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星

作品数:30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8篇天文地球
  • 5篇机械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光谱
  • 11篇绿松石
  • 7篇红外
  • 6篇谱学特征
  • 6篇拉曼
  • 6篇拉曼光谱
  • 6篇出土
  • 5篇谱学
  • 5篇红外光
  • 5篇红外光谱
  • 4篇荧光
  • 4篇荧光光谱
  • 3篇学成
  • 3篇谱学研究
  • 3篇微量元素
  • 3篇线性判别分析
  • 3篇化学成分
  • 2篇训练组
  • 2篇荧光光谱仪
  • 2篇原石

机构

  • 3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杭州市文物考...

作者

  • 30篇杨明星
  • 18篇杨明星
  • 2篇叶松
  • 2篇唐丹娜
  • 2篇罗泽敏
  • 2篇郝亮
  • 2篇刘玲
  • 1篇狄敬如
  • 1篇黄琳
  • 1篇陈美华
  • 1篇罗泽敏
  • 1篇田正标
  • 1篇袁心强
  • 1篇亓利剑
  • 1篇任伟
  • 1篇裴景成
  • 1篇向长金
  • 1篇狄敬茹
  • 1篇杨曦

传媒

  • 15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宝石和宝石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荆门龙王山墓葬出土玉器的材质及矿源特征研究
2022年
龙王山墓葬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属于大溪文化向屈家岭文化过渡的关键时期,距今约5000年。该墓葬共出土玉器73件,玉器品质普遍较好。长江中游地区历来鲜少出土玉器,而时代更迭之期更是社会变革之际,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时期上来看,研究龙王山墓葬出土的玉器都具重大意义。采用相对密度检测,红外光谱仪(FTIR)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研究出土玉器的谱学及化学成分特征,鉴定其材质,并对用料水平及矿源进行了探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龙王山墓葬出土玉器的红外吸收谱图可分为两类:软玉类和玛瑙类。软玉类玉器的红外吸收峰表现为1207,1123,1028,928,775,700,602,488和425 cm^(-1)处。玛瑙类玉器的红外吸收峰表现为1158,814,790,702,572,521及405 cm^(-1)。软玉类玉器有71件,且品质都非常好,说明龙王山墓葬先民对玉料的分选能力很强。将龙王山墓葬的用料水平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用料水平进行对比,龙王山墓葬的用料水平远超同期;将龙王山墓葬的用料水平与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用料水平进行对比,龙王山墓葬的用料水平远超湖北地区平均水平。LA-ICP-MS的结果显示软玉质玉器的微量元素主要包含K和P等,微量元素赋存情况以W,U,P及Sb元素富集,Th和Ti元素亏损为主。玉器的稀土配分型式图多样,水平海鸥状、左倾式、右倾式皆有。Ce异常普遍不明显,Eu以正异常及负异常为主。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逐步判别法,辅助SPASS软件,对龙王山墓葬出土玉器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投点,推断大部分玉料来自某个与新疆成矿环境类似的矿床,但因其地球化学特征的多样性,不排除玉料多来源的可能性。
胡巧杨明星杨明星刘继富代路路
关键词:红外光谱地球化学特征
钙长石质玉中钙铬榴石的谱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所研究钙长石质玉中的绿色矿物是以钙铬榴石为主的石榴石,钙铬榴石在天然条件下非常稀有,颜色为翠绿色,品质高的钙铬榴石可与翡翠、祖母绿相媲美。前人对石榴石系列的其他端元矿物具有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对钙铬榴石的研究较少,且未见对钙长石质玉中钙铬榴石光谱特征的相关报道。使用JXA-8230电子探针确定样品石榴石平均组分为Uvt_(49.66)Grs_(36.04)Adr_(13.58)Pr_(p0.67)Sps_(0.06),为以钙铬榴石为主的钙系石榴石。经Bruker Senterra R200L拉曼光谱仪测定样品拉曼位移为1 000,890,879,830,618,589,530,508,399,370,270,240和176cm^(-1),受不同三价阳离子Cr^(3+),Al ^(3+)和Fe^(3+)替代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偏移;用Bruker Vertex80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红外振动频率为1 019,951,908,844,826,721,669,608,538,496,462,430和413cm^(-1),受不同组分晶胞体积及三价阳离子的质量分数影响,发生规律性振动偏移;通过Jasco MSV-5200显微紫外-可见光谱仪及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可见区Cr^(3+)宽吸收带为439和613nm,存在453和685nm吸收肩峰,同时可见Fe^(3+)371nm吸收肩峰,钙铬榴石主要致色离子为Cr^(3+)。钙长石质玉中钙铬榴石的详细谱学研究为稀有钙铬榴石矿物的鉴定提供了丰富的谱学数据,为相似品独山玉进行区分奠定基础。
刘佳杨明星杨明星狄敬如
关键词:钙铬榴石拉曼光谱红外光谱
浙江安吉龙山107号古墓(八亩墩)出土绿松石首饰复原建模初探
2025年
浙江安吉龙山107号古墓(八亩墩)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属于龙山越国贵族墓葬.该墓葬出土绿松石首饰是吴越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但发掘时大量绿松石呈现散落状态,失去首饰原貌。而同期出土的吴越绿松石首饰可参考的相关资料较少,复原难度较大。基于考古单位所提供的高清测绘模型及文物数据进行推导,利用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从首饰设计及制作原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复原建模初探,尽可能精确地展现八亩墩首饰在散落前的形态、制作工艺与装饰细节,为吴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直观且可靠的实物参考样本,为三维数字化建模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探索可行路径。经复原建模推断,八亩墩出土首饰有绿松石发簪、帽饰、耳饰、链饰、臂饰、腕饰、棺外饰及萤石珠襦。该成果为三维数字化建模在考古复原工作中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八亩墩墓主的身份、地位,乃至吴越地区首饰复原提供参考。
黄琳杨明星杨明星姜炎田正标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出土水晶珠饰的光谱学特征及加工工艺分析
2025年
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等级楚国贵族墓葬。目前该墓地出土的玉石器数量已超过3000件,涵盖透闪石、滑石、蛇纹石、玛瑙、水晶等多种材质。为了探究熊家冢墓地出土水晶珠饰的制作工艺及其可能来源,本研究选取了NPM12号墓中出土的8颗水晶珠饰,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超景深显微照相等无损技术对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珠饰样品的谱峰与标准水晶红外光谱高度吻合,拉曼光谱除了显示水晶特征峰之外,还检测到赤铁矿包裹体的拉曼特征峰。超景深显微照相观察发现:8颗水晶珠饰的钻孔分为两段,对接处错位明显。所有钻孔均呈减缩的圆柱形,孔径在1.5~3.0 mm,内部可见明显的螺旋纹,这表明采用了典型的双面钻孔工艺,由解玉砂配合圆柱形管钻具完成;此外,样品端面均存在定向抛磨痕,且侧面可见细小的凹坑和麻点,说明当时工匠已经尝试对硬度较高的水晶等材质进行抛磨。同时,通过颜色、内部包裹体特征并结合水晶光轴定向及取料角度分析,6颗紫水晶来自发育良好的同一个紫水晶矿床。这批水晶珠饰应是由齐国输入至楚国,为楚国先民在饰品选材及制作工艺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考古学中楚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曹懿胡巧刘继富杨明星
GIC-R型红宝石镜
开利剑杨明星颜慰宣叶松
GIC-R型红宝石镜属一种新型常规宝石鉴定仪器,属国内外首创。该仪器是依据红外(692.9nm、694.3nm)具有一对特征的荧光谱线及莹光强度的不同而制成。观察表明,天然红宝石显示出较柔和的中-强红色荧光。合成红宝石显...
关键词:
关键词:岩矿鉴定仪器
陕西白河小东沟绿松石矿明矾石的矿物学及谱学特征
2023年
鄂豫陕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绿松石产区,其中陕西白河位于秦岭东部,是绿松石的重要矿点之一。选取陕西白河县小东沟绿松石矿床的黄白色和绿色伴生矿样品,对其进行薄片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的矿物学和谱学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明矾石,还含有少量磷铝矾和高岭石。可观察到其呈脉状结构产出,表明具有多期次形成阶段,后期结晶颗粒较好,具有典型假立方体状的菱面体的结晶特点;该矿物红外光谱谱带主要分布在3697~3488 cm^(-1)以及1638~433 cm^(-1)范围内,在3697和3620 cm^(-1)处具有高岭石中OH导致的弱红外吸收谱峰;明矾石的拉曼光谱谱峰由SO42-振动导致,此外在3700和3626 cm^(-1)处出现高岭石中OH的伸缩振动导致的峰位。结合该地区绿松石矿床风化淋滤特点,判断该区明矾石矿脉形成于低温富碱性环境下,当含矿溶液或围岩中形成绿松石所需成分不足时,趋向于形成明矾石,以脉状、块状形式产出,并共生有磷铝矾和高岭石矿物,为研究本区绿松石矿床特点提供依据。
温慧琳杨明星杨明星
关键词:绿松石明矾石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
姗姗来迟,亮相即珍贵——祖母绿在中国明代的流传与运用
2024年
祖母绿是国际公认的五大名贵宝石之一,因其特有的颜色和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青睐,在中国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基于中国祖母绿的考古出土发现并结合文献古籍线索,探讨了祖母绿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名称的演化、在明代的使用方式及来源,发现虽然在汉魏时期中国与中西亚等地区就有彩色宝石的交流互动,但直到元明时期才在中国发现祖母绿的身影,祖母绿通过贸易、朝贡等方式进入中国,并为中国所接受,其名称由外语音译而来,从“助木剌”“祖母喇”慢慢演变为“祖母绿”,并沿用至今。通过对梁庄王墓出土的未镶嵌祖母绿进行宝石学和谱学检测,发现梁庄王墓祖母绿的包裹体特征以及FeO、MgO、Cr_(2)O_(3)、V_(2)O_(3)等质量分数特征与埃及、奥地利的祖母绿特征相似,结合时代背景并基于梁庄王墓祖母绿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带回中国的前提,认为该祖母绿颇有可能来源于埃及或奥地利。祖母绿虽然较晚进入中国,但在明代社会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材料,祖母绿主要用于王公贵族的革带装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礼制中的等级制度,成为了一种等级身份的标识。
曹懿杨明星杨明星
关键词:祖母绿出土文物明代社会
冻胶绿松石及其原料的宝石学与谱学鉴别
2023年
绿松石的有机充填处理由来已久,浸胶(丙烯酸酯类)、注胶(环氧树脂类)两种充填方式已有大量研究,冻胶(丙烯酸酯类)作为一种较新的充填方式,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以天然绿松石原料及其对应冻胶充填后的绿松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处理所用冻胶材料,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三维荧光光谱测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等测试技术,对冻胶充填前后绿松石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冻胶充填后,绿松石的颜色和致密度得到明显提升,表面有胶质物残留及白色“松花”现象,冻胶充填绿松石在长波紫外灯下显示弱-中等的蓝色荧光,短波下显示弱荧光,胶质物残留位置发光明显,而绿松石原料在长短波下均呈惰性;冻胶原液的红外光谱显示C O伸缩振动峰[(1722±5)cm^(-1)]、C-O伸缩振动峰[(1156±5)cm^(-1)]、C C伸缩振动峰[(1637±5)cm^(-1)],还出现了苯环结构和C-OH的吸收峰,表明其主要成分可能为含有苯环、羧酸、醇等结构的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冻胶充填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与冻胶原液对应的有机基团吸收峰,可有效鉴别充填绿松石与原料;三维荧光光谱测试显示:绿松石原料在整个激发波长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荧光中心,冻胶充填绿松石均出现了发射波长在465、445和410 nm附近的特征荧光中心,激发波长范围为360~400 nm,与冻胶原液的荧光中心相对应,说明荧光由胶质物导致,可作为冻胶充填的重要证据;绿松石原料和冻胶充填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均符合天然绿松石的吸收特征,说明冻胶充填过程中未添加有机染剂。
贾雨歌杨明星杨明星余柯烨
关键词:绿松石红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湖南金刚石内部特征及褐色成因研究
湖南沅水是我国的三大金刚石产地之一,为沉积型砂矿,原矿尚未确定,有较高比例的Ib型,部分金刚石表面有褐色和绿色的斑点.为了研究其内部特征和褐色成因,该文在精心选择样品的基础上,将样品加工至生长中心的薄板片状,利用宝石显微...
杨明星
关键词:金刚石
一种能够鉴别具有商业价值琥珀产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鉴别具有商业价值琥珀产地的方法,包含步骤:(1)采集来自波罗的海地区、多米尼加共和国、墨西哥、缅甸和辽宁抚顺五个产地琥珀原石,每个产地的琥珀原石采集多个,然后将对琥珀原石均切割成双面平行片状的琥珀样品...
王雅玫杨明星沈锡田张志清蒋欣然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