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忠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浅谈目录与版本及辨伪书的关系
- 2006年
- 目录与版本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论述了版本形式的变化对目录形式的影响,并介绍了通过目录辨别版本优劣及真伪的一些途径。
- 杨大忠
- 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不可能出自冯梦龙之手被引量:1
- 2015年
- 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的作者,长期以来有着多种说法,其中当代学者傅承洲先生的冯梦龙增补说影响较大,得到许多专家的赞同。傅承洲先生的主要证据是王庆的出身、主要经历与冯梦龙增补的《三遂平妖传》中的王则非常相似,则两文当出自同一人之手。但这种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因为田、王故事尤其是王庆故事更多是引用、抄袭百回繁本《水浒》而成。王庆的形象与梁山好汉更加相似,是梁山好汉行事特征的综合体。仅仅从王庆与王则的相似性来判定田虎王庆故事出自冯梦龙之手,不仅证据并不充分,而且还会置冯梦龙于剽窃家的地位。
- 杨大忠
- 施耐庵为“元朝辛未科进士”辨——兼与欧阳健先生商榷
- 2016年
- 施耐庵为"元朝辛未科进士"的说法,因元朝至顺辛未年(1331)没有开科的记录,加上官方史料与地方史料中从未有进士施耐庵的记载,所以是不能成立的。刘冬先生认为"辛未科进士"之说出自施氏后人误记,或是因为"元代的科举制度及其执行,十分混乱"所致。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陈建华先生认为施耐庵实为"乡贡进士",这种说法亦是想当然之论。欧阳健先生则认为施耐庵本为至顺四年(1333)进士,出现"辛未进士"之说,是由燕铁木儿操纵下的科场舞弊案的恶劣影响所致。这种说法似禁不起推敲。
- 杨大忠
- 关键词:施耐庵
- 晁盖反对招安、主张造反吗
- 2012年
- 当前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晁盖与宋江不同,他是极力主张造反而反对招安的。但联系《水浒传》中晁盖的言行来看,此论则完全错误。晁盖根本没有造反的思想。
- 杨大忠
- 关键词:晁盖招安造反
- 读《施耐庵祖籍的再认识》有感——致曲沐先生
- 2014年
- 曲沐先生从四个方面试图证明苏北施彦端就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然详加推敲,四个方面没有一项是可以成立的。
- 杨大忠
- 关键词:施耐庵文物史料方言俗语
- 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标点纠谬十一则
- 2015年
- 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由《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并施以现代标点。整理本《总目》对书中引用《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的内容所注的标点,共有11处谬误。本文将其一一纠正。
- 杨大忠
- 关键词:《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标点纠谬
- 从《儒林外史》对《水浒传》的模仿看吴敬梓的思想
- 2018年
- 《儒林外史》的语言和情节有不少模仿《水浒传》的痕迹,而前人对此认识不仅很不透彻,而且还存在情节混淆的情况。从《儒林外史》与《水浒传》相似的情节和语言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地透视吴敬梓的学术视野,深入探索吴敬梓的思想,更加客观地认识《儒林外史》的价值。
- 杨大忠
- 关键词:《儒林外史》《水浒传》
- 论《郡斋读书志》辨伪证据的互补性
- 2009年
-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解题目录,南宋晁公武著,书中包含着丰富的辨伪学思想。据郝润华先生考证,《郡斋读书志》考辨过的伪书有近一百部,且这些辨伪成果,大部分被后世学者所承认①,可谓辨伪成果丰硕。《郡斋读书志》辨别某书的真伪,辨语和论据绝大多数都存在于该书的解题中,这是《读书志》辨伪的主要形式。笔者在阅读《郡斋读书志》的过程中,发现《读书志》
- 杨大忠
- 关键词:《郡斋读书志》辨伪学晁公武小说类黄石公《隋志》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新证》辩——与浦玉生先生商榷
- 2013年
- 浦玉生先生主张《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就是苏北施彦端,并认为江苏沿海风物与《水浒传》有联系,可作为施耐庵作《水浒传》的内证。笔者对此一一加以辩驳。
- 杨大忠
- 关键词:《水浒传》内证
- 《史记·秦本纪》“鸟身人言”刍议被引量:2
- 2006年
- 杨大忠
- 关键词:本纪史记先祖夏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