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红艳

作品数:4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布达佩斯学派
  • 11篇赫勒
  • 10篇主义
  • 9篇新马克思主义
  • 9篇文化
  • 8篇东欧新马克思...
  • 6篇道德
  • 6篇日常生活批判
  • 6篇日常生活批判...
  • 5篇哲学
  • 5篇文化批判理论
  • 5篇卢卡奇
  • 5篇后现代
  • 4篇政治
  • 4篇社会主义
  • 4篇文化批判
  • 4篇伦理
  • 4篇马克思思想
  • 4篇马克思主义
  • 3篇主义理论

机构

  • 44篇黑龙江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政治学院

作者

  • 44篇杜红艳

传媒

  • 11篇学术交流
  • 5篇黑龙江社会科...
  • 3篇中外文化与文...
  • 2篇求是学刊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昌教育学院...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哲学分析
  • 1篇知与行
  • 1篇中外文论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资本论》逻辑的解析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反思——一种新马克思主义角度的社会主义解读
2015年
瓦伊达在《国家与社会主义》中,通过对《资本论》的逻辑与马克思思想的逻辑之间的张力的分析,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演进中的经济决定论倾向,并提出应该回归到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以人道主义的视野来看,瓦伊达认为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现存的国家社会主义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要点是每个个体和特殊的群体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所以只有将民主补充到社会主义中去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人道化。
杜红艳
关键词:《资本论》阶级经济决定论人道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人类学视角下人的问题解析——布达佩斯学派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阐发被引量:1
2017年
人的问题,尤其人的分裂与统一,是马克思及其继承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维度的阐发主要是从人的问题出发的。其中,布达佩斯学派立足于马克思和卢卡奇对于人的问题的分析,在现代性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释了人的问题。布达佩斯学派理论家们十分重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加之受卢卡奇从文化批判角度阐发人的分裂的影响,他们得出:现代性历史条件下人的问题依然如马克思和卢卡奇所分析出的,是人的本质与其存在的分裂,只不过这种分裂的实质展现为个体与类的分裂,个体与类的分裂是现代人生存危机的全部根源。马克思对人的异化的阐释和卢卡奇对人的分裂的阐发也都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但二人都认为人的这种分裂是可以扬弃的。而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赫勒和马尔库什从社会人类学视角重新分析了人的这种个体与类的分裂,得出:这种分裂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正是现代人的存在方式,现代性历史条件下弥合这种分裂只能是在分裂中寻求共识。
杜红艳
关键词:社会人类学布达佩斯学派卢卡奇
马克思思想的结构主义解读之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阿尔都塞的批判被引量:2
2019年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兴起了一股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理论思潮,人本主义流派与科学主义流派在对马克思的正统解释的批判过程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理论色彩。人本主义流派起初对马克思进行了人道主义阐释,阿尔都塞在批判人本主义流派的同时,对马克思进行了结构主义的解读。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本主义流派,积极反驳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断裂式解读,并揭露出对马克思的结构主义解读的方法论困境:一是阿尔都塞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概念置换;二是阿尔都塞模糊地运用了意识形态与科学的概念;三是阿尔都塞在强调客观结构的同时,忽视了人的主体因素。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阿尔都塞的批判既展现了20世纪人本主义流派与科学主义流派两条解读马克思的理论路线之间的差别,同时也展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的理解上的差异。
杜红艳
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结构主义
走向日常生活的人道化——论卢卡奇与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被引量:3
2011年
20世纪以来,日常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在对人类生活现状的忧虑与反思中,处于不同生存背景和文化差异下的许多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其中,卢卡奇与赫勒都试图通过实现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来克服人类存在的危机,然而他们理论的视角却存在着差异,并且呈现出一种逻辑递进关系。卢卡奇试图运用科学和艺术打破日常生活自在的合类性,从而克服人性分裂的危机;而赫勒把日常生活批判从审美视野推向了生存视阈,她更关注日常生活结构的改变,旨在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二人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和批判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微观维度。
杜红艳
关键词:卢卡奇赫勒审美视野人道化
一个东欧知识分子眼中的马克思
2017年
我最初是因为加入了共产主义阵营而开始阅读马克思著作,其提供的解释世界的一般工具和马克思对解放事业的热情都吸引了我。斯大林去世后,由于共产主义信念的道德基础破碎了,我走向对马克思思想的批判。同时,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波兰团结工会运动这一系列事件对我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我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变为批判者。但在苏东社会主义解体后,我认为马克思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值得关注,他的很多经济思想仍有助于理解当代世界。我不是任何主义者,包括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确实对我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
亚诺什·科尔奈杜红艳
关键词:科尔奈
构建批判的社会哲学——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谈起
2017年
马克思为哲学确立的任务就是揭露此岸世界非神圣形象的人的自我异化,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分化,在苏联的正统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批判本性逐渐被遗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演变为一种抽象化、空洞化、教条化的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了东欧哲学的危机,重新阐释了哲学的自我反思使命和现实批判功能,试图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我反思和现实批判走出危机,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成一种批判的社会哲学。可以说,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位和解读,正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彰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危机及人的生存困境展开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反思。
杜红艳
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反思
布达佩斯学派对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2016年
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对布达佩斯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卢卡奇的引导下布达佩斯学派构建了自己的文化理论。布达佩斯学派从卢卡奇那里继承了"文化的可能性"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超越了卢卡奇。布达佩斯学派批判卢卡奇对文化的狭隘性理解,对文化进行历史性研究,得出了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结论。
杜红艳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卢卡奇多元文化论
中国语境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阐释与思考--国外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语境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本土化的理论尝试,是基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其理论结合点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人的现代化与文化阻滞...
杜红艳
关键词:文化哲学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卢卡奇与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契合与分野被引量:3
2018年
卢卡奇与赫勒之间有着密切的师承关系,尤其是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直接来源于卢卡奇。卢卡奇与赫勒都认为日常生活是基础性的,但是二人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却存在差异,卢卡奇是从认识论出发的,赫勒则是从本体论出发的;二人都批判日常生活的异化,但对异化的理解有别,卢卡奇思想中的异化指代日常生活的自在性,赫勒则区分了日常生活的自在化与异化,认为自在性是日常生活的特征,而日常生活的异化是由于日常生活这一异质化领域被同质化造成的;二人都想通过日常生活批判来扬弃异化,但是方式却明显不同,卢卡奇试图通过艺术救赎之路让艺术返归日常生活,促进日常生活由自在向自为转变,而在赫勒的理解中日常生活的自在性不能转变为自为,因为自在性是日常生活不可抛弃的特性,唯有通过主体的提升来促进自在向自为跃升而非由自在变为自为。可见,在卢卡奇与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存在着契合与分野,而这种分野正是赫勒脱离卢卡奇的理论框架,在建构自己理论的基点过程中形成的。
杜红艳
关键词:卢卡奇赫勒
阿格妮丝·赫勒时空维度上的现代性批判被引量:1
2017年
现代性既是一个用来划界的时间范畴,又是标志这一时段特征的空间范畴,时间和空间展示了现代性的全部特征。布达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阿格妮丝·赫勒从后现代视角对现代性的反思就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的,在时间维度上赫勒提倡立足于绝对的现在思考人的当下存在,在空间维度上她以空间解释时间发现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存在状态。时空维度既是赫勒与后现代主义者共同的理论视角,同时赫勒通过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现代性批判也展示出了与后现代主义的差异之处。总之,时空维度是赫勒从后现代性视角展开现代性批判的集中体现,从时空维度上阐释赫勒对现代性的理解是深入挖掘赫勒现代性批判理论独特内涵的关键所在。
杜红艳
关键词:阿格妮丝·赫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