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关林

作品数:689 被引量:3,686H指数:29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87篇期刊文章
  • 60篇专利
  • 32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7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3篇动脉
  • 115篇动脉粥样硬化
  • 115篇心病
  • 111篇中医
  • 111篇冠心病
  • 56篇心绞痛
  • 56篇绞痛
  • 54篇祛痰
  • 52篇细胞
  • 51篇痰瘀
  • 50篇化瘀
  • 49篇代谢
  • 47篇心肌
  • 44篇高脂
  • 41篇血管
  • 41篇小型猪
  • 41篇化瘀祛痰
  • 38篇证候
  • 36篇中药
  • 35篇血症

机构

  • 620篇辽宁中医药大...
  • 337篇辽宁中医药大...
  • 13篇辽宁中医学院...
  • 12篇辽宁省中医研...
  • 1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沈阳市第六人...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教育部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东北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大连市第二人...
  • 3篇辽宁省中医药...

作者

  • 687篇杨关林
  • 238篇贾连群
  • 231篇张哲
  • 168篇张会永
  • 143篇宋囡
  • 66篇刘悦
  • 44篇杜莹
  • 43篇王洋
  • 40篇陈智慧
  • 38篇王群
  • 37篇吕美君
  • 35篇王俊岩
  • 35篇孔德昭
  • 33篇李佳
  • 31篇曹慧敏
  • 30篇闵冬雨
  • 30篇李芹
  • 29篇庞琳琳
  • 28篇袁东超
  • 27篇王莹

传媒

  • 128篇中华中医药学...
  • 89篇辽宁中医杂志
  • 82篇辽宁中医药大...
  • 54篇中华中医药杂...
  • 25篇实用中医内科...
  • 23篇中医杂志
  • 2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7篇世界科学技术...
  • 12篇中国中医基础...
  • 8篇中国实验方剂...
  • 8篇中国动脉硬化...
  • 6篇世界中医药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辽宁中医学院...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第七届中医/...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年份

  • 1篇2024
  • 39篇2023
  • 52篇2022
  • 66篇2021
  • 53篇2020
  • 48篇2019
  • 37篇2018
  • 64篇2017
  • 56篇2016
  • 44篇2015
  • 45篇2014
  • 48篇2013
  • 17篇2012
  • 31篇2011
  • 14篇2010
  • 18篇2009
  • 23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6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虚状态对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脾虚状态对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脾虚组。高脂血症组予高脂试料喂饲,高脂血症脾虚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间苯三酚法测定D-木糖排泄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淀粉酶(AMY)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及肝脏结构变化,油红0染色观察主动脉及肝脏脂质沉积;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定量分析法检测肝脏3一羟基一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肝脂酶(HL)、胆固醇70【一羟化酶(CYP7A1)基因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及高脂脾虚组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增加,HDLC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管壁和肝细胞形成大量脂质沉积,肝脏HMGCR、HL、CYP7A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与高脂血症组相比,高脂脾虚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显著下降,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增加,HDLC、AMY水平显著降低,肝脏HL、CYP7A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结论脾虚生痰,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引起血清胆固醇代谢异常,可能与调控肝脏HL和CYP7AI等基因表达有关。
朱美林杨关林王英李宁宋囡何文智王俊岩贾连群
关键词:脾虚胆固醇高脂血症肝脂酶胆固醇7Α-羟化酶
化瘀祛痰方对脾虚型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REBP-2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对脾虚型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2,SREBP-2)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 10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治疗组、脾虚型高脂血症组、脾虚型高脂血症治疗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大鼠颗粒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脾虚高脂血症和脾虚高脂血症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和饮食不节进行造模,单日除饲喂高脂饲料外,予精炼猪油灌胃,每次3 m L,每日2次,双日喂食甘蓝不限量,造模时间30天。高脂血症治疗组和脾虚高脂血症治疗组灌胃化瘀祛痰方煎剂(20 m L/kg),1次/天,连续30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HDL-C、血清淀粉酶(AMY)水平,间苯三酚法测定D-木糖排泄率,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HMGCR、CYP7A1、LDL-R、SREBP-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及脾虚型高脂血症组血清TC(mmol/L,1.84±0.19,2.23±0.43)、LDL-C水平(mmol/L,0.99±0.24;1.13±0.56)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mmol/L,0.41±0.66;0.41±0.11)及AMY活性(mmol/L,351±45;153±30)显著降低(P<0.05),尿D-木糖排泄率(ng/mL,26.9±2.1;15.0±1.7)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形成脂质沉积,胞浆内多出现脂肪空泡,肝脏CYP7A1、HMGCR、LDL-R、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AMY及尿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肝脏形成大量脂质沉积,肝细胞萎缩明显,肝脏CYP7A1、LDL-R、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高脂血症治疗组TC、LDL-C含量降低(P<0.05),HDL-C含量、AMY活性及D-木糖排泄率升高(P<0.05),CYP7A1、LDL-R、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
冷雪贾连群杨关林王俊岩朱美林王莹徐荧
关键词:脾虚高脂血症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性血管生成研究概况
2008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在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主要药物和方剂。
李勇杨关林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冠心病中医药疗法
应用经典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药统计及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为了汇总分析临床医生使用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概况,为进一步开展古方治疗鼻炎的现代临床应用及其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检索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11月16日,筛选变应性鼻炎的经验介绍、病例报道类文献,整理其古方、中药单味药等信息,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共纳入文献305篇,涉及267位医生或机构的治疗用药经验。使用频率较高的古方为玉屏风散(112)、桂枝汤(59)、麻黄细辛附子汤(49)等,功能类别以补益剂、解表剂、治风剂为主,高频药物为炙甘草、人参、茯苓等。关联规则体现了发表补虚的治法。聚类分析得到11组药物组合。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主要为桂枝汤和四君子汤。认为中医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多从肺脾肾入手,以补虚扶正为要,采用解肌发表、疏散外风、清热泻火等方法治疗,虚实兼顾,标本兼治。该研究可为临床医生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一定参考,为中医古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杨懿吴威李楠邵天赐范琳琳于长禾杨关林张会永
关键词:鼻鼽中药复方用药规律
对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几点认识被引量:4
2008年
证候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研究不但能够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还促进中西医的沟通和交流。现在,心肌梗死中医证型研究已开始逐步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在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型客观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心肌梗死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化和客观化。就近年来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以期能促进中医辨证诊治心肌梗死客观化研究和临床疗效。
罗智博张东伟张会永杨关林
关键词:心肌梗死证型循证医学
基于“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理论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被引量:4
2022年
《脾胃论》“调和脾胃,心无凝滞”提出了防治冠心病的关键在调和脾胃。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虚生痰,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心脉痹阻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以“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理论为中心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对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尤为关键,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医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及其他相关研究对其进行简要论述发现:冠心病脾虚痰瘀互结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等过程有关;健脾祛痰化瘀法可能通过抑制动脉局部的免疫反应、改善动脉弹性、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的活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未来需要从基因、蛋白直至关键病理环节的成链式的、系统式的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及健脾祛痰化瘀法的机理机制,并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支持。
孔德昭张泽姜钧文王洋张帆刘悦王琪格张哲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痰浊血瘀从脾论治
“脾气散精”环节调控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分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显著。该文以《内经》"脾气散精"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为启示,将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研究重心前移,探讨"脾不散精"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理变化的影响机制及"脾气散精"调控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认为"脾气散精"调控膏脂的转运过程,"脾不散精",加重脂肪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管周围脂肪细胞过度分化是引起脂肪沉积的重要环节,miR27-PPARγ轴调控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分化,提出了"脾不散精",膏脂转运障碍,痰浊内生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形成的关键病机,为中医"从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依据,对丰富中医脾脏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及其他相关研究对其进行简要探讨。
王洋刘悦孔德昭张哲刘光辉张帆杨关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从脾论治
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健脾降脂中药对脾失健运膏脂转输障碍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降脂中药干预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健脾降脂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不节结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法,治疗组予健脾降脂中药日一次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结构变化,油红0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B类I型清道夫受体(sR—BI)、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LCAT)等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中见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sR.BI、LCAT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健脾降脂治疗组大鼠TC、LDLC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肝细胞中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LDLR、sR.BI、LCAT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健脾降脂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组织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杜莹杨关林王英宋囡何文智王俊岩贾连群
关键词:脾失健运胆固醇B类I型清道夫受体
益气健脾化瘀祛痰方对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探究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瘀祛痰方对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AS)巴马小型猪探究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手术组21只,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手术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第2周对手术组小型猪行冠状动脉球囊挤压术,术后将21只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7只。第4周开始对除正常组外的各组小型猪加入跑步过劳训练制备脾虚痰浊AS模型,共持续4周。24周后评价模型,评价后中药组给予益气健脾化瘀祛痰方1.625 g/(kg·d),西药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142 mg/(kg·d)。24周后采用监视仪器对各组小型猪咬物品、咬同伴、拱物品、拱同伴、闻物品、闻同伴6项探究行为进行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猪探究行为中咬同伴、拱物品行为频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探究行为频次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在咬物品、拱物品、闻物品方面频次多于西药组,其中咬物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瘀祛痰方可增加脾虚痰浊AS小型猪探究行为活动,且对小型猪探究行为改善作用较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更显著。
王琪格刘悦李佳丁思元武玉王钰张哲杨关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行为学小型猪
从“肾-骨-髓-脑”理论探讨外泌体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2023年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 POP)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肾-骨-髓-脑”系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精充盛,则髓化生充足,脑得髓充则髓海清明,骨得髓养而健壮有力,构成了“肾-骨-髓-脑”的系统关联,是防治POP的重要理论依据。该文旨在以“肾-骨-髓-脑”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肾-骨-髓-脑”系统与外泌体之间的关系,为POP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王庆谚金颖李佳郑洪新贾连群杨关林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外泌体
共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