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煜

作品数:19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6篇骨髓
  • 5篇疗效
  • 5篇急性
  • 5篇骨髓瘤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三氧
  • 3篇三氧化二砷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低剂量
  • 2篇血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机构

  • 19篇郑州大学第五...
  • 3篇郑州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9篇杨晓煜
  • 12篇王琰
  • 8篇宋春鸽
  • 8篇陈精予
  • 5篇庞素蕾
  • 4篇马若巾
  • 4篇宋春歌
  • 3篇刘乃嘉
  • 2篇卢永申
  • 2篇胡晓舟
  • 2篇张瑾
  • 2篇王燕
  • 2篇张燕
  • 2篇王少亭
  • 2篇杨宏
  • 2篇吴歌
  • 1篇张枭然
  • 1篇陈正跃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雷帕霉素(RPM)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通过与细胞FK506结合蛋白结合后特异性阻断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后者参与多种免疫抑制达到肾脏保护作用。RPM是否对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RPM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探讨RPM对DN大鼠足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胡晓舟王少亭张瑾张燕杨宏王燕宋春歌王琰杨晓煜卢永申陈精予
关键词:足细胞损伤雷帕霉素肾脏保护作用PODOCINNEPHRIN
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组(新诊断组,n=50)、B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组,n=48)。所有患者均采用伊马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PCyR发生率为84.0%,高于B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A组CCyR发生率为82.0%,高于B组的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A组CCyR发生率86.0%,高于B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达到CCyR时间为(6.2±0.4)个月,明显短于B组的(15.0±2.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较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者有更显著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杨晓煜
关键词:慢性髓性白血病重组人干扰素Α-2B伊马替尼
低剂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雷帕霉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和雷帕霉素组(C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3组大鼠肾脏组织中VEGF 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同时测定大鼠尿白蛋白/肌酐、平均肾小球体积、肾质量指数等。结果 B组和C组大鼠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A组升高(P<0.05),而C组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VEGF的表达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平均肾小球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参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发生,雷帕霉素可以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胡晓舟王少亭刘乃嘉张燕张瑾王燕卢永申杨晓煜宋春歌王琰杨宏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雷帕霉素糖尿病肾病
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T细胞亚群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讨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我们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低中危MDS患者22例,在给予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我们发现:CD4+T细胞在MDS患者外周血的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显效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CD8+T细胞百分率减低(P<0.01),CD4/CD8比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无效组和显效组在T细胞总数百分率,CD4+T、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认为,MD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CsA以及沙利度胺治疗MDS的机制可能与Th,Ts细胞比率改变有关。
王琰陈精予宋春歌杨晓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环孢素A沙利度胺
miRNA-21、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两组受试者miRNA-2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HIF-1α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预后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21、IL-17、HIF-1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miRNA-21、IL-17、HIF-1α表达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7、0.462,P﹤0.05)。miRNA-21、IL-17、HIF-1α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高表达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miRNA-21、IL-17、HIF-1α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miRNA-21、IL-17、HIF-1α均高表达,且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三�
杨晓煜朱登勤庞素蕾王盼盼马若巾马云云宋春鸽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IRNA-21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Α预后
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最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宋春鸽杨晓煜马若巾王琰庞素蕾陈精予
关键词:骨髓瘤化疗血清炎性因子
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B组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治疗后随访62个月.统计完全缓解率,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62个月,A组完全缓解率为90.0%,B组为92.5%;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院内感染、高白细胞综合征、维甲酸综合征、关节痛、头痛、皮肤口唇干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相当,但三氧化二砷治疗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宋春鸽马若巾杨晓煜王琰庞素蕾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临床疗效
全反式维A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8岁初治APL患儿19例,予ATRA 25 mg/(m^2.d),分3次口服,联合As2O310 mg/d静脉滴注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对治疗前或治疗中出现外周血WBC〉30×10^9L^-1者,加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或羟基脲或小剂量柔红霉素,同时预防性应用保肝类药物。DIC指标检查阳性者,加用肝素50-75 mg持续24 h静脉滴注,同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及新鲜血浆。观察CR率、获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缓解时间。结果CR 18例,死亡1例,CR率94.74%;获CR所需时间为(26.9±4.2)d。无1例患儿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不诱发D IC,能缩短CR时间。
陈精予杨晓煜宋春鸽王琰
关键词: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
三氧化二砷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4例初治和12例难治复发老年性(年龄〉65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方法治疗,其中三氧化二砷10 mg/d静脉滴注,共28 d,同时口服低剂量沙利度胺100~200 mg/d,2个疗程。根据EBMT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AE(第3版)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4例初治患者中部分缓解(PR)6例(42.85%),进步5例(35.71%),无效3例(21.42%),12例难治复发患者中部分缓解(PR)4例(33.3%),进步5例(41%),无效3例(25%),总有效率(ORR)76.9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恶心、腹胀、便秘、肝损害、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经相应处理好转。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老年性初治和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王琰杨晓煜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沙利度胺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临床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06例次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9.3%,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见(65.4%)。住院时间长、粒细胞缺乏者医院感染率高。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58.4%),其次为消化道(17.9%)。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65.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0.9%,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52.7%。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耐药率高,应重视并降低危险因素,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杨晓煜张枭然
关键词:血液肿瘤抗药性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