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龙

作品数:64 被引量:35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水土
  • 11篇水土保持
  • 7篇土壤
  • 5篇生态位
  • 5篇群落
  • 4篇植被
  • 4篇生态位宽度
  • 4篇石流
  • 4篇泥石
  • 4篇泥石流
  • 4篇人工林
  • 4篇护林
  • 4篇降雨
  • 4篇教学
  • 4篇公路
  • 4篇防护林
  • 4篇高速公路
  • 3篇电子式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群

机构

  • 6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蓟县水务局
  • 2篇北京林丰源生...
  • 2篇北京市水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美国农业部
  • 1篇北京木联能软...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64篇杨海龙
  • 17篇高甲荣
  • 9篇贺康宁
  • 7篇于明含
  • 6篇王伟伟
  • 6篇刘慧博
  • 6篇齐实
  • 5篇丁国栋
  • 5篇马超
  • 4篇朱金兆
  • 4篇崔强
  • 4篇王莎
  • 4篇张灿
  • 4篇冯泽深
  • 4篇张华彬
  • 4篇刘朋钢
  • 4篇周海浩
  • 4篇王志刚
  • 4篇王春媛
  • 4篇王冰洁

传媒

  • 8篇中国水土保持...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内蒙古水利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水土保持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自动化植物沙障栽植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植物沙障栽植机,包括高压出水装置、植物茎秆存储箱、沙障安设部件、机体平台、前车轮、后车轮、固定杆;高压出水装置设置在机体平台之上,植物茎秆存储箱安装于机体平台侧翼;沙障安设部件包括转动臂一、转动臂二...
丁国栋刘中华于明含杨海龙王春媛
文献传递
电子式风沙蚀积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式风沙蚀积测量仪及测量方法,包括通过连接装置连接的压力感应装置、抽拉式风速测量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电力装置;压力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防沙密封膜和防沙外壳内,顶部设有托盘,底部设有底座...
杨海龙于明含王佳庭闫继斌付强黄乾谭继旭赵嘉玮
文献传递
关于农牧过渡带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02年
农牧过渡带从景观生态方面分析 ,其破坏程度较大 ,受外界因素扰动的影响 ,稳定性较低 ,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难度也相应增加。结合赤峰市多年来的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实践经验和教训 ,对今后农牧过渡带的生态建设做一点粗浅探讨。
杨海龙吕景龙张培雄韩风杰
关键词:生态建设水土保持
北京北部山区小水体生态评价指标筛选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保护分布广泛的北京郊区小水体,构建典型半干旱区的小水体生态评价体系,该研究选择北京北部山区无污染、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的6个小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07年7—8月调查了9个环境因子,并采集了17个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16个代表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生物指数以及9个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从中筛选出5个相关性较低的生物指数(包括双翅目、蜉蝣目、集食者和优势分类单元所含个体数各占其捕获个体总数的百分比、Margalef物种丰富度)和3个环境因子(包括氨氮、水深、流速),构成北京北部山区小水体生态评价的基本框架。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所选择的3个环境因子可以解释所调查的6个小水体中59.4%的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
高阳高甲荣冯泽深杨海龙
关键词:小水体底栖生物生态评价
河岸边坡草被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为研究草本植被覆盖对河岸边坡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及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阐明坡面生物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在放水流量为5ml/s、坡度约为15°的条件下对不同草本植被覆盖类型的河岸自然边坡进行野外放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坡面的初始产沙量均大于裸地,黄花蒿的产沙量最大(1.92g),其次是野豌豆(1.73g)、狼尾草(1.24g),裸地(0.96g)最小;从产沙趋势上看,裸地坡面的产沙过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狼尾草、野豌豆、黄花蒿则呈整体递减趋势;(2)4种不同下垫面边坡土壤稳定入渗率介于2.10~4.30之间,狼尾草(4.30mm/min)最大,野豌豆(3.91mm/min)、黄花蒿(3.10mm/min)次之,裸地(2.10mm/min)最小,且入渗过程均符合Horton入渗公式:i=i_c+(i_0+i_c)e^(-kt);(3)各草本植被覆盖坡面的减流效益按大小排序为狼尾草(57.41%)>野豌豆(40.74%)>黄花蒿(37.03%);减沙效益大小排序为狼尾草(55.73%)>野豌豆(45.71%)>黄花蒿(26.89%);(4)3种草本植被坡面的径流流速及费汝德数均小于裸地,而雷诺数与裸地相比差异不大,均分布在32.46~33.90之间;各植被坡面的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及糙率系数分别是裸地的3.96~12.85倍和1.96~2.52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草被的减流减沙作用及土壤侵蚀动力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王志刚杨海龙刘慧博张嫱涂剑
关键词:冲刷试验
青海黄土高寒区植被生态功能评价及优化措施被引量:8
2021年
为定量分析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植被生态功能,探讨该区植被优化措施。采用频度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退耕植被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分析植被健康状况和退化原因,提出植被优化措施。结果表明:1)中位阴坡平缓坡的青海云杉、青杨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生态功能综合得分最高,为0.637 2;低位阳坡平缓坡的青海云杉和青杨混交林综合得分最低,为0.189 8。2)研究区68种退耕植被中7种阴坡植被为健康等级,8种阳坡植被和18种阴坡植被为亚健康等级,13种阳坡植被和22种阴坡植被为不健康等级。3)阳坡植被生长缓慢、林分密度大、结构单一,主要优势种为祁连圆柏、油松、柠条、山杏;阴坡植被林分密度大、群落稳定性差、有病虫害,主要优势种为青海云杉、白桦、华北落叶松、青杨、沙棘。建议对林分密度过大的植被类型进行间伐,对有病虫害的植被类型间伐与补植结合实现逐步更替,对林分结构单一的植被类型进行补植。
刘若莎王冬梅杨海龙贺康宁张雪温文杰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毛乌素沙地羊柴种群点格局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分别在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设立一块50 m×50 m典型样地,应用Ripley's K函数的双变量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飞播条件下羊柴种群的点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植株大小及生境2种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羊柴植株形体的增大,其集聚强度加强;对于羊柴种群的空间关联性,随着2个大小级的形体大小差异减小,它们的空间正关联关系将加强;半固定沙地上的羊柴种群及其各大小级与固定沙地相比更趋向于集群分布,同时各大小级之间的空间正关联也更明显;移植羊柴时,应尽量将其栽种成集聚分布形式,以提高植被成活率。
刘法杨海龙高甲荣崔强李柏
关键词:羊柴点格局分析
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泥石流灾害成因与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2011年以来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多次暴发严重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2016年8月12日泥石流过后,本文以该区受灾严重的艾洼峪与大木峪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单沟泥石流的灾害成因与动力学演化过程,旨在为该区单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场调查、室内实验和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结合降雨资料、泥石流粒径组成和沿程流速流量断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012—2016年,艾洼峪物源体面积增加了11.12倍,大木峪增加了4.41倍。(2)2016年最大小时降雨量占累积降雨的比例高达47.0%;相比2011年,2016年泥石流前期降雨少,激发雨强是2011年的2.87倍。(3)艾洼峪和大木峪泥石流密度分别为1.95和1.88 g/cm^3,黏粒含量分别为0.02%和0.05%。(4)标度分布结果为:0.853 1
张熠昕马超杨海龙倪树斌
关键词:泥石流降雨
风向及油蒿植株对生物结皮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解油蒿植株及风向对生物结皮分布的影响,采用样线法对毛乌素固定沙地油蒿植株下生物结皮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蒿植株下的生物结皮厚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西北方向的生物结皮最厚,西南方向与东北方向生物结皮最薄且无明显差异.生物结皮厚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油蒿植株根部0 ~ 20 cm处,平均厚度为1.10 cm,随着与油蒿植株距离的增加,生物结皮厚度逐渐减小,在小于60 cm的范围内距离油蒿植株越近结皮厚度越厚,反之,生物结皮越薄.油蒿植株下的生物结皮分布与风向和到油蒿植株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受风向的影响,油蒿植株在西北方向可以拦蓄更多降尘,加速了在西北风向上生物结皮生长,同时油蒿植株又为生物结皮的生长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刘法张光辉杨海龙高甲荣崔强李柏
关键词:油蒿生物结皮风向毛乌素沙地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以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位角度揭示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方法】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大通高寒区的青海云杉林、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白桦混交林等4种不同人工林配置下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分析各种群落下不同灌木种群的关系及其地位。【结果】在白桦人工林群落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和八宝卫矛(Euonymus przewalskii Maxim)的生态位宽度值均为0.999,是该群落中灌木层生态幅度最广的种群,高山柳与八宝卫矛、细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的生态位重叠度均在0.800以上;在云杉-白桦混交林群落中,金露梅、高山柳、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细叶绣线菊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973~0.994,而生态位重叠度却均为0.400~0.600,表明这4种植物对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生物生态学特性可能不同;在青海云杉人工林群落中,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而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锦鸡儿(Caragana sinica)、八宝卫矛的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86,0.933和0.295,峨眉蔷薇和锦鸡儿是该人工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结论】1)不同人工林下灌木种群的广生态幅物种不同,这是由人工林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共同决定的;2)人工林下灌木物种对人工林单一群落结构的改善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3)一般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在一些林分中却相反,这种现象可能与物种呈斑块性分布和环境资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有关,在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有限的空间内灌木种群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曹恒杨海龙贺康宁王伟伟高二鹏刘慧博王冰洁
关键词:人工林群落生态位宽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