词:针灸学
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疗效观察被引量:33
2007年
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制成药饼,敷于天枢、气海、关元穴);对照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5.1±2.8)小时,对照组为(10.1±7.3)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适于推广应用。
李艳慧尹丽丽王澍欣王莉红
关键词:穴位贴敷法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