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长托宁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前药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作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前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ASAⅡ级,急诊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长托宁术前用药组(A组)和阿托品术前用药组(B组),每组各20例。麻醉前用药:A组以长托宁0.01 mg/kg,麻醉前30 min静脉注射;B组以阿托品0.01mg/kg,麻醉前30 min静脉注射。观察用药后患者心率、体温、腺体分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后30 min体温无明显变化;B组注药后30 min心率与基础值比明显增快(P<0.01),用药后30 min体温明显升高(P<0.01);A组注药30 min后,口干VAS评分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具有明显的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对心率、体温影响小,是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理想的术前药。
- 庄晓晨来源
- 关键词:长托宁阿托品前列腺电切术
- 长托宁对单肺通气氧饱和度及呼吸末CO_2分压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单肺通气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末CO2分压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长托宁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单肺通气后A组静注长托宁0.5mg,B组给予安慰剂或不给药物。监测两组在给药前和给药后5、15min时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CO2分压(ETCO2)的变化。结果 A组给药后ETCO2数值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SpO2数值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B组各时点间无明显差异(P〉0.05),A、B组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托宁在单肺通气时使ETCO2降低、升高SpO2。
- 庄晓晨来源
- 关键词:长托宁单肺通气
- 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罗哌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罗哌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各37例,即罗哌卡因8 mg向头注药组、罗哌卡因8mg向尾注药组、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组以及罗哌卡因10 mg向尾注药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尿潴留、腰部不适、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与向尾注药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10 mg向尾注药组(P<0.05),以10 mg向头注药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短(P<0.05),8 mg向尾注药比10 mg向尾注药阻滞起效明显减慢(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8 mg向头注药组(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四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罗哌卡因8 mg向尾注药组的尿潴留以及腰部不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向尾端迅速注射罗帕卡因8 mg进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最好,且安全性最高。
- 闫鸿涛李凯迟林来源李璐
- 关键词:罗哌卡因肛肠手术麻醉效果
- 喉罩七氟醚吸入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喉罩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小儿斜视矫正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20例,年龄3-5岁,体质量12-23kg,ASAI-Ⅱ级,均无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麻醉诱导,面罩半紧闭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3L/min,吸入浓度前30s内5%,后降至3%,待下颌关节较松弛后插入喉罩(普通喉罩,插前气囊表面涂上石蜡油,以润滑气道和减轻咽喉区刺激),术中维持氧流量1.5L/min,七氟醚吸入浓度2%,半紧闭下保留自主呼吸。严密观察并记录患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20例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期间各时间点HR、SpO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七氟醚吸入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 庄晓晨来源闫鸿涛
- 关键词:喉罩七氟醚麻醉斜视
- 声门上喷射通气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行短小妇科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声门上喷射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条件下行短小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全麻条件下短小妇科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通气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使用声门上喷射通气,对照组采用改良喉罩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_(0))、麻醉诱导后(T_(1))、置管即刻(T_(2))、术毕即刻(T_(3))、苏醒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_(2)),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T_(2)、T_(3),研究组MAP、HR、SpO_(2)均高于对照组,ET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条件下行短小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声门上喷射通气方式可行性较高,能够显著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来源
- 关键词:全麻妇科短小手术血流动力学
-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局部神经阻滞组(局麻组)和罗哌卡因局部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组(局麻+静脉泵入组)。局麻组:按照1μg/kg的剂量将右美托咪定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15 ml+0.375%罗哌卡因15 ml局部注射,同时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手术结束;局麻+静脉泵入组:按照1μg/kg的剂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 min后将0.375%罗哌卡因30 ml局部注射,同时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危险性分级、手术时间),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 0)、麻醉完成时(T 1)、手术开始时(T 2)、麻醉后15 min(T 3)、麻醉后30 min(T 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24 h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0、3、6、9、12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麻+静脉泵入组患者T 2、T 3心率低于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55±5.66)次/min比(76.70±6.47)次/min,(53.83±5.07)次/min比(74.98±5.40)次/min,均P<0.001];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局麻+静脉泵入组T 2、T 3心率低于T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55±5.66)次/min比(72.50±7.14)min/次,(53.83±5.07)min次/比(72.50±7.14)次/min,均P<0.001]。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组间和组内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麻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局麻+静脉泵入组[(5.2±1.1)min比(12.5±0.7)min,P=0.010],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局麻+静脉泵入组[(742.5±3.5)min比(631.0±1.4)min,P=0.010];
- 来源张锦李凯
- 关键词:腹股沟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小儿斜视手术术后躁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小儿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斜视手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小儿斜视手术患儿100例,ASAⅠ级,年龄2~6岁,随机分为D组和N组,每组各5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静脉缓慢注射地佐辛0.1 mg/kg,欧贝0.1 mg/kg,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麻醉方法2组相同。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麻醉药,待自主呼吸恢复满意后拔除喉罩。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拔除喉罩后30 min内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评分、儿童行为量表疼痛程度(FLACC)评分、PACU滞留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在拔除喉罩后30 min内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N组(P<0.05)。2组患儿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后30 min内均未见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和头痛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小儿斜视手术麻醉诱导开始前5 min静注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可有效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不延长拔除喉罩时间以及PACU滞留时间,未见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闫鸿涛李凯迟林来源肖凌燕
- 关键词:地佐辛超前镇痛小儿斜视全凭静脉麻醉
- 小儿疝气术中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小儿疝气术中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以0.25%浓度罗派卡因参与TAP神经阻滞,对照组以0.375%浓度罗派卡因参与TAP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前(T1)、切皮时(T2)、切皮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术后1、6、12 h镇痛效果[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并比较术后48 h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2、T3时,两组HR、MAP均低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观察组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两组FLACC评分均高于术后1 h(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25%浓度罗派卡因参与TAP神经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治疗中效果更佳,可防止因浓度较大引起的血流动力学过度抑制,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来源
- 关键词:罗派卡因神经阻滞小儿疝气手术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