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魁

作品数:16 被引量:126H指数:8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喷丸
  • 11篇残余应力
  • 7篇喷丸强化
  • 5篇金属
  • 3篇金属材料
  • 2篇应力
  • 2篇面粗糙度
  • 2篇40CR钢
  • 2篇表面粗糙度
  • 2篇残余应力场
  • 2篇粗糙度
  • 1篇弹痕
  • 1篇弹塑性
  • 1篇碟簧
  • 1篇应力计算
  • 1篇预测技术
  • 1篇试件
  • 1篇试验验证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机构

  • 1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北京航空材料...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16篇李金魁
  • 13篇姚枚
  • 3篇王仁智
  • 2篇王声平
  • 2篇李向斌
  • 2篇王长利
  • 1篇王志平
  • 1篇万志敏
  • 1篇邵培革
  • 1篇李海涛
  • 1篇汝继来
  • 1篇张志建
  • 1篇高玉魁
  • 1篇张瑞平

传媒

  • 3篇航空学报
  • 3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应用科技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金属科学与工...
  • 1篇金属热处理学...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4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Zr和30CrMoA钢喷丸强化疲劳极限分析
王志平李金魁王仁智
关键词:喷丸强化塑性变形铬钼钢
喷丸件表面粗糙度及其对疲劳极限的影响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对40Cr钢淬火后200℃和550℃回火的两种试样,进行了多种规范的喷丸,然后测定了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和疲劳极限。提出了表面粗糙度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的半解析表达式以及疲劳源在表面时疲劳极限的预测方法。
李金魁王长利姚枚王仁智
关键词:喷丸残余应力粗糙度
喷凡试件疲劳极限预测方案
李金魁万志敏王仁智
关键词:喷丸预测技术铬钢
碟簧的残余应力计算及失效分析
1989年
碟簧在生产过程中常发生开裂。本文根据Prandtl-Reuss弹塑性理论,编制了计算碟簧加载及卸载时应力状态的有限元程序。通过综合分析生产工艺流程、断口形态及应力计算结果,确定了碟黄开裂的物理机制及力学机制。
李桂兰李金魁姚枚
关键词:碟簧残余应力
金属喷丸强化理论研究
李金魁
喷丸强化综合效应理论的工业应用被引量:3
1992年
根据喷丸强化综合效应理论,全面考虑材料的表面疲劳极限、喷丸残余应力场以及表面粗糙度的作用,提出了预测喷丸件疲劳极限的总体方案和优化喷丸的γ准则。最后以40Cr钢的喷丸处理和疲劳试验对方案和准则作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预测疲劳源位置、疲劳极限和优化喷丸规范。
李金魁姚枚王仁智李向斌
关键词:喷丸强化40CR钢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喷丸处理
喷丸产生的残余拉应力场及材料的内部疲劳极限被引量:12
1990年
本文采用大型弹塑性分析有限元程序ADINA-84计算了40Cr钢9种规范的喷丸残余应力场,获得了残余拉应力场的计算表达式,并根据疲劳试验结果,提出了内部疲劳极限概念及喷丸强化的内部疲劳极限理论。
李金魁李海涛姚枚王仁智
关键词:喷丸强化残余应力
疲劳裂纹萌生的微细观过程与内部疲劳极限理论被引量:46
1995年
通过对现有的各种疲劳裂纹萌生(形核)模型的分析以及对表面形变强化材料疲劳裂纹萌生现象的大量观察与分析,发现现有形核理论有若干不足。为此,提出了新的“疲劳裂纹萌生微细观过程理论”,并进而提出了表征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又一个新的特征参量——“内部疲劳极限”。根据提出的新理论,可对目前许多难以理解的疲劳现象,给出较圆满的解释。
王仁智汝继来李向斌姚枚李金魁王声平邵培革
关键词:残余应力金属材料
表面强化件的疲劳强度分析及金属的内部疲劳极限被引量:31
1993年
本文通过对喷丸、渗氮及碳氮共渗试样疲劳行为的研究,提出了金属内部疲劳极限的概念,指出内部疲劳极限约为表面疲劳极限(一般意义上的疲劳极限)的1.35倍。
姚枚王声平李金魁王仁智李向斌
关键词:金属材料
40Cr钢喷丸强化规律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对40Cr钢淬火后200℃和550℃回火的两类试样,进行了多种规范喷丸和后处理,测定5×10~6次循环基数的疲劳极限,并进行了断口分析。根据疲劳源位置和疲劳极限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两种类型喷丸强化曲线,该曲线的横座标采用了新的喷丸强度度量参数——残余压应力区宽度Z_0^-。最后给出了喷丸后磨光和不磨光两种状态下的优化喷丸准则。
李金魁王长利张瑞平姚枚王仁智
关键词:喷丸残余应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