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斌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胸膜补片在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体胸膜补片修复慢性结核性脓胸肺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河北省胸科医院胸外一科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收治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7例,采用自体胸膜补片修复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中肺创面,记录患者术后漏气时间、带胸管时间,复查X线胸片观察肺复张情况,记录随访情况等。结果术后6例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有少量气泡引出,未超过10 h;1例漏气,24h后漏气消失。复查x线胸片均显示肺复张良好,术后4—7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全组无死亡病例,无胸腔感染,复查胸部CT无明显残腔。随访6—24个月未发生气胸及胸腔感染,无残腔。结论自体胸膜移植覆盖肺创面为较大面积、浅在肺创面的处理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王明正刘佳坤赵大卫杨永斌
- 关键词:结核性脓胸
- 针刺麻醉用于颈椎结核手术的效果
- 李凤茹耿恩江杨永斌安彦彬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躁动症状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停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切皮时(T_2)、开胸时(T_3)、游离食管时(T_4)、拔除导管时(T_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代谢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躁动程度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2~T_4时间点MAP均明显高于T_0(P<0.05),但观察组在T_2~T_4时间点MAP、HR明显低于T_0(P<0.05);与T_0时间点比较,两组T_1~T_5时间点SpO_2、SvO_2、DO_2均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间点VO_2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变化尤为明显(P<0.05)。两组术后1 d时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更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氧代谢平衡,且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和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 丁丽景赵子军杨永斌高景马宏伟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 两种复合麻醉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和10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入丙泊酚组和异氟烷组,每组20例。丙泊酚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持续注射丙泊酚5~12mg·kg^(-1)·h^(-1)维持麻醉;异氟烷组在气管插管后吸入异氟烷麻醉维持,维持呼气末异氟烷浓度为1.3~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_0)、切皮后2h(T_1)、停用麻醉药后即刻(T_2)、术后1h(T_3)、术后24h(T_4)各时间点,采集患者的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记录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和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组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芬太尼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_1时间点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即明显升高,之后继续上升,丙泊酚组的血清IL-10水平至T_2时间点达峰值,两组的血清IL-6水平和异氟烷组的血清IL-10水平均至T_3时间点达峰值,T_4时间点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组T_1至T_4时间点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_0时间点(P值均<0.01)。丙泊酚组T_2时间点的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异氟烷组同时间点(P<0.05),T_2至T_4时间点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异氟烷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两组间其他时间点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6与IL-10的平衡,减轻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其效果优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
- 高景杨永斌马宏伟李莉艳
- 关键词:异氟烷脊柱结核白细胞介素-10
- 再次开胸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 耿恩江李凤茹杨永斌段立华
- 全麻下双肺同期手术病人自然苏醒与催醒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全麻下双肺同期手术病人自然苏醒和拮抗药催醒状况。方法选取我院全麻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两组,A组为自然苏醒组,B组为拮抗药催醒组,观察停用全麻药和拔管时两组病人的MA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A组病人停全麻药后和B组病人给拮抗药后2、4、6、8、10 min各时点患者的CSI值;记录病人苏醒期能按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回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记录病人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病例数。结果 B组注药后CSI在各时点的值与A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按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苏醒期躁动和苏醒延迟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全麻下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恢复期拮抗药催醒可减少病人苏醒延迟和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全麻恢复时间。
- 马宏伟高景杨永斌丁丽景马辉李凤茹
- 关键词:拮抗药躁动
- 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双侧肺大疱缝扎术;B组20例,行双侧支扩支气管剔除术。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并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安静10 min后采集动脉血气并记录该时间点(T0)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作为基础值。插管后分别于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0 min(T2)、再次双肺通气10 min(T3)、二次开胸后单肺通气10 min(T4)、双肺通气10 min(T5)采集动脉血气并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两组开胸手术同一时间点以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肺部疾病手术患者可安全地实施同期双侧开胸单肺麻醉。
- 耿恩江段立华杨永斌李风茹王英马辉
- 关键词: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
- 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和芬太尼在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在手术缝合皮肤时分别静脉给予患者自控镇痛负荷剂量,A组给予曲马多1 mg/kg,B组给予芬太尼1μg/kg,C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启动镇痛泵。评估给药后1,2,3,4,5,6 h时患者疼痛状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统计其发生率。结果C组明显比A组和B组的镇痛时间长,镇痛效果好,B组略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明显比A组和B组低,拔管平稳。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作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负荷剂量的理想用药。
- 马宏伟李凤茹高景赵大卫杨永斌丁丽景
-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芬太尼曲马多
- 两种术前出血部位定位方法在大咯血急症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比较大咯血急症手术中两种术前出血部位定位方法,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患者在全麻下行Car-lens双腔管气管插管后:对照组用吸痰管间断多次吸引左右主支气管血液,观察两侧吸引血液的量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研究组用纤维支气管镜分别对两侧肺进行吸引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对两种出血部位定位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纤支镜比吸痰管术前确定出血部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无再咯血发生。结论大咯血急症手术中,术前出血部位的定位吸痰管吸引法既简单又经济实用,可推广应用。
- 马宏伟杨永斌耿恩江李凤茹丁丽景
- 关键词:大咯血纤维支气管镜急症手术
- 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体位改变和单肺通气时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42例,经气道旁路采用旁气流通气连续监测病人PIP、Pplat、Raw、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监测SpO2、PETCO2指标,分别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后,平卧改侧卧,单肺通气及改换通气方式后10 min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病人双肺通气改变体位和单肺通气后,病人PIP、Pplat、Raw升高,Cdyn减少,PH值降低,PETCO2、PaCO2升高、SpO2、PaO2降低(P<0.05);双肺通气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降低,PaO2、SpO2、PaCO2、PETCO2升高(P<0.05)。单肺通气38例病人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PaO2、SpO2升高,PaCO2、PETCO2降低(P<0.05)。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麻醉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的呼吸力学影响较大,改换通气方式可改变病人呼吸力学指标。
- 马宏伟耿恩江李凤茹杨永斌丁丽景马辉
- 关键词:通气方式肺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