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38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急性
  • 15篇白血
  • 15篇白血病
  • 13篇髓系
  • 11篇急性髓系
  • 10篇化疗
  • 9篇髓系白血病
  • 9篇细胞
  • 9篇急性髓系白血...
  • 7篇基因
  • 6篇地西他滨
  • 6篇肿瘤
  • 5篇增生
  • 5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难治
  • 4篇骨髓
  • 3篇血管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病

机构

  • 4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高淳县人民医...
  • 10篇济南市第四人...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泰安市中医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解放军第26...
  • 1篇解放军264...
  • 1篇保定恒兴中西...

作者

  • 41篇杨华
  • 29篇于力
  • 19篇朱海燕
  • 15篇靖彧
  • 13篇王全顺
  • 11篇朱成英
  • 10篇牛建花
  • 10篇黄文荣
  • 10篇张琪
  • 7篇姚子龙
  • 6篇王书红
  • 5篇韩晓萍
  • 5篇李红华
  • 4篇窦立萍
  • 4篇高春记
  • 4篇高丽
  • 3篇任芳
  • 3篇孙璐
  • 3篇钱海蓉
  • 3篇徐媛媛

传媒

  • 15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第四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咽管瘤被引量:4
2014年
本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APL进行确诊;应用免疫分型技术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以定性及确定治疗前后定量变化;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技术及FISH技术以分析该患者细胞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学科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避免了误诊、漏诊延误诊治。结论: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过治疗缓解后,再出现其它临床症状时需考虑其他肿瘤的可能,临床上需仔细观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张琪杨华朱成英牛建花徐媛媛王楠朱海燕于力靖彧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第二肿瘤颅咽管瘤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3
2013年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RAEB-Ⅱ,2例AML-M4,2例AML-M5,1例AML-M6,1例AML-M0。8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5 d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d)×5 d,4周为1个周期;3例用3 d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1次/8 h×3 d,6周为1个周期;另2例用地西他滨20 mg/m2,隔日1次×5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1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后ID4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CR 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3例。疾病控制率66.67%(8/12),有效率25%(3/12)。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2.1)个月、1年总体生存(OS)率为40%、2年OS率为16.7%。MS-PCR检测显示,地西他滨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地西他滨能够使MDS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够使部分MDS向白血病转化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地西他滨能够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本研究中的疗效及生存期与国内研究相类似。
杨华朱海燕姜孟孟王全顺韩晓萍黄文荣靖彧王书红张松松梅俊辉于力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
脑小血管病轻度抑郁与脑内红核铁含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轻度抑郁与红核铁含量之间的关系,评估脑小血管病红核改变对抑郁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轻度抑郁CSVD患者41例(试验组)和非抑郁CSVD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定被试者抑郁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颅脑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由2名医师测量2组CSVD患者红核感兴趣区(ROI)SWI信号强度值,分析2组CSVD患者红核含铁量,进而探讨轻度抑郁与红核铁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抑郁CSVD组患者左侧红核ROI信号强度值(189.36±27.55)较对照组左侧红核ROI信号强度值(213.32±34.33)明显降低(P=0.001);轻度抑郁CSVD组患者平均红核ROI信号强度值(193.06±26.33)较对照组患者平均红核ROI信号强度值(211.64±33.53)明显降低(P=0.007);轻度抑郁CSVD组右侧红核ROI信号强度值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平均红核ROI信号强度值、左侧红核ROI信号强度值均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脑小血管病轻度抑郁与脑内红核含铁量具有相关性,脑内红核铁含量对脑小血管病轻度抑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李华杨华范雪怡梁骊钱海蓉
关键词:抑郁磁敏感加权成像红核
43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LL相关11种融合基因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多重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MLL基因相关融合基因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433例AML患者应用上述方法检测11种MLL基因相关融合基因(dupMLL、MLL-A...
杨华黄赛高丽朱海燕王书红黄文荣王全顺窦丽萍王莉莉于力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融合基因发生率
文献传递
某部军官单杠训练致脑梗死1例
2020年
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被认为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但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梗死如颈椎错位、颈椎骨折等,临床少见。该文报道了单杠训练诱发小脑下后动脉梗塞致脑梗死1例,经抗凝等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遗留走路身体左倾症状半年。
张春柳李艳玲贾伟许俊林杨华
关键词:脑梗死个案报道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FLAG治疗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探讨患者的治疗选择及治疗时机。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38名初治诱导失效及难治/反复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0.5(13-69)岁,根据疾病状态分为初次诱导失败组、再次诱导失败组、早期复发组、晚期复发组;根据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组。结果:22例达CR(complete remission),5例达PR(partial remission),CR率为57.9%,总有效率OR(overall response)为71.1%。初次诱导失败组的CR率(12/16,75%)高于再次诱导失败组(3/7,42.9%)和晚期复发组(6/12,50%),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中等组的CR率(5/8,62.5%,16/26,61.5%)高于预后不良组(1/4,25%)。危险分层与CR有关(P=0.03)[OR 25.9,(95%CI 1.2-545.4)],预后中等是CR的有利因素。在22例CR患者中,1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例存活,另10例以大剂量阿糖胞苷和其它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总生存期为25月。单因素分析FLAG方案治疗反应与生存相关[HR=0.246,CR vs NR(95%CI 0.07-0.79)],(P=0.03),CR组和PR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和48%。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组1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73%、52%和36%(P=0.17);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再次诱导失败组18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和32%(P=0.19)。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患者疗效确切,通过化疗获得缓解的患者可进一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它方案以巩固化疗效果和延长生存。
王利军丁洁朱成英杨华王红新靖彧于力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FLAG方案难治复发
部队某大型综合医院集中收治模式日间治疗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部队某大型综合医院集中收治模式日间治疗(除日间手术以外的其他日间医疗)服务的开展现状,为推行日间治疗集中收治模式的管理及运营等方面提供实践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7日-2023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日间诊疗科集中收治模式日间治疗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情况、日间治疗运行指标及质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日间治疗患者共14 903例,其中女8 548例,男6 355例;年龄18~74岁;住院次数≥2次者9 757例(65.47%);支付方式以医保为主(83.16%)。以乳腺癌为主要诊断的患者占比最高(26.45%);患者的治疗方式以靶向、免疫治疗为主(68.03%)。患者共出现1 146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其中15例为治疗当日处理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另外1 131例为患者在院外发生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2023年1月优化日间治疗住院全流程后(分时段诊疗),与2022年相比患者入院后平均等候时间缩短了26.89%,床位使用率提高了9.09%,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98%。2023年全年的日间治疗爽约率1.15%,日间治疗当日取消率4.39%,出院随访率达100%。结论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日间诊疗科集中收治模式日间治疗以乳腺癌患者为主,主要治疗方式为靶向、免疫治疗。分时段诊疗有利于缩短患者入院后平均等候时间,提高床位使用率和患者满意度。
王晓雪王萍李艳梅甘泉吴志勇杨华牛玉光
关键词:集中收治运行效率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 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 d,PT恢复时间12.7±9.5 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 d,FDP恢复时间16.0±9.3 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 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杨华朱成英王全顺牛建花张琪朱海燕姚子龙徐媛媛靖彧于力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白细胞血症
定量PCR方法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建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真菌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选取真菌高度保守的区段序列18Sr DNA-ITS1区设计引物及探针,提取真菌菌株DNA进行定量PCR验证引物及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pGEM-T质粒制备真菌DNA标准品并对患者血液中真菌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12株曲霉菌和14株念珠菌定量PCR结果均为阳性;真菌在血浆、单个核细胞和全血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定量PCR的ROC曲线分析显示,用于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界值为8copies/ml全血,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0.84,0.9,0.955,0.692,0.679。结论:真菌定量PCR检测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手段。
邵青高丽王莉莉丁一杨华索继江沈定霞于力
关键词:定量PCR恶性血液病曲霉菌念珠菌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primary granulocytic sarcoma,PG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5例PG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8例(包括单纯化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化疗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化疗组7例(手术、手术加放疗)。化疗均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方案。结果表明:化疗组与非化疗组PGS患者进展成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85.7%(P<0.05),化疗可以显著减少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化疗组与非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06±14.97个月和12.21±6.83个月(P<0.05),化疗可以延长PGS患者的生存时间,特别是2例经过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目前尚活存,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45个月。结论:采用AML化疗方案治疗PGS,可以降低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朱成英杨华牛建花张琪朱海燕姚子龙于力靖彧
关键词:原发性粒细胞肉瘤化疗手术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